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胆石症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 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都为胆道损伤或感染。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在胆石症中的治疗中应用价值大,而积极的护理配合能够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胆石症;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27-02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80%的胆石症无症状,每年约1%~2%的患者因胆结石发作并需要手术治疗。在内镜治疗中,临床上迫切需要探索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以解决胆道引流问题[1-3]。通过多年临床探索及实验研究,其治疗观念逐渐形成共识,即采用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临床护理配合一般是通过标准化模式,规范医护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从而达到提高胆石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胆石症80例。入选标准:符合胆石症诊断标准者;发病72 h内入院者;患者同意;入院时所有患者上腹部均有明显的疼痛;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十二指肠肿瘤及胆总管畸形。其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27~67岁,平均(43.53±2.23)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采用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协助患者取屈膝左侧卧位或俯卧位,进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处,插管成功后缓慢注入造影剂,行胰胆管造影,确定胆石症部位,选择引流范围最丰富的胆管,将聚乙烯鼻胆管及导丝插入到预定部位,退出导丝。然后在X线监视下退出十二指肠镜,最后将鼻胆管从鼻腔中引出并固定。

1.3 护理配合

治疗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温湿度适宜、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轻柔;给予患者及家属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引流前做好解释,告知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在护理方案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充分润滑鼻胆管,放置鼻胆管的过程中动作轻柔;防禁食期间口、咽部干燥,保护鼻、食管黏膜;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每日更换输液导管、延长管等;经常巡视观察,倾听患者主诉。

1.4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0%,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且并发症都为胆道损伤或感染。

2.2 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胆结石是我国常见疾病,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4%,女性高于男性,肝外胆管结石是指肝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5]。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仍以外科治疗为主。传统方法是行胆囊切除、剖腹胆道探查取石术。随着医疗设备和肝胆外科技术的提高,现代外科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传统手术同样或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在,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和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6]。但在内镜胆总管探查后是一期缝合还是引流上仍然存在着一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一期缝合理论上无法避免术后胆管狭窄、术后残石和因胆管探查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围术期胆管高压而致胆漏的风险,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仍旧放置T管,故免不了发生与T管相关的一些并发症,包括胆漏、感染等并发症[7]。为此需要加强护理配合,护理的有效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具有判断能力和临床信息收集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和其他与患者治疗相关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特别应加强与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以协调完成治疗与护理项目[8]。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并发症都为胆道损伤或感染。两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无差异(P > 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

总之,经內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在胆石症中的治疗中应用价值大,而积极的护理配合能够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余省,金凯. 胆总管术后拔T管致胆漏18例临床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16(1):69.

[2] 章园,沈世强,王笛乐. 常规拔T型引流管后致胆漏7例诊治经验[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2(3):199-200.

[3] Decker G,Boric F,Millat B,et al. One hundred 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ies with primary closure of the common bile duct[J]. Surg Endosc,2002,17(1):12-18.

[4] 陈安平,鲁美丽,高珂,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即时缝合胆总管切口427例体会[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6):375-377.

[5] 刘风军,智绪亭,寿楠海,等.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石症[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26-28.

[6] 陈安平,鲁美丽,高珂,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693例报告[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82-84.

[7] 陶涛,彭祥玉,雷俊阳,等. 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J]. 中国内镜杂志,2002,8(12):4-6.

[8] 屠巍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诊疗进展[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92-95.

(收稿日期:2012-09-03 本文编辑:袁 成)

相关热词搜索: 胆道 胆管 造影 逆行 术后

【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