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滩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对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地区的滩涂特性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介绍了盐城市沿海滩涂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了盐城沿海地区的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滩涂;盐城;效果;问题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257-04
作者简介王楠(1990-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从事环境科学研究。
盐城市是一座资源丰富、地理独特的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辖有9个县(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5个县(市)。盐城是典型的粉砂质海岸平原,是江苏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标准海岸线长583 km,占江苏海岸线长度的61%;滩涂面积是45.53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70%,占全国总面积的14%[1]。据统计,盐城土地依旧不断向大海和长滩地区延伸,海岸线不断发生变化,海滩以平均每年0.33万hm2的速度持续增长,这将成为盐城乃至江苏最大的储备土地资源。因此,对盐城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将对盐城经济发展乃至江苏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1盐城滩涂的自然条件
盐城沿海滩涂主要是由600多年前黄河夺淮入海时带来的大量泥沙,太平洋前进潮及渤海旋转潮在东台附近汇合,在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浅滩和辐射沙洲。目前拥有滩涂面积45.53万hm2,其中潮上带16.8万hm2,潮间带15.4万hm2,辐射沙洲13.33万hm2,近海海域1.8万km2。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性粉沙淤泥质海岸,滩阔坡缓,宽约10~15 km,在沙洲并陆段可达30 km。岸外有面积巨大的辐射状沙脊群,由于辐射沙脊的掩护,使本段海岸处于风浪较小的淤积环境,成为江苏海岸淤积作用最大、潮间带浅滩最宽的地带。近海水温、水深适宜,生物物种和资源多样,种类组成以暖温带近岸低盐种为主,辐射沙洲区为多种鱼虾类产卵场和幼鱼育肥场,是盐城市重要的海水养殖区域。北部沿海多为侵蚀性海岸,经多年的人工修筑海堤,形成了坡度较陡的浅滩地貌,滩面较窄,风浪相对大些,近海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适宜蛏、蚶、虾蟹类养殖,也适宜条斑紫菜养殖。
盐城滩涂面积广阔,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0%,自然条件优越,土壤为沙性土质为主,便于开发与利用。现阶段,盐城市潮上带90%的滩涂已围垦,随着滩涂的不断淤长,滩涂面积不断增长,东沙等辐射沙洲也将成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2盐城市滩涂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盐城市潮上带90%的滩涂已围垦,围垦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射阳、大丰、东台等地。滩涂围垦是盐城市改造利用滩涂的主要途径,其中80%围垦的滩涂资源已开发利用。现阶段围垦滩涂的开发利用是以农业利用为主,辅以工业、盐业、旅游业等其他利用形式的综合性利用方式。另外种植业和海水、淡水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传统的主要方式,合计利用面积占据现在已围潮上带面积的42.8%。由表1可见,盐城现阶段潮上带面积有16.8万hm2,现在已围潮上带面积13.73万hm2,未围潮上带面积1.45万hm2,另外大丰有1.6万hm2的滩涂是属于上海的2个农场,剩余的用于其他用地,包括道路、河流、居住区和加工厂等基础设施建设[1]。响水和滨海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业、养殖与盐业,射阳的利用方式包括种植业、养殖、盐业、林业与芦苇种植,大丰与东台则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与林业。各地之间的主要利用方式是不同的,并且各利用方式的所占比例也是不同的,这是由盐城沿海滩涂从南到北的滩涂土质资源决定的。
2.1渔业盐城滩涂水质营养丰富,海水和淡水养殖成为盐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并且也成为具有盐城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渔业生产,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投入、利益共享的投入机制和组织形式。到2010年,全市共发展渔业协会68个,渔业合作经济组织179个,先后投入资金40亿多元,组织了5次较大规模的围垦造田,围垦面积3.4万hm2,新发展海淡水养殖2.7万hm2,改造标准鱼虾池2.8多万 hm2。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格局,建成了淡水鱼、河蟹育苗及养殖、虾类育苗及养殖、稻田生态养殖、高涂蓄水养殖、潮间带贝类养殖、紫菜养殖等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了渔业生产区域性、特色化、标准化等规模基地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养殖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生转变。
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由11.5 hm2增加到16.6 hm2,养殖单产平均水平由195.3 kg增至318.2 kg。其中,浅海滩涂养殖面积由4.3 hm2增至5.16 hm2,产量由5万t增至11.8万t,单产由1 119 kg/hm2增至2 287.5 kg/hm2。到2010年,全市养殖总产量79.3万t,养殖业产值111.1亿元,养殖业劳动人口53 024人,养殖渔民平均收入20 960元/人,水域滩涂养殖利用率达到24.9%。
2.2畜牧业地处苏北黄海之滨的盐城,滩涂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近年来滩涂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进展,因为滩涂地区种植业的各类盐生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其中包括苜蓿、菊芋等在内的可作青草饲料的耐盐植物的种植给食草类畜禽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直接促进了食草畜禽的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的品种主要是良种猪与波尔山羊。并且随着科学饲养技术的运用与饲养规模的扩大,成功改变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方式,建立了现代养殖农场,比如上海农场等现代化大型农场。盐城滩涂现在逐渐形成颇具特色与规模的畜牧养殖。
