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兼职教师负责提供行业前端的案例素材,两者共同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考评。
1.3 “任务导向”教学方案设计(职业场景模拟与真实项目实践)
《标志与VI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的演练中提高专业技能,强调完整的工作过程,强调与甲方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强调提案这一环节的反复性。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掌握VI手册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通过典型任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VI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行业类别的VI手册设计制作。该课程按照真实职业场景分为两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任务一为标志设计提案,任务二为VI手册设计。两个任务在知识含量和能力难度上是有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在整个VI手册设计流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客户沟通,完整的记录小组成员的创意过程,按时提交各种分析报告和图文资料,在设计完成之后向客户提交并展示成果。
1.4 考核与评价体系
该课程的考核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职业能力目标;二、通用能力与职业素质能力目标。前者侧重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美学规律、标志设计方法、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独立或配合完成VI手册的整体设计。后者侧重考核学生的个人基本素质以及是否具备团队精神等。
2 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2.1 课程建设亮点
2.1.1 引“狼”入室:寻求真实项目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在一个真实项目中的收益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真实项目的开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项目来源、项目难易程度、项目的时间要求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贯穿到项目任务中,并在训练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就标志与VI设计中关键步骤即提案(立意、定稿)、实现(设计制作环节)阶段,分别采用模拟场景与真实项目实战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需求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际项目操作能力。整个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企业导师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从明确客户指令,搜集整理素材,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老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项目制作,自主地学习知识,独立地训练技能,进而达到能够独立完成标志与VI设计制作的要求。
2.1.2 修成“正果”:项目在课程外的延续
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甲方会给我们提供的是一场演习还是一场实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努力程度,只有师生共同付出超出课程本身的努力才可能打出漂亮的一仗。这就要求师生在课堂外多花时间和精力,甚至在课程结束后也要积极的跟进项目,给甲方一个满意的答卷。项目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结束后,师生对项目的继续跟进。
校企合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企业实际项目中得到锻炼,有益于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加强了工程实践经验及其在教学中的转化能力,使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迈进;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则可以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学习向实际应用的转变。
2.1.3 学生素质培养
以完整的流程、真实的角色、企业标准化制作规范训练学生综合实战能力。根据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实际工作的创意团队的基本构成:艺术总监、撰稿人、电脑制作、策划人员等,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分组的形式使学生形成创意团队的基本结构;客户调研、提案、输出等环节要求学生进行阐述和交流,这种交流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益处;教学活动的设计特别注意了以设计、输出的行业标准要求学生,有利于学生从校园到工作的顺利转化。
3 总结
笔者认为对教学的持续思考和改进是使课程保持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标志与VI设计》课程仍有许多进步和提升的空间,有待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企业专家去挖掘,如: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向“双师素质”过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等等。未尽事宜期待各界专业人士共勉。
参考文献
[英]David Airey.超越LOGO设计:国际顶级平面设计师的成功法则(第2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5).
作者简介
陈皓(1977-),现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系副教授,从事平面设计与工业设计相关教学及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8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改革 标志 过程 设计 工作上一篇: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