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依托乡土资源活化园本课程

| 浏览次数: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合有教育的意义。“社会即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指出:“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基于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课程理念的解读和领悟,结合《纲要》等文件精神,我园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自然资源和特有的行知基地资源,将生活、自然和社会作为大课堂,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与课程有机整合,建构实施彰显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一、走进大自然,开展“活”教育

我们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案例活动,用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及直观观察和切身实践,全面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其各方面能力发展。我们对照《纲要》指导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开发农村特色环境与社区资源,有的放矢地将周围良好的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引入幼儿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使环境和社区资源成为—把开启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金钥匙”。在与良好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逐渐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发展自身探究能力。

春天,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小树林、绿草丛,踏入田间地头,寻找春天的秘密。草地上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那钻进钻出的小昆虫,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惊奇,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春茶露芽,我们带领孩子们徒步走进茶园,来到一垄垄茶树沟前,亲手采摘茶叶,一起观看和体验农民伯伯的制茶方法,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不远处的硕果园里,一朵朵火红的茶花,一片片粉的桃花,一簇簇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都是孩子们留足观赏探寻的目标。于是,老师带着孩子,歌唱春天,诵读春天,描绘春天。

夏天,我们带着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漫步在幼儿园的大院子里。耳闻蝉鸣声时,孩子们都忍不住钻进杉树林、果樹林、栾树林去捉知了。池塘两岸婀娜多姿的细柳条也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编织材料,随手折下一根柳条,一会儿就编好了一顶小帽子。艺莲苑的荷花竞相绽放了,孩子们一同去赏荷、观游鱼、听蛙鸣、戏水玩耍,或是用画笔描绘,或是用相机拍摄,共同举办“娃娃访荷摄影展”,不亦乐乎。种植园里,春天撒下的小麦种子长出了沉甸甸的麦穗,孩子们在观察了小麦的生长变化后,又一同收割小麦,然后动手制作面制品。果树林里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孩子们带上自制的采摘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摘下那高高挂在枝头的樱桃、桃子、李子、苹果、梨等。

秋天,我们带孩子们到小树林里捡落叶,去棉花地摘棉花,去稻田捡稻穗,去田间地头挖地瓜、刨花生、拔萝卜。稻谷丰收的时节,孩子们亲自参与收割、晾晒和装袋,体验稻谷进仓的喜悦,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冬天,我们带孩子们到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欣赏美丽的雪景;去种植园观看“麦盖三层被”的景象,体验农民伯伯的喜悦;在大院子里观察冬天里动物、植物和人们的变化,感受四季的轮回交替;还一起做腊八粥、剪窗花、做灯笼、制冰花,为迎接新春做准备……在观察自然变化的同时,孩子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各种民俗与节日。

丰富多彩的课程,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将孩子们带进美妙又神奇的大自然,使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润泽了心灵,丰富了想象,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活动中,教师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观察、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培养了他们自主、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也使我们的园本课程内容更加鲜活起来。

二、巧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

(一)建构区域活动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幼儿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皮亚杰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因此,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首先要创造环境,其次要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区域活动以其开放的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对于我园来说,大量的活动操作材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各种自然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不需要花费金钱购买。于是,我们将树枝、落叶、果实、石子等自然物都“请”进了幼儿园活动区域。

益智区里,我们用水果、蔬菜、树叶等玩排序和分类游戏;美工区里,我们用树枝画沙画,用树叶玩拓印画、拼贴画,玩稻草捆扎游戏;阅读区里,一片树叶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根小草也会是一首创编诗;建构区里,孩子们用稻草和树枝搭鸟窝,用石子铺小路;表演区里,美丽的项链和头饰都是由树叶、松果制成的;特色区角中,孩子们在泥巴屋里和陶艺师学制茶具,在茶艺馆里和茶艺师体验泡茶,在农家乐里和老师一起探索磨豆浆、擀面皮包饺子……

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心灵手巧,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建构户外活动

我们不仅将课堂设在室内,还将其搬到户外,融入大自然。首先,户外锻炼的材料来自大自然。例如:孩子们可以利用木桩、石块、竹梯、路牙等练习走平衡,用谷物、果子等做沙包,用稻草编草球、搓草绳,等等。其次,传统民间游戏是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跳房子、滚铁环、挑担子、踩高跷、荡秋千、舞龙、抬花轿、划旱船等。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空间,挖沟渠,搭堡垒,进行“野外战斗”;建立材料资源屋,收集石子、瓦片、砖块、瓶瓶罐罐等,供孩子们玩户外娃娃家游戏;开辟沙水区,让孩子们自由探索、体验和发现。

三、利用室内外空间,创设特色环境

我园大院子里有一片硕果园,园里种有枇杷树、李树、梨树、桃树、柿子树等上百种果树,另外还有栾树、水杉、梧桐、银杏等各种树木品种。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塘,里面种有菱角、荷花、芦苇,各种鱼虾嬉戏其间。大院子的一角有一片种植园,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在这里种植小麦、山芋、黄瓜、萝卜、青菜等。旁边的饲养角里,小朋友们饲养了可爱的小绵羊、活泼的小兔子等各种动物。院子里还有一个大花园,春天的迎春花、桃花、樱花,夏天的荷花、栀子花、木槿花,秋天的鸡冠花、一串红、菊花,冬天的腊梅花等,四季花果飘香。

我园大院子环境优美,赏心悦目,为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大自然提供了便利,是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乐园。孩子们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跟踪观察和记录,亲自参与简单的播种、采摘等劳作,直观地感受植物的生长,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学会了协作与分享。

幼儿园的走廊和教室更是将自然与民俗文化发挥到极致。每个班级都在环境布置上突显出自己的特色,老師和孩子们利用盆栽植物、树枝、贝壳、沙石、稻草等自然物,一起动手打造属于本班特色的温馨小环境,有田园风、森林风、海洋风、农家风、农场风等。班级环境的创设,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四、利用家长资源,打造幼儿园特色环境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幼儿家长正是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园本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因此,我们将家长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得知,我园幼儿家长个个都会种庄稼,其中不乏茶叶种植专家、种枣专业户、农场主、西瓜种植大户、剪纸高手、编织能人等。于是,我们经常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教师和幼儿答疑解惑。

在我们的园本课程实施中,家长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我们的材料提供者,为我们提供稻谷、种子、菜苗等;又是我们的技术指导者,指导我们种蔬菜、扎篱笆、锄草施肥等;还是我们的玩具制作者,带领我们制作高跷、搭竹梯、编草绳等;更是我们的课堂提供者,带着我们去农场参观、去打谷场看碾谷……

总之,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建构实施特色园本课程,可以实现科研兴园、特色强园的目标,有效提升保教质量,丰富教育内涵。在当前大力倡导创新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活化 乡土 依托 课程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