2.3种植业盐城有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短等气候特点,具备了发展特色绿色滩涂农业的多方面的优势。盐城拥有占据全省70%的沿海滩涂资源,并且还在不断地淤长[2]。目前,除了极少一部分的滩涂被开垦用来作为棉、粮、油生产基地等,其他的已经被围好的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潮上带与潮间带则被用来种植耐盐植物。耐盐植物的种植在盐城沿海滩涂已经形成了初步具有规模化的特色种植产业,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的海水蔬菜也已经由试验阶段转入了批量生产阶段,盐城通过建成2个省级的海水蔬菜科技示范园,将海水蔬菜成功落地,并带动规模种植面积在0.06万hm2以上,是国内影响最大的海水蔬菜生产基地,并且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海水蔬菜文化节。除种植耐盐经济植物,建立沿海滩涂的防护林则是滩涂开发利用的又一方式,而防护林建设不仅具备防护的特点还在往兼具经济、休闲的方向转变,进入盐城沿海滩涂,种植有大片的成速增长的林场与树林随处可见,比如东台永丰林、黄海森林公园等。在沿海滩涂种植防护林,除去本身的生态功能,开发利用得当还能够带来附加的经济效益。
2.4风力发电场在盐城沿海滩涂近几年的开发利用中,盐城市在不断建设风力发电产业带,以期成为沿海经济建设的重要的产业支柱。盐城风力发电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风电项目的示范基地,已经先后由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分别在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五县(市)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到2011年,盐城市滩涂风电场将开工建设180万kW,到2015年力争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kW,2020年达到1 400万kW。
2.5休闲旅游场所我国有并称为四大湿地的青藏高原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鄱阳湖湖泊湿地和黄海湿地,其中黄海湿地正是位于盐城,隶属于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县(市)。在大丰,国家建立了第一个麋鹿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占地总面积为7.8万hm2,其中核心面积2 668 hm2,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麋鹿种群数量最多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除此之外,还有丹顶鹤保护区,丹顶鹤属于珍禽类国家级保护动物。由此,盐城以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点,再加上沿海滩涂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景观以及建成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等,形成集生态旅游、民俗观光、物种保护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风景旅游区。同时,政府还不断举办类似湿地观鹿休闲一日游、湿地赏鹤休闲一日游、麋鹿文化节等这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中外游客。
2.6盐化工及滩涂产业深加工生产基地近几年,盐城大力推动海洋食品与医药保健行业的发展,并在滩涂建立了深加工基地,先后扶植培养了海晶、宝龙等年产值超亿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有着40多个系列,500多个产品的生产能力,还开发了具有盐城特色的名品优品。盐城作为全国著名的产盐基地,其盐业化工的发展也是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公司占地3.33万hm2,拥有52 km长的海岸线的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品种较多。除此之外,公司还生产深加工的盐化工产品。
2.7建设工业园区在江苏省和盐城地方的发展规划中,建立建成盐城滩涂港口工业区,以及将盐城港建成为沿海区域性重要港口是关系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港的规划格局是以大丰港区为主,滨海港、射阳港、响水港等港口共同发展。 同时,工业园区的基地建设也很良好,比如陈家港化工园区,规划建成面积为10 km2的园区,并且带有化工生产、生活服务、污水处理、化工危险品存贮四大功能。同时规划建成的化工业园区有生物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3条产业链。园区在规划建立初期就吸引了江苏裕廊、联化科技、森达热电、大和氯碱、重油裂解、歌德(诺贝)生化等一批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盐城的沿海化工园现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和苏北前列、闻名全国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在2005年还荣膺十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
3盐城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效果
3.1推动沿海地区基础交通设施的优化进程近些年,随着一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成,使得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设施得到显著优化。首先,是大丰港的正式通航,并且值得庆祝的是大丰港被国务院列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其次,宁靖盐高速、盐淮高速等沿海高速建成通车,另外连接204国道的5条疏港公路也建成通车。纵观全局,集高速公路、铁路、海运于一体的地面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同时还有一批包含淮河入海水道、海堤达标等在内的水利重点工程正在建设,预计建成后能够进一步增强沿海滩涂的防灾抗灾能力。
3.2有序推进滩涂资源的利用进程到目前为止,盐城沿海滩涂已有近80%得到利用,由陆地向海洋延伸,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已围潮上带,以种植优质水稻、棉花和发展盐土农业为主,发展沿海滩涂种植业,另外发展以养殖南美对虾、银柳、螃蟹为主的淡水养殖,同时还开发盐田和造林;第二部分是高涂养殖,主要是关于虾类、贝类等特种海产品的育苗养殖;第三部分是辐射沙洲和潮间带,护养贝类、沙蚕以及紫菜等[3]。
