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超声心动图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右心房增大35例,右心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出现减弱37例,右心室流出道出现增宽49例,右心室肌小梁出现紊乱45例,调节束回声出现增强28例,右心室增大65例,心室壁有瘤形成25例,右心室局限性变薄、运动减弱22例。结论 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采取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此法在临床上值得大力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09..02
在临床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也称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力衰竭或者心律失常,有些ARVC患者也存在呕吐和反复乏力等临床症状[1]。根据许多临床研究发现,ARVC是30岁以下人群出现猝死的重要原因[2]。本次选取到我院就诊的ARV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超声心动图在ARVC临床诊断上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ARV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1±5.6)岁。经临床诊断,所有ARVC患者都符合国际心脏病联合会与欧洲心脏病协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胸闷、头昏、心悸等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
ARVC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选择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探头,频率1.7~3.4 MHz)。以心尖四腔的心切面、胸骨旁左室的长轴切面、胸骨旁大动脉处短轴切面进行分析,充分的显示出右室腔与右室流出道的相关情况,以此观察出心内膜、右室壁厚度及其运动幅度、右心室内调节束以及肌小梁的相关情况,用超声仪的血流成像技术来显示出肺动脉瓣的血流及三尖瓣的信号。测量出右心室流出道的宽度、右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在舒张末期的内径、左心室在舒张末期的内径和左心室壁的厚度。
1.3 观察指标
对ARVC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心电图监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患者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诊断得出,ARVC患者80例中,具有晕厥病史31例,发生胸闷、反复头晕、心悸的临床症状52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29例,无任何临床症状9例。
通过超声心动图诊断得出,ARVC患者80例中,右心房增大35例(47.5%),右心室壁有弥漫性变薄、运动出现减弱症状37例(46.25%),右心室流出道出现增宽现象49例(61.25%),右心室肌小梁出现紊乱45例(56.25%),调节束回声出现增强
28例(35%),右心室增大65例(81.25%),心室壁有瘤形成25例(31.25%),右心室局限性变薄、运动有减弱症状22例(27.5%)。经对比发现,使用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出疾病。
3 讨 论
在20世纪90年代末,ARVC被归到原发性心肌病的范畴,以10~40岁更为常见,男性居多。ARVC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心悸、心衰、胸闷等,按病情轻重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无症状阶段,第二阶段是右心室出现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第三阶段伴有心力衰竭症状,第四个阶段发展成全心衰竭[3]。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有29例ARVC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的症状,并且患者的年龄都较大,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这类症状在临床上很容易就被误诊成扩张型心肌病,但是采用了超声心动图之后,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患者右心室壁出现弥漫性变薄,右心室内膜不光滑,右心室与右心房增宽,因此可以非常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ARVC患者31例具有晕厥病史,其晕厥原因曾一致认为是因室性心动过速而致使患者晕厥,并且现在也同样认为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主要因素[4]。现在以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其病因所在。
诊断ARVC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按照常规的病理学来诊断,则很难有确切的结果,但是如果选择核素血池造影、核磁共振造影、右心室造影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的话,光诊断费用就非常的昂贵,加上在许多的基层医院里不具备这种检测条件,无法把它作为临床常规检查[5]。而作为超声心动图,它具有操作步骤简单、便捷的特点,检查ARVC与心血管造影方面并没有差异性。由此可以看出,给予ARVC患者以超声心动图进行临床诊断,其确诊效果好,诊断价值高,操作简便,可以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6.
[2]陈春晖,吴书林.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478-480.
[3]杨 扬,王志刚,任建丽,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84-86.
[4]刘 薇,崔丽峰.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3(05):388-390.
[5]赵英杰,贾玉和,丁立刚,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1):27.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律失常 超声 诊断 心动 探讨上一篇:预防和治疗常见猪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