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综治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消除不稳定隐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水平。主要体现在:
一、基层基础不断夯实。通过整合资源和力量,加强综治工作中心、站(室)的硬件设施投入、工作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基层综治工作网络更加规范。加强和完善乡市(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居)综治工作站、企业综治工作室三级综治网络建设,各乡市(街道)基本实现了规范运行,已建综治网点规范化率达到100%。泳溪乡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驻甬综治工作站,加强对当地在外人口的管理,进一步延伸了综治工作网络,其做法被**政法刊登。二是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通过建立健全“五联”机制,使综治工作中心成为基层综合性的维稳中心。加强综治工作站(室)制度规范化建设,明确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激发工作积极性。三是群防群治体系更加完善。发动群众参与治安综合治理,收到较好效果。全市各类治保调解组织、专业巡逻队、护村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快速发展,典型的有白鹤左溪护村队和**治安巡逻队,在保护一方平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调解”体系渐趋成熟。以综治工作网络为基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基本形成。一是调解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建立调解人才库,推进“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调解网络,通过综治维稳责任制、调解员聘任制、调解员等级制等制度建设,有效调解矛盾纠纷。1—10月份共调处矛盾纠纷?起,调处重大不稳定隐患?起,调处非正常死亡事件?起,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二是整体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完善部门协作联合调解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重大矛盾纠纷及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解,增强了调解效果,大多数市(街道)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三是调解流程不断规范。对群众直接反映或村居、企业上交的矛盾纠纷按照“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催办督办、跟踪回访”的运转流程实行规范处理,对本级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行“导访制”,减少了非访、无理访的发生。
三、治安防控效能得到加强。一是落实人防、技防、物防各项措施。完善以视频监控和信息研判为指引、以技防建设和物防建设为基础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遏制了刑事发案,提高了群众安全感。二是进一步完善巡防工作机制。广泛开展警民联防、村企互防、接边协防等多种联防活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巡防力度和密度,提升“网格化”巡防工作实效。三是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制定了《**市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打击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同步,实行滚动排查、滚动整治,今年共挂牌整治了15个治安乱点,预防打击各类刑事犯罪。
今年以来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综治工作中心的运转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相对比较重视突出性问题,如大的矛盾纠纷的处理工作、信访问题,中心的指挥、协调、管理的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开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系统性。
二、部分乡市综治工作中心台帐簿册不全。有的甚至没有,反映不出工作有没有做、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档案管理不规范,不注重资料积累,体现不出工作成效。
三、部分地方的治安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在部分重点要害部门或部位人防不能全天候落实,特别是夜间失控尤为突出,物防舍不得投入资金,技防形同虚设,致使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始终降不下来,充分暴露了治安防范的弱点。
下阶段综治工作,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抓重点、打基础、促落实,进一步做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
一、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一要建立源头预防体系。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力度,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和减少精神病患者极端案件的发生。二要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以综治工作中心(站、室)为依托,建立乡市(街道)、村(居)调解人才库,在人民调解领域,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在社区、街道、村居、企事业单位、市场等广泛建立群众性自治调解组织,使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三要不断创新基层调解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区域联调、行业联调、部门联调机制,进一步激励和发挥调解能手的作用,可以选取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有着较高的群众威望和社区调解工作经验的人员,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建立以调解邻里、家庭等类型矛盾纠纷在内的主要工作职责框架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服务职能框架。
二、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把握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切实认清综治工作在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方面的职责任务,认真负责地做好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各项工作。二要加大推进力度。要把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深入部署,要围绕“管理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管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管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举措,认真研究做好调整优化责任单元、有效整合力量资源、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发挥基础平台作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三要提高整体效能。要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法,着力抓好社会应急联动平台、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以及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为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要落实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工作。重点把握基层综治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关键环节,遵循“边建设边完善、边建设边使用”原则,尽早实现综治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二要实行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动态防控。坚持滚动排查,掌握治安形势,定期分析研判,大力进行整治。处理好整治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建立整治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的经常化、制度化。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突出抓好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三要建立网上网下虚实结合的防控模式。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维稳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各种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炒作、发泄、煽动等图谋。加强对手机、微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建立健全网上网下监控处置、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封堵删除网上造谣、煽动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四要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明确不同等级突发性事件的指挥权限、程序和现场处置原则、要求。做到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党政领导和涉事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力争在第一时间使事态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矛盾激化升级,防止敌对势力插手利用。
四、进一步健全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一要着力规范工作程序。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处理,由综治工作中心统一受理,并严格按照受理登记、分流查处、跟踪督办、报结反馈、回访总结五个步骤进行规范操作。矛盾纠纷必须明确责任人员、办结时限,加强督查考核。对应由各职能部门处理的纠纷事项,由中心指导、督促各职能部门抓好落实。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市乡市(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必须达到“四个化”,即硬件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组织建设网络化;日常管理严格化。行政村综治工作站要实现全面普及,进一步推进综治工作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同时把外来人员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等纳入综治工作范畴。三要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强化业务培训,通过召开例会、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地加强对综治专业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供综治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接下来将开展村居(社区)十佳综治工作站的评选工作,各乡市(街道)要做好有关评选资料的报送。
相关热词搜索: 综治 例会 讲话 工作 在全市
上一篇:教导处工作计划
下一篇: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