3.3沿海滩涂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随着开发利用滩涂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逐渐变得合理,农林渔牧全面发展、全面开花。在海、淡水养殖方面,结束了养殖品种传统单一的局面,由养殖四大家鱼、对虾改变为鱼、虾、贝、蟹、藻等特种海珍品立体混养。另外沿海防护林的林业生产,也不再是单一的防护林格局,而是向着防护林为主,商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的方向转移。最后绿色的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劲头也十分强劲,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品种结构显著优化、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等。
3.4滩涂开发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率以农业科技发展观为宏观指导,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进程中,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覆盖面广。其中沿海滩涂良种覆盖率达90%,在种植业方面则重点推广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如四膜一帘覆盖、电热线育苗、穴盘基质育苗、高光能流滴消雾膜、果实套袋、防虫网覆盖等。在畜牧业养殖方面,则是重点退养秸秆养畜处理和蛋鸡高效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二是主要表现为科技示范区辐射能力较强。不断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步伐,以市场机制为引导,通过有机结合沿海农业科技示范区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再加上建立外向型农业农产品市场和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来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3.5推进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进程随着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开发沿海战略的纵向推进,未来的一段时期,可以预见到,盐城沿海地区在“依工兴港、以工兴市、集约开发、保护生态”总体战略的推动下,盐城沿海地区将会聚集到金融资本、人才技术、优惠政策等在内的大量发展要素,为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注入新的活力与前进的强大动力。
3.6盐城沿海地区进入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范围区位条件改善,产业转移加快。盐城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沿长江流域经济带、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交汇的中心节点,地处江苏中部的盐城,是沪、宁、徐三大区域中心城市300 km辐射半径的交汇点,可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带的共同辐射,是连接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毗邻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具有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综合区位优势与地缘优势。并且在“十一五”期间,上海的总体发展规划将盐城沿海滩涂的海丰、川东、上海等农场也纳入其中,为盐城与上海对接发展和产业衔接转移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并且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盐城沿海地区到上海的平均通行时间缩短为2 h,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盐城这一中间节点实现与上海、长江沿线南北联动,以南带北,这样既能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又可促进沿海经济带的形成。
4盐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能够顺利实施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首先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盐城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其特征,归纳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4.1沿海滩涂的环境污染严重盐城市沿海滩涂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一方面近海河口的水质不断恶化。根据相关报道统计,近十几年来,盐城市向海洋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这些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地表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地表水汇集流入到入海河流中,使入海河流的水质恶化。另一方面,近海地区的海域水质下降。盐城市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海岸坡度平缓,水比较浅,这些特征导致海水的稀释能力比较差。沿岸的往复流是海岸水文的主要动力,如果陆地排放的污水长时间地停滞在近海地带,会造成沿海滩涂植物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而沿海滩涂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减少会导致滩涂环境对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减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这一点从海岸是基岩海岸的沿海地区可以看出,基岩海岸的特征是水深、海流能力强,所以对污染物有着较强的稀释能力。最后,由于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其资源环境的承受范围,比如因不断快速扩大的水产养殖面积导致的不断增长的养殖业污水排放量,因为这些污水中带有消毒水、饵料等化学残留物和鱼虾的排泄物等。这些带有有害物质的污水被排入海洋后,与近海水流的泥沙一起沉淀、徘徊在沿海滩涂地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造成了近海水源的富营养化,这种富营养程度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并且随着污染物的不断增加,直接结果便是沿海的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加深,污染范围扩大。
4.2过度捕捞鱼类资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食物种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就是很明显的变化。而因为公众对海产品的大量需求,导致海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加上一些产品的出口创汇利润十分可观,致使大批的沿海渔民、居民冲向大海,对近海的鱼类、虾类等海产进行大肆捕捞,有的可以用酷鱼滥捕来形容,这些疯狂的行为导致一些海产品的数量骤降,有的甚至绝产。比如沿海辐射沙洲盛产文蛤、青蛤、竹蛙等,因此吸引了大批人前来,在高峰期时,甚至达到每天都有数千人来耕翻文蛤,一时间甚至导致这一区域的文蛤绝迹。另外还有挖泥螺等现象每年都有发生。这些采拾者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丝毫不顾这些海产品的繁衍周期,不管大小、幼体、成千吨地采拾,造成了文蛤等资源的存活率急剧下降。另外沿海地区的鱼类也遭到了类似的捕捞,使得黄鱼等种群的数量明显减少。
