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陆地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从高空俯瞰,山东半岛形似一只翱翔大鹏的羽翼,向宽广的太平洋伸展出蓝色的活力与炫动的激情,大海的颜色让这片热土绽放出蓝宝石般的璀璨光泽。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仅一个月之后,青岛市便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催化为城市蝶变的引擎,明确提出“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蓝色经济区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规划中,青岛定位为蓝色经济核心区的龙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下,面对蓝色经济的发展机遇,青岛放大本土优势,体现龙头地位,强势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青岛正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产业城转型,青岛正在构建国家走向深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领航科技兴海的“旗舰”和海洋经济、蓝色经济的强力引擎。
青岛的蓝色文明缘起
彼时此时,青岛这个城市的缘起、崛起,一切与蓝色、与海洋有关。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青岛地处黄海之滨,环抱胶州湾,在环渤海、黄海经济带上占据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拥有711公里海岸线,大陆岸线占山东全省岸线的1/4强。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青岛拥有了海洋可以赠予人类的几平所有资源。丰富的海洋生物、油气矿产和海洋能源,让青岛成为天然的蓝色梦想践行宝地。
穿越时光隧道,青岛早期人类文明的足迹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即墨北阡贝丘遗址考古发掘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各种文物如陶器、石器、骨器和大量的贝壳等,还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代表北辛文化时期的文物标本。
青岛胶州三里河遗址曾发现海鱼的骨骼和成堆的鱼鳞,这些游速较快的海鱼须有较进步的航海与捕捞技术才能获取。这说明5000多年前,此处已是渔港。
另外,在官方典籍和民间传说的叙述中,青岛胶南所在的琅琊台是古中国第一大港,是秦始皇三巡的福地,是徐福东渡的起点,更是古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走廊”和“黄金水道”。
这些辉煌的过往坚毅地将青岛的文明史上溯到7000年前,亦使青岛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而厚重。
时光流转到一个多世纪前,一部青岛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蓝色文明史。百余年间,青岛这座城市与大海亲密交融。前海一线为轴心的昔日小渔港,蝶变为中国最具滨海气质的魅力城市中心。一系列与港口、海洋、蓝色有关的“城事”轰轰烈烈地铺陈开来。
科技展示未来。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海洋研究所、海滨生物研究所、青岛水族馆等机构在青成立,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一起,成为当时海洋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力量。1950年8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始。1959年,中科院将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建为全国性的海洋研究机构,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海洋研究机构。
随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等一大批重量级海洋研究机构与青岛结缘。如今,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海洋科研大项目落户这里,青岛一直是中国海洋走向世界的探路者。
灵动缱绻的蔚蓝大海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原生色和无可替代的城市底色。蓝调青岛甚至成了一种意识标签:蔚蓝海湾染就了海尔、海信等企业的“蓝调”标识,洁白的浪花更是恒久地跃动在青岛啤酒的商标上。前身为青岛海洋大学的中国海洋大学,是目前亚洲领先的海洋类特色大学。
蓝色硅谷青岛梦。当下的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久负盛誉的海洋科研城市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城市,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建筑业、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旅游业、以海洋港口为主的物流服务业发展前景良好。青岛正着力融入山东半岛的蓝色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区。
万事俱备。全国蓝色经济区的引擎已然在青岛加速、发力!《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描摹了一幅精彩愿景——到2015年,将青岛基本建成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优先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使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成为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城市。在建设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方面,目标是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一带”是指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
山东半岛蓝色产业的崛起和蓝色经济区的勾画,决非一种颜色的巧合青岛挺立山东半岛蓝色浪潮的潮头,蓝色之梦IT慢慢照进现实,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前景可期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新青岛从“蓝色硅谷”出发
放眼全球,蓝色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在同一个蓝色战略主题下,区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包括山东、浙江、广东三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成为这些区域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局面,青岛如何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科学定位自身7如何发挥海洋科研的本土优势,在发展高端海洋产业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如何真正肩负起龙头重任,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先行者?
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青岛审时度势,迅速找到突破先机,确立了影响青岛未来蓝色经济走向的重要战略。
打造“蓝色硅谷”,体现了科技先行的理念。据了解,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一些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我国相当一批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几平是空白,还在生产低端产品,市场份额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在青岛,海洋科技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开发人才的比例为3:1,只有20%的成果在本地转化。
“打造中国的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着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借此,青岛一方面可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一方面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而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阐释。
“青岛提出打造蓝色硅谷的战略,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战略设想。”博鳌亚洲论
相关热词搜索: 深蓝 硅谷 驶向 青岛 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