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绘画分析与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 浏览次数:

zoޛ)j馝מ_:M9nuIx]
$Ia@
$<dI b4]
$H!>[tӟ5 HmNV,mNu HmNV,mN춶ybv+-觵z{bw}-Z{bj\Ƨvjٞ'i%z0]z޲Ȩج^ݶkyaz޶'^rXƥn)jvȬjwm歙1akbnכh&M|M)j؞'ǝ+aukz[tӖua@r޳zȠ'q(b,z)( 躓M9"vv+btI+]~jٞȠ'q)h텩텫[y+zjٞM9jwV.(Ƞ'q(bmkyfz{O4*'r[j)xr+kyfz{mygZ Ƨ('j{e)޶z޲ȯz̦&ݪ楊ܨ~Xz_w-}hz{l+aukz"vul)޶)q^}i̬bاڗ+"ݶgלz% jv޺ǝjƜ)qb׫튉zhv-i%zZ'"^*'v+(׫馒 +vڊ{bj\ƧvjٞWq kz"wbzX֮+],y貘jZJɩJɩ]5뀡vh]7+,^|m5O4]NtͶ^"http://www.qzpfhg.com/k/baoga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报告显示,约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3]。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不容乐观。

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高,其症状多种多样,表现复杂[4]。目前治疗抑郁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5]。但是因抑郁障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等特点,单纯的药物治疗结果并不理想,且长期的药物依从性差,复发率及致残率较高[6-7]。绘画分析与治疗是表达性心理治疗(亦称艺术治疗)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为患者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及作品,帮助绘画者分析其潜意识内的情感与冲突,从而达到辅导或治疗的效果[8]。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实施绘画分析与治疗,探讨绘画分析与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效果,为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的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或住院治疗的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100例。入选标准:分别经2名高5级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关于抑郁障碍的診断标准;依据WHO规定年龄在12~44周岁的青少年。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神经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等其他功能障碍患者;智力低下者;药物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其他因素:如抑郁障碍患者出现严重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发作时,待病情无五防行为后再进行绘画分析与治疗。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20.3±4.6)岁,平均病程(3.6±0.5)年,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配对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25~150 mg/d的舍曲林(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141,规格:50 mg×14片)药物治疗结合绘画分析与治疗[9],对照组仅采用相同剂量的舍曲林药物治疗,不进行特殊心理治疗。(1)研究组:舍曲林+绘画分析与治疗,在常规进行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同时,患者自由选择用2B铅笔或者彩笔,在准备好的A4纸张上每周画不同绘画主题。绘画的过程不做治疗性的指导绘画,只是陪伴与守候。每次绘画结束后召开小组会议,询问绘画内容,作品背景及寓意,分享感受并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发现内在的自己,促进心灵成长,增加治疗效果。研究结束后,依据患者需求进行补充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绘画内容:研究组在舍曲林常规药物剂量(25~150 mg/d)治疗基础上,由本院高级职称的精神科医师兼国家心理治疗师、美术心理治疗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并就每次绘画主题讲授绘画注意事项,每周开展一次,每次约40 min,共12次。每次一个主题画,入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完成房树人。其他10次治疗,每次治疗过程均有一个主题,依次为:我的家,我的朋友,我的未来,剪贴画,颠倒画,风景画,画身画,曼陀罗,传画,音乐画。(2)对照组:只进行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常规剂量(25~150 mg/d)治疗,不进行特别的心理治疗干预。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8、12周进行相关量表评估。(1)抑郁自评量表(SDS)由20道题组成,是自己根据自己一个星期之内的感觉来回答的。20个题目中,分别反映出抑郁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10]。53分为临界值,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SDS评分,72分以上属于重度抑郁。此评定量表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轻重,用来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抑郁的病情变化,用来作为疗效的判定指标。(2)焦虑自评量表(SAS)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1]。(3)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涉及6个领域,包括生存质量的24个方面,总分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12]。(4)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共包括10个项目,每项0~2分,总分作为社会功能缺陷的评价指标,分数越低社会功能越好[13]。(5)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采用8级评分法,依据严重程度做出评定,分值在0~7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临床疗效越差[1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20.5±4.5)岁,平均病程(3.8±0.4)年;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20.0±4.8)岁,平均病程(3.5±0.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组患者抑郁、焦虑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第4、8、12周,研究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第8、12周,研究组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SD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第8、12周,研究组WHO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WHO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第4、8、12周,研究组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CG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对抑郁障碍患者来说,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15]。虽然药物治疗是能够明显改善抑郁障碍的急性期症状,但是药物副反应、长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社会功能丧失等因素极易导致抑郁障碍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解决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和复发问题[16],而且对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来说,物理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治疗枯燥无味,依从性差,效果不明显[17]。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技术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绘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在传递着他的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困惑与冲突等[18]。绘画分析与治疗是绘画治疗师通过陪伴、分组讨论、分享的方式[19],引导患者发现绘画创作时的自我内心体验,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帮助患者进行深入的内心探索和调整,分析其潜意识内的情感与冲突,使患者充分理解其内容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20],从而寻找心理防御方法解决生活、学习、婚恋、家庭、人际交往、职场困惑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有效性,降低复发率的目的[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4、8、12周,研究组SDS、SAS、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SDS、SAS、CG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8、12周,研究组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第12周的SD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WHO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药物治疗结合绘画分析与治疗对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及临床效果均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因绘画在本质上是心理、人格、情感、文化和社会影响等外化的符号表征,绘画创作的表达性、符号性和价值中立的特征,能够使患者在一种相对轻松安静的环境中突破心理防御机制的局限,从而表达内心深处的动机、情绪、焦虑及价值观念等,通过这种外化、宣泄和认知的过程,释放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实现心理机制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提高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绘画分析与治疗技术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及临床疗效,可以作为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干预手段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桂娟,何俊鹏,王会秋,等.绘画分析与治疗技术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5):456-458.