4.3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全面实施江苏沿海大开发国家战略向纵深化推进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两大叠加战略机遇下,盐城加快滩涂开发利用的进程,但是其开发利用程度和其他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盐城沿海滩涂的淤泥质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开发利用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能够形成规模,所以并未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距离造成的,盐城的沿海滩涂地区,与大城市、中心城市相距甚远,不在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辐射区,所以不能够吸收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能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2013年盐城的GDP总量是3 475.5亿元,在江苏13市中排名第7,增长12.5%,人均GDP排名第10,经济总量在江苏地区排名靠后,经济总量较小,综合实力较弱,因此在滩涂开发中投入资金有限,资金的缺少直接导致基础设施,如公路等级、沿海交通路况等远不能满足沿海滩涂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求。此外,从现有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基础设施不配套,周边环境建设滞后。在滩涂资源的开发前期,政府往往是重视资金的投入,但是轻视管理这一块,接着是重视效益、轻视投入,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一些类似河道堵塞、设施老化等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这也就使得沿海地区的开发利用后继无力,等待二次开发利用。所以财政的紧张,滩涂开发资金的缺口这些使得现在的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开发滩涂的需求,资金投入直接成为制约盐城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
4.4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不够自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便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盐城沿海滩涂地区的开发利用恰恰缺乏科技的投入,没有科学提供的有效的技术支撑,使得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未能够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阻碍了更深层次开发利用滩涂的进程。科学技术投入不足还导致了产业主体技术水平落后,以及高科技储备不足等,这些也是制约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
沿海滩涂开发的科学技术投入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在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十分紧缺。并且由于盐城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不强,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活条件比之城市较差,因此不能有效地将引进的人才留住,导致科研人才严重不足。盐城还未有专门的研究海洋和滩涂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使盐城的沿海经济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持与科技支撑。表现为现有的沿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以大丰市盐土大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为例,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66.67 hm2,其中核心区333.33 hm2,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从2010年开始建设,园区的建设紧紧围绕“海洋生物、盐土农业、蓝色旅游”三大特色产业,但是园区缺乏独立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没有自己单独的科研人才与机构,主要依靠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造成园区并不能够展开独立的科研试验,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投入率。另外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传统的种植业与渔业依旧处于主导地位,深加工、精加工的产品比较少,未能够高效地开发利用产品的附加值,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盐城滩涂的主要利用形式,还是以传统种植、养殖业的“资源扩张型”第一产业为主,尽管已经尝试新的养殖品种,但是总体还是处于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阶段,缺乏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科研人才。
5小结
纵观盐城沿海滩涂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方式、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要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的目标,盐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陈丽.盐城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选择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2):1106-1109.
[2] 王资生,阮成江,郑怀平. 盐城滩涂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海洋通报,2001(4):64-69.
[3] 王婷,薛秋.盐城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38-41.
相关热词搜索: 滩涂 盐城市 资源开发 现状 效果下一篇:蓝色硅谷:青岛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