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低剂量多层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行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剂量组(120 kV,220 mA)和低剂量组(120 kV,120 mA),每组40人,分析比较两组肋骨的CT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和肋骨骨折的诊断率。结果: 低剂量多层CT胸部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肋骨骨折的诊断要求,低剂量组CT和常规剂量组对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的CT剂量加权指数仅为常规剂量组的55.39%。结论:低剂量CT胸部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对肋骨骨折诊断的要求,又可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多层CT; 肋骨; 骨折; 低剂量

胸部创伤易引起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能力远远不及CT [1]。目前,多层CT凭借薄层重建和多层面重组技术对骨折的清楚直观显示,在胸部创伤检查中越来越被临床重视[2]。但是CT检查广泛临床应用,也势必带来较大的X线辐射损伤。因此,积极开展低剂量多层CT扫描技术的研究,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3-5]。近年来开展较多的肺部低剂量CT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对胸部外伤后肋骨骨折的评价较少。本研究拟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肋骨CT图像质量和肋骨骨折诊断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低剂量CT检查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3月间因胸部外伤来本院行胸部多层CT平扫检查的80例患者资料,CT检查前采取抽签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两组,每组40人。常规剂量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2±5.6)岁;低剂量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4~70岁,平均(42.3±5.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的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常规剂量扫描参数:120 kV,220 mA,准直40 mm, 层厚5 mm,螺距1.375,矩阵512×512;低剂量扫描参数:120 kV, 120 mA, 准直40 mm,层厚5 mm,螺距1.375,矩阵512×512。CT扫描后获得的数据采用骨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和多平面重组。CT扫描操作界面自动显示放射线辐射剂量和单位(mGy),扫描人员记录随设备自动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1.3 图像评价 在双盲条件下回顾性分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CT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估而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评判标准为:能清晰显示肋骨骨质结构和边缘,图像清晰,无明显噪声和伪影,符合诊断为优;图像能显示肋骨骨质结构和边缘,图像颗粒欠均匀,伪影较小而不影响诊断为良;图像颗粒粗糙,肋骨骨质边缘欠清,伪影大而影响诊断结果为差。

1.4 诊断分析 上述两组图像由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读片,读片时将两种扫描条件的CT片顺序打乱后多次判读,分别记录有无骨折、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最终的骨折诊断由2名上述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共同确定,可疑但不能确定的骨折均经CT复查证实。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CT图像评价和剂量加权指数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比较 80例患者的CT图像质量经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按优、良、差进行评级,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CT图像质量评判结果见表1。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组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2.2 不同扫描模式的容积CT剂量指数比较 常规剂量组的平均CT剂量加权指数为(16.52±8.9)mGy,低剂量组的平均CT剂量加权指数(9.15±4.6)mGy。低剂量组的CT剂量加权指数仅为常规剂量组的55.39%,比常规剂量组降低了44.6%。两组的CT剂量加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扫描模式骨折的诊断比较 40例常规剂量CT扫描共诊断肋骨骨折190处,其中完全性骨折168处,不完全骨折18处,可疑但不能确定的不完全骨折4处,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为97.89%。40例低剂量CT扫描共诊断肋骨骨折201处,其中完全性骨折179处,不完全骨折13处,可疑但不能确定的不完全骨折9处,低剂量CT扫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为95.52%。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层螺旋CT检查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多方位的薄层图像,已经成为胸部外伤后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但是,CT检查辐射剂量大,胸部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约为90~180张胸部X线平片的剂量,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加大了辐射剂量。随着人类防护意识的提高,CT检查所致的高辐射危害也日益被认识并关注,因此在提高CT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X线辐射剂量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放射科医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6]。

从X射线强度计算公式I=KiZU2(I:X射线强度;i:管电流;K:比例系数;Z:阳极靶材料的原子序数;U:管电压)可见,X射线的强度与X射线管管电压的平方和管电流呈正相关关系,降低管电压或管电流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国内外多数研究也正是通过采用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或同时减低管电压和管电流来实现降低X线辐射剂量,从而降低X线辐射损伤的目的[7-9]。本研究中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是通过改变管电流来实现降低X线辐射剂量,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被检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直接与管电流成正比[10],适当减低曝光剂量可有效控制辐射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胸部CT检查的管电流由常规220 mA降至120 mA时,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了44.6%。

降低管电压或管电流不可避免地增加一些噪声,噪声是在均匀物质的图像中给定区域的各CT值相对平均CT值的变化量。噪声使图像出现颗粒性,影响图像质量甚至影响诊断。肋骨与周围软组织及其肺内气体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降低管电流所引起的图像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这一良好的天然对比所弥补,因而CT扫描从常规剂量中的220 mA至低剂量中的120 mA时,图像质量下降不大,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随机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分组CT检查,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均可对完全性骨折做出正确诊断,而对外伤后就诊的肋骨不完全性骨折均有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这还需要进行CT追踪复查来协助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诊断肋骨骨折的正确率与常规剂量CT相当。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管电流多层CT扫描在有效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的同时可获取能够满足临床影像医师诊断需要的图像,并可对肋骨骨折做出正确诊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毅,张伟,康鹏.肋骨骨折的CT扫描方法及检出率与肋骨平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3(15):171-173.

[2]谭四平,沈比先,高德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44-46.

[3]孟悛非,范淼.重视CT低剂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7):679-680.

[4]李晓东,许传军,孙贞超,等.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J].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39-1142.

[5]葛虓俊,吴昊,滑炎卿,等.超低剂量CT 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6):877-880.

[6]孟悛非,范淼.重视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5-1017.

[7]杨智云,严超贵,彭谦,等.成人颞骨64层螺旋CT低电流扫描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2):153-157.

[8]杨智云,严超贵,范淼,等.64排螺旋CT小儿颞骨低剂量扫描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放射防护杂志,2009,29(4):443-445.

[9]杨智云,初建平,周旭辉,等.颞骨低电压扫描实验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150-1153.

[10]燕树林.放射诊断影像医学管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5-208.

(收稿日期:2013-07-02) (本文编辑:黄新珍)

相关热词搜索: 肋骨 骨折 多层 诊断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