[2]杨文辉,熊戈.常用抑郁量表筛查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效度和划界分[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1010-1015.

[3]廖娟娟,郑亚楠,黄亮明,等.PHQ-2-C、CES-D和BDI-Ⅱ-C在筛查青少年抑郁障碍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23-25.

[4]吴祖勤,李静,简宇涵,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治疗进展[J/OL].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8):197-198.

[5] Zhu S H,Kong L J,Peng J,et al.The Study of the Family Function of Adolescent Depressive Patient and Its Family Therapy and Intervention [J].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6):102.

[6]彭诗月,李静,吴祖勤,等.抑郁症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研究[J/OL].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8):197-198.

[7]任传波,姜季妍,董黎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学特征[J].四川精神卫生,2017,30(5):455-457.

[8] Mccauley E,Gudmundsen G,Schloredt K,et al.The Adolescent Behavioral Activation Program:Adapting Behavioral Activ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2015:1-14.

[9]马琛.学龄前自闭症儿童艺术治疗的干预案例分析与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

[10]王宁,平雅,蔡佳佳,等.绘画艺术疗法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0-22.

[11]陈琳莹.绘画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2]周欽珊.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青年研究,2018(2):115-119.

[13] Tourian L,LeBoeuf A,Breton J J,et al.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Cardinal Symptoms of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J].J Can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5,24(1):41-54.

[14]李婷.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的干预方法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1):242-243.

[15]罗莉,张宇珊,谢星,等.新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42-45.

[16]施杰,王建女,石银燕,等.青少年抑郁障碍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83-2086.

[17] Blanco C,Hoertel N,Franco S,et al.Generalizability of Clinical Trial Results for Adolesc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ediatrics,2017,140(6):e20161701.

[18]张宇珊,李欣,王颖,等.青少年首发抑郁障碍病人家庭功能和家庭环境调查[J].护理研究,2018,32(12):1953-1955.

[19]严虎,陈晋东.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的绘画特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1):28-30.

[20]邱鸿钟,梁瑞琼,陈琳莹,等.绘画治疗在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5):788-792.

[21]王战戈.绘画心理学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艺术教育,2015(8):100-102.

(收稿日期:2018-11-30) (本文编辑:张爽)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绘画 抑郁 青少年 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