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这块土地的文明踪迹和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先后组织了“骆驼墩文化论坛”、“国山碑文化论坛”、“宜兴古铜镜文化论坛”、“宜兴梁祝文化论坛”、“宜兴青瓷论坛”、“宜兴古陶瓷论坛”以及“宜兴国际陶瓷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同时,还积极把“宜兴紫砂”、“宜兴均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工作应该说在弘扬、传承地方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还不足以成就宜兴这一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因为以前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建立了一个个的“目”,还缺乏一个统领一切的“纲”,真正的纲就是今后需要我们努力打造的——“宜兴窑系”.而这也是“宜兴窑系”确立的根基。
问:我们知道,一个窑系的确立,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我们宜兴陶瓷博物馆现在确立“宜兴窑系”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答: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史,虽然大江南北名窑林立.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我们宜兴地区制陶之悠久、传承之有序、品类之丰富,影响之广泛,这是一种少见的文化现象。“窑系”——这一文化类型是中华文脉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具有强大的对外影响力,体现了一个区域文化的特色与历史沿革。具体来说,这种文化类型主要表现在历史性、民族性、承传性、产业性、艺术性以及影响性,客观讲,宜兴已经具备了建立“宜兴窑系”的诸多条件(《宜兴窑系——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文化类型》一文中已表述),所以说,“宜兴窑系”完全具备确立的各种条件,它不仅是宜兴文化的根脉.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
问:当前,面对国家文化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挖掘、打造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品牌。作为有着七千多年制陶历史的文化名城宜兴,我们已经成功确立了“宜兴窑系”,那关于它的未来,我们该如何打造深化,周馆长可以做一下简要介绍吗?
答:打造华夏第一“陶窑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需要我们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付出努力。在开展一系列工作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三点:一是在确立“宜兴窑系”工作过程中,既没有考核环节,也没有评审程序。关键是如何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二是要积极关注有关专业著作修编工作,将“宜兴窑系”载入其中:三是这项工程可以说不带任何功利,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文化成果才是当今社会“传承”与“创新”的文明基因.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问:周馆长可以谈一下具体工作步骤吗?
答:明年刚好是我们宜兴“十三五”规划的起头年.2016年我们围绕打造“宜兴窑系”,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人手:
(1)利用陶博馆后区,打造包含陶瓷工业生产遗址展示区、宜兴著名窑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区、紫砂矿料展示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制陶体验区等版块相融合的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
(2)拍摄宜兴“海外遗珍”记录片,详细介绍海外各大博物馆或收藏机构中收藏的宜兴陶器珍品。
(3)编辑出版《中国均陶》、《紫砂题咏赏析》等精品书籍。
(4)组织举办以“宜兴均陶”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以及国家教育部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
(5)组织“三阳和谐·善美陶都——宜兴陶艺精品展”台湾佛光山巡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精品大展”、“运河陶——宜兴窑系文化”巡展等大型展览活动.进一步扩大宜兴陶文化对外影响力。
(6)与国际陶艺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宜兴世界制壶大会”,提升陶都宜兴国际地位,扩大“宜兴窑系”的国际影响力.助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以上这些将要在2016年开展的工作以外.我们希望在未来全市“十三五”规划期间.进一步推动打造“宜兴窑系”的“七大工程”,这包含:
1宜兴窑系载体建设工程
(1)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改造工程。对陶瓷博物馆后区进行改建、修复,建设陶瓷工业生产遗址展示区、宜兴著名窑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区、紫砂矿料展示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制陶体验区等。
(2)丁蜀镇蜀山古南街及陶瓷运输码头、仓储基地的保护修缮工程,抢救性保护宜兴陶文化历史遗存。
(3)黄龙山矿井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展示紫砂矿料开采及炼制过程、矿料断面层及矿井遗址等,直观地展现宜兴紫砂陶资源的稀缺性、优质性、独特性及不可再生性。
(4)金沙寺重建工程。重现东坡问茶、寺僧制陶、供春抟砂等历史场景.打造茶禅陶完美结合的体验场所。
2宜兴窑系内涵挖掘工程
(1)对蜀山窑、筱王村窑、均山窑等重要窑址进行实地考古发掘,进一步延展宜兴窑系脉络。
(2)依托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改造工程,重新调整提升宜兴陶瓷博物馆古代陶瓷展陈格局。
(3)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宜兴窑系进行专题研究,每年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高端学术研讨活动.丰富完善宜兴窑系文化内涵。
(4)持续推进宜兴窑系口述历史工程。以相关人士口述形式,分龙窑传奇、大师说艺、名人演艺、专家访谈、矿料解析等板块,还原宣兴窑系发展脉络。
(5)全面修编《宜兴陶瓷史》,编纂《宜兴窑系》专著,逐步完善宜兴窑系理论体系。
3宜兴窑系传播推广工程
(1)整理陶瓷发展脉络,以“华夏文化陶为最”为主题,拍摄宜兴窑系系列微电影,弘扬陶瓷文化。
(2)邀请重要高端媒体拍摄宜兴海外遗珍纪录片.详细介绍海外各大博物馆或收藏机构收藏的宜兴陶瓷珍品。
(3)翻译出版《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中国紫砂》、《中国均陶》,扩大陶瓷文化对外影响。
(4)围绕打造宜兴窑系,弘扬陶瓷文化开展文艺美术创作,运用文学、科技手段宣传宜兴窑系,并通过举办展览交流活动同步推广。
4宜兴窑系重大活动策划工程
(1)立足宜兴陶瓷博物馆,以打造宜兴窑系为核心,举办各类主题精品展览活动。
(2)实施“一带一路”陶艺巡展,举办运河陶一宜兴窑系文化巡展、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系列巡展。
(3)借助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平台,举办中国·宜兴世界制壶大会,开展世界制壶大赛,举行世界历代陶文化展览.组织实施世界陶文化暨宜兴窑系高峰论坛,提升宣兴窑系国际影响力。
(4)举办国家教育部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与国家教育部、台湾、南京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5)与德、英、法等国陶艺学术研究团体合作,对流经欧洲的宜兴茶壶进行研究考证,举办海外宜兴茶壶国内巡展活动。
5宜兴窑系普及培训工程
(1)以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无锡市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为重点,建设公益性陶艺实训基地。
(2)建设“五朵金花”(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陶艺传承基地,树立行业典范。
(3)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艺美术类行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设陶艺创意研发基地。
(4)建设江苏省宜兴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断提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发展水平。
6宜兴窑系产业提升工程
(1)实施高端艺术品和大众生活品“双轮驱动”战略,创新产业生产方式。
(2)推动宜兴陶艺工作室转型升级,鼓励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
(3)鼓励数字化制造技术、先进窑炉和陶瓷机械等的技术开发,积极培育陶瓷装备产业。
(4)提升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水平,争创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冲击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7陶式生活实景体验工程
(1)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合作,推广以寄情于山水的生态栖居、品味阳羡茶的乡村休闲、把玩紫砂壶的艺术生活、徜徉老街流连佛光的放归养生为主要内容的“陶式生活”主题体验游线,提升宜兴旅游“陶文化元素”体验度。
(2)与星云文化教育基金会及其他文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将宜兴陶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在此,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配合下.我们关于打造“宜兴窑系”的规划将有序推进,我们也将借助促进“宜兴窑系”——这一综合性文化类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陶都宜兴的对外影响力和城市品位,为我们宜兴陶文化事业与产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出正能量。
相关热词搜索: 宜兴 文脉 华夏下一篇:对学术界关于张鲁政权研究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