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2h、24h、72h疼痛评分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t=12.2462、11.5860、22.3657、12.2636,术后上h需镇痛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χ²=11.2642、17.4550;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病情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手术;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2-02

手术对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外科常用的治疗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对手术通常存在较强的心理应激,机体受到外界伤害后主要表现为疼痛,属于自我保护机制;但疼痛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加速组织的代谢分解,对伤口的愈合及病情的恢复产生影响,疼痛程度较重则会加重患者痛苦,造成严重心理负担,阻碍病情恢复[1]。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常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不良情绪,保证手术效果。笔者通过对86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的对照研究,以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86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岁~80岁,平均(38.6±15.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6例、专科12例、高中13例、初中8例、小学及以下4例;手术类型:21例肝胆手术、10例肠道手术、4例胃部手术、6例甲状腺手术、2例其他。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岁~80岁,平均(39.3±16.5)岁;学历:本科及以上5例、专科10例、高中12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6例;手术类型:23例肝胆手术、9例肠道手术、3例胃部手术、5例甲状腺手术、3例其他。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手术类型等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①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降低噪音,保证良好通风及柔和光线,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②护士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注意态度和蔼可亲,语气亲切,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帮助,安抚患者情绪;③将性格幽默、开朗的患者与情绪比较低落的患者同住病房,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患者对手术感受和有效镇痛经验的交流,互相照顾和鼓励。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相关内容,如备皮、禁食等的简单介绍,耐心讲解疼痛的概念以及疼痛发生的诱因等,让患者意识到术后疼痛的性质并指导其正确的疼痛处理方式;②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时经专门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大概手术注意事项,并对放松心理的方式进行演示。仍存在紧张的患者,可带领其参观手术室,并接受相关仪器及设备的作用,以便消除其心理顾虑;讲解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持续时间、发生原因等进行讲解,缓解患者恐惧、担忧心理;③根据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减轻疼痛护理,如留置引流管患者需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动荡刺激伤口引起疼痛;患者需翻身时主动协助;指导患者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用手轻按伤口,避免过度用力牵拉伤口引起疼痛。

1.3疼痛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方式VAS评分在分别在术后12h、24h以及72h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四级,无痛为0级,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2]。

1.4统计学数据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4.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²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具体见表2。

3 讨论

外科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疼痛,是机体保护性防御机制,由于疼痛的发生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影响,引起失眠、烦躁等;部分患者因为缺乏手术相关知识,疗效产生怀疑,产生担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引发病情恶化[3]。术后疼痛的发生除与伤口程度、引流管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患者的敏感性、性格、对疼痛的耐受、心理状态、外界环境刺激等相关。

临床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具有促进作用,术后镇痛成为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关注焦点[4]。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内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需镇痛率为6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7%,对护理满意度为93.0%与对照组的69.8%相比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明显效果,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因为手术前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进行评估,提供手术相关信息,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采用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治疗及术后疼痛,进而缓解紧张、焦虑、担忧等心理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疼痛感,提高痛觉耐受;同时护理干预对护士要求严格,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护理工作价值[5-6]。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恢复,充分展现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月仪.护理干预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09-110.

[2] 史亚青.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01-102.

[3] 王雪梅.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4):14-15.

[4] 张新梅.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94-195.

[5] 白慧平.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029-2029.

[6] 陈海莹.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159-162.

相关热词搜索: 术后 干预 外科手术 护理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