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园林匾额书法的审美价值

| 浏览次数:

摘要: 书法品评是传统园林鉴赏和游览的重要内容。在书写风格和效果上,有的书法流畅多样,清新自然,有的较为粗犷大方,多为鸿篇巨制。匾额作为东方园林建筑中特有的建筑构件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作用,同时也蕴含着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成为东方园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东方建筑或建筑群的点睛之笔。无论从美学价值还是文化价值上来讲,匾额书法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的载体之一。

关键词:园林;匾额;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01-01

匾额书法作为园林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文字和情境为手段对其日常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暗示和影响,从而使其在无形中形成某种价值观,以为人生之导向,并向其周围发散性的进行传播,对欣赏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寻求精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突出特点。对于园林主人来说,园林匾额的内容不仅是主人意志的表达,更成为既定的人生信仰或者治世格言,于每日的起坐睡卧中对其及生活在园中的其他人产生规范、警醒的作用,是指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匾额内容的影响,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也。

一、园林匾额的书法特征

园林匾额在书法书体选择上篆、隶、真、行、草,书体皆备,异彩纷呈。其笔墨线条、章法布局、结构组合、形式美感以至意境韵味,都凝聚着高雅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古拙自然之大篆适合表现自在性灵、古雅端厚的文人心境;修长圆劲之小篆最适合优雅闲适的场景;展拓横逸之汉隶,因其方圆并用显得厚重挺拔;流畅洒脱之行书灵活多变、雅俗共赏,在园林匾额的题写中被大量应用。遒劲庄严之楷书是匾额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其中又以颜楷最盛,所谓“无颜不匾,十匾九颜”。

1、大字巨制。

皇家园林的匾联书法为了与轩昂的殿宇楼台相配,突出恢弘的气势,皇家园林匾额书法多为大字巨制。一方面由于需要远距离仰视是字体在视觉上变形,另一方面由于运笔困难,笔意难以连贯,即使采用“打格放大”的方法,也难保笔韵生动。康有为曾把皇家园林匾额的制作归纳为“五难”,为应对这些问题出现了“榜书”的技法,并在园林匾联中得到普遍的运用。

2、“馆阁体”的大量应用

“馆阁体”,明代称“台阁体”,是指流行于馆阁之中力求典雅庄重的官方书体,在楷书的基础上,以欧阳询、赵孟頫书法风格为主演变而成。其基本特征就是 “乌、方、光”(乌黑、方正、光洁),工整圆润、易于识别,这种书体在皇家园林匾额的制作中被广为应用。它们常常笔法精到,显现凛然正气,具有崇高感,与“清真雅正”的官方文艺宗旨相一致,深受清代帝王的喜爱。

3、御笔亲题

现代遗存的皇家园林中匾额很多为御笔亲题,其中乾隆书法最多,其字体稍长、点划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但是缺少变化和韵味,被评价为“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乾隆室外匾联以楷书为主,赵体为本,楷中有行,如颐和园“山色湖光工一楼”“紫气东来”等匾题。

4、名人题写

中国古典园林汇集了众多书法名家的作品。皇家园林是帝王将相书法的展示台,私家园林则汇聚了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留下的各家珍贵的书体,真个是异彩纷呈,繁花着锦。这些能为园林题写匾额的人无不是名噪一时的当代红人,或是帝王贵胄,或是地方官员,或是文人雅士,但他们无不具有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条件,就是精于书法。

二、匾额书法的审美情趣

园林匾额体现了文人意趣、政治抱负、人生志向等,也有祥瑞祈福的内容。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园主人孤高桀骜的表现。建筑临荷塘而筑,若有若无的荷香随夜风飘散,衣衫染上了荷花的清香,心境也晕染了荷花的高洁。“耦园”意为“耦耕“是上古原始耕作式样或经济形式,是文人归耕田园的符号,这里指园主人沈秉成、严永华夫妇双双归隐并耕。”耦园“分东西两园,东园富阳刚正气,西园有阴柔之美,处处阴阳互生,暗喻日月双照、夫妇比肩,阴阳和合。

成功的园林作品的园名题咏集中体现了构园思想,也就是“造园之意”。宋代以后中国大量出现了“主题园”,及至明清则日臻成熟。这个既定的主题不仅反映在园林景观上,更明确的体现在匾额的题写上。

苏州网师园是以渔钓精神立意的水园。主景区为剧中的略呈方形的彩霞池,聚而不分,不植莲藻,天光树影映于池中。池岸黄石叠垒,渔矶高下,桥与阶石环池而筑,沿明代布桥惯例,其意义在不分割水面,增支流之深远。较低的看松读画轩、临水的竹外一枝轩,形态各殊,排列错落。驳岸有级,出水留矾,可增加“浮水”之感,而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园中园题为“潭西渔隐”,其中涵碧泉边石刻篆书“涵碧”二字,典出朱熹“一水方涵碧”诗句,岩壑深邃,甘泉清冽,与中部大池水脉贯通,潺潺不绝。庭院满铺渔网纹,“网”中有莲荷、鱼虾,都与“网师”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网师园以水为中心,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

苏州“半园”有知足不求全之意,厅堂名“知足轩”,楼房二层半,亭为半亭,池呈半池;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似竹叶形状,单取一片叶,又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意,一入园中真是“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拙政园”典出西晋文人潘岳的《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喻作者厌弃官场,隐逸田园,是以有“与谁同坐”的感叹,有“梧竹幽居”的情怀;北京颐和园为慈禧寿辰在乾隆时期的清漪园的基础上重建,“颐”出自易卦,有“颐养”之意,是在乾隆时期的清漪园的基础上建成的,全园从“仁寿殿”、“乐寿堂”到“大报恩延寿寺”无一不围绕祝寿这一主题,园中的布置、装饰也多鹿、鹤、松、芝等代表长寿的元素。

三 、结语

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角度来说,现代园林中匾额的应用是继承传统,保护文化的一种手段,园林和社区规划中匾额的应用更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所谓“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可见匾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匾额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生活的福祉。

参考文献

[1]、支运亭:《清代宫廷匾联》,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2001.

[4]、张自中:《匾额——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

相关热词搜索: 匾额 审美 书法 园林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