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电工电子技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并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改革 教学情境
引言:现状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激光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
一、课程设计理念
1.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观念方面,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与激光加工类等公司实行工学结合,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了以“各个实际应用项目”为主线,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能力。
2.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体系
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育目标,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建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扩展能力项目,每个项目都以与电工行业紧密结合的生产和生活常用实例、典型产品案例作为载体,建构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
3.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室,边讲边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4. 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建立综合性课程
根据激光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可把电工技术、数字电子和模拟电子技术、低压电器和电动机等知识融合在一起,整合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空间中,建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培养方案;建立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检测、激光器电路元器件的选取、电路设计、制作、调试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学以致用。
5. 实行“多证制”培养模式
在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团队的合作精神。通过考证,本专业学生可获得“激光器装配高级工”“无线电调试高级工”“电子设备装接高级工”等证书。
6. 建立以过程控制为主的考核体系
本课程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项目实践的完成进度、质量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加大过程考核的权重。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的综合评价方式,使学生成绩考核遍布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项目实施
在该课程教学中,以培养电工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首先,知识内容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对复杂理论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以满足后续课程的基本需要。其次能力内容以当前职业基础能力需求筛选教材内容,侧重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配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或可直接为其所用,或构建合适的接口。再就是素质内容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及第二课堂,培养其严谨细心、团结协作的基本职业素质。
(2)教学内容序化
以各个工作任务为依据,根据其复杂程度、难易程度等进行合理筛选,使每个学习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操作从生疏到熟练,工作经验从无到有,各个任务并列递进,符合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笔者对后续课程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更新教育观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筛选改造与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遇到实际应用问题时,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锻炼对问题的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
(2)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3)案例教学法:在介绍某些功能电路时,先列举生活实际中的实例,介绍其功能特点,提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然后再介绍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为基本手段,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课堂主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的具体内容中或顺序上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增强项目课程的适应性和活力。
作者简介:张雅娟(1978-),女,汉族,湖北孝感人,硕士,现今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息学院任教,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光学加工、激光加工等。
【参考文献】
[1]李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冀翔.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 长治学院学报,2006(2): 77-78.
[3]朱晓慧. 基于工作工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08(8).
[4]杜长强,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2):72-73.
[5]姜大源. 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改革 电子技术 电工 过程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