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影像诊断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浏览次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统计,每年肺癌的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数在26 种常见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且5 年生存率低于15%[1]。在我国,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居肿瘤死亡率之首,即使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手术后进行化疗,其5 年生存率也仅为40%左右。因此,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分期、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临床治疗决策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本文就目前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在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现状做全面总结

1 X线胸片

X 线平片是临床上诊断支气管肺癌使用最多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在观察肿瘤的整体形态上优于CT,在炎性肿块与肺癌的鉴别中有着CT 无法取代的作用[2] 。目前常用的数字化X线摄影有计算机放射摄影(CR)和数字化放射摄影(DR),与传统的平片摄影相比,在X 线剂量、宽容度、对比分辨率、出片时间及后期处理工作等都具有优势[3]。DR 影像经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4],比CR 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高的分辨率、更便捷的操作,已成为数字X 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5]。

2 CT

2.1 LDCT 保持常规CT 的敏感性,但放射剂量仅为其1/6 且灵敏度高,在筛查早期肺癌中有明显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多组对易患人群(如吸烟者)肺癌筛查报道显示,虽然敏感度、特异度有所差别,但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LDCT 对于肺癌的敏感性较高,但目前尚无标准化及严谨的筛查方案,低剂量CT 肺癌筛查仍处于研究阶段[6]。

2.2常规HRCT HRCT 可提高空间分辨率,清晰地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提高诊断结节病变的准确性,较常规CT 更好地显示毛刺、分页、棘状突起、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等征象[7]。

2.3 CT 灌注成像( perfusion CT) : 根据CT 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 time-density curve,TDC) ,计算出灌注参数和彩色函数图,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况,提供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信息。张金娥等[8]研究表明,良性肺结节的血容量BV 值及表面通透性PS 值均小于恶性,且炎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 呈速升速降型,而肺癌的TDC 则呈速升缓降型。Li等[9]研究发现使用64 排CT通过对比剂的首次通过成像可以反映肺结节的灌注情况并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结节。

3 MRI

MRI 多序列、多方位及流空效应等成像特点可以显示肿块、气道、心脏大血管的关系。MRI由于空间分辨率低,只能对叶及叶以上支气管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做出判断,对叶以下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显示不如CT。MRI 在鉴别肺癌与继发性改变方面则有较大的优势。肿瘤刚开始阻塞支气管时引起肺组织含气量显著减少形成肺不张或肺实变,其内可见渗出液体,以及肺泡壁各组织成分的缺血、缺氧,这时的肺组织T1 与T2 值均长,与致密的肿瘤相比,不张的肺组织T1WI高于周围无信号的肺泡、低于瘤体,T2WI 高于瘤体。肺不张、肺实变或机化性肺炎与肿瘤的信号强度不易区别,但增强MRI有助于肿块和继发性改变的鉴别,明显强化的肿物与不张肺组织信号有明显差别。MRI由于较高的对比分辨率,可以明确显示肿瘤对纵隔的侵犯及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Webb WR 等[10] 研究认为MRI 在评价纵隔侵犯方面优于CT。但是,CT 和MRI 对纵隔轻度受侵犯的评价都比较有限,主要是两种方法均依赖于纵隔脂肪间隙的模糊或消失。MRI对胸壁、椎间孔、颈椎、臂丛神经的显示明显优于CT,尤其是矢状面T1WI、T2WI 可以清晰显示肺上沟部位的解剖。

4 PET-CT

PET 是一种代谢定量显像技术。PET扫描以肿瘤细胞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增加为标准,如果CT没有证明有远处转移,FDG-PET可作为CT扫描纵膈分期的补充,并提供远处转移的重要信息。PET-CT,即PET 和CT 影像进行同机融合的设备,其融合了PET 能反映肿瘤代谢能力和CT 高分辨率两方面的优点,两者优势互补。PET-CT 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全身扫描,集合了断层图像和全身显像的特点,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3 个方向的全身断层融合图,两者结合起到了"1 + 1 > 2"的效应。因此,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大量Meta 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诊断直径大于1 cm 的肺部结节PET-CT 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 91%、92%[11]。Pieterman R 等[12]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单纯使用FDG-PET对纵膈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6%、95%、74%。PET-CT 的假阳性率约10%,假阳性结果往往见于良性炎症性疾病,如脓肿、活性肉芽肿及缺氧性疾病[13,14]。双时相显像或多种显像剂联合显像有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详细了解病史,也有助于减少诊断假阳性。

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缺点,充分发挥各项检查方法优势,对肺癌患者做出早诊断、早治疗,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Stroobants S,Verschakelen J,Vansteenkiste J. Value of FDG-PET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Radiol,2003,45( 1) : 49-59.

[2] 李文武. 肺癌的CT 诊断及技术进展[C]. 济南: 山东省肿瘤医院,2007:122-126

[3] 房爱玲,陈敦淳.医用数字X线设备DR和CR[J].现代仪器,2010,16(1):16-18.

[4] 王克扬,贺文,何茜,等. 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1):1727-1729.

[5] 林鸣,王小妮,毛世梅,等. DR与CR的区别与联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717-1718.

[6] Bach PB,Mirkin JN,Oliver TK,et al. Benefits and harms of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2,307:2418-2429.

[7] 陈建彪.高分辨率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7):53-54.

[8] 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等. CT 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 1044-1045.

[9] Li Y,Yang ZG,Chen TW, et al.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with 64-detector row CT: comparison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lesions[J].Br J Radiol,2010,83:785-790.

[10]Webb WR,Gatsonis C,Zerhouni EA,et al.CT and MR imaging in staging non-small cell bronchogenic carcinoma:report of the Radiologic[J].Diagnostic Oncology Group.Radiology,1991, 178:705-713.

[11] Bunyaviroch T,Coleman RE. PET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J]. J Nucl Med,2006,47( 3) : 451-469.

[12]Pieterman R,van Putten J,Meuzelaar J,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J].N Engl J Med 2000;343:254-261.

[13] Siema MB,John P,Adnan E,et al. F-18-FDG Uptake in Tuberculosis[J].Clin Nucl Med,1998,23: 739-742.

[14] Lee DS,et al. 18F-FDG PET-CT in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taging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a tuberculosisendemic country: consideration of lymph node calc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to improve specificity[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9,36: 1794-1802.编辑/王海静

相关热词搜索: 肺癌 诊疗 诊断 进展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