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实验组(支气管动脉灌注、125I粒子植入联合)和对照组(支气管动脉灌注)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肿瘤大小、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显著,成为首先治疗方案。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 125I粒子植入; 中晚期肺癌; 肿瘤大小; 生存时间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首位[1]。多数患者在发现肺癌时,基本已经达到疾病的中晚期,所以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患者在经过体外放射治疗、全身化疗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并发症,让患者无法承受。目前,此病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术进行治疗,虽然起到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佳。而通过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实现临床治疗效果最大化[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确诊(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为中晚期肺癌且具有介入治疗耐受性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男68例,女52例;年龄45~75岁,平均(56.45±6.58)岁;TNM分期均在Ⅲ~Ⅳ期;鳞癌65例、腺癌4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5例;仪器及设备:125I放射性粒子,其源活度为0.8 mCi[3]。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支气管动脉灌注术:患者术前进行胸部CT平扫联合强化,以全面了解患者具体病变大小、动脉开口位置。在DSA引导之下,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分别插入患者双侧的支气管动脉位置,于造影证实的基础上注入(缓慢)化疗药物。非小细胞癌:长春瑞滨(25 mg/m2),顺铂(60~80 mg/m2);小细胞肺癌:依托泊苷(80 mg/m2),顺铂(60~80 mg/m2)。灌注时间以30 min为基础。125I粒子植入术 :患者术前进行胸部CT以及增强,并转入TPS系统[4],来计算粒子数、总剂量。于CT扫描监控的基础上,进行进针处理,穿刺直至靶点位置,按后以0.5~1 cm的间距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实现逐层布源。与此同时,借助CT扫描,以保证植入效果,并发现并发症(气胸、血胸)的发生情况。于手术结束后,行TPS计划系统,进行验证。对照组:本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内容与实验组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肿瘤大小变化情况以及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在影像学检查下,未显示肿瘤,或存在粒子金属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较治疗前体积降低约50%。无变化:肿瘤缩小<50%.进展:肿瘤增大(≥25%),出现新病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1年后有效率情况 两组治疗1年后有效率见表1。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情况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
3 讨论
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显著,直接提高了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具体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的治疗原理[6]:将合理的细胞毒性药物灌注于患者的肿瘤组织内,能够直接提升药物的浓度,通过灌注能够降低药物、血浆蛋白之间的结合情况,进一步提高游离药物 的浓度,并且避免了化疗药物被直接排除体外的情况,最终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控制肿瘤增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7]:125I归属于低能量(27.4~35.4 keV)放射源[8],借助被植入的I粒子所发出的低能量 射线不但能够杀灭(或)杀伤肿瘤细胞,还避免了对正常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情况。具体分析细胞在被照射状态下,出现了多种生物学效应[9],例如亚细胞的损伤,造成细胞的凋谢以及崩溃;细胞周期的延长,限制肿瘤生长速度;加速个别细胞分化,降低了肿瘤复发的概率。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其总体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单一治疗,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足以证实。两种方法联合,既提高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又做到了互补不足[10]。所以,支气管动脉灌注、125I粒子植入合并治疗,成为中晚期肺癌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家开,于淼,肖越勇,等.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25(5):367-370.
[2]宁厚法,张凤莲,王滨,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3(6):251-253.
[3]公维宏,赵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11):68-71.
[4]周胜利,王江涛.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1,5(10):68-69.
[5]刘瑞宝,杨光,崔亚利,等.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性肺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9):453-456.
[6]庞彬,苏雪娟.肺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12(7):68.
[7]康晓伟,高春燕,熊国丽,等.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3):122-124.
[8]朱伯扬,唐广明,史清华.参麦注射液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23(17):256.
[9]曹金凤,梁夫卫,于思美.痰查癌细胞结果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18(3):166.
[10]周琨,吴沛,张福君,等.经宏皮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的短期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5):652-655.
(收稿日期:2013-03-17) (本文编辑:郎威)
相关热词搜索: 灌注 肺癌 支气管 植入 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