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开幕之际,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次专题创作的经验,研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廉政文化的问题,同时对本次展览的作品进行专门的品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研讨会,9月12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陈履生主持。研讨会期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李玉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在范迪安馆长的陪同下,也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研讨会纪要。
梁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读史能启迪心智。春秋时期的管仲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说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缺了一维,国家会不稳;缺了两维,国家便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将倾覆;缺了四维,国家就灭亡了。“廉”的重要,在这里不言而喻。
中国是有着深厚文明积淀而且有深厚廉政文化传统的国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里的千古名句,表述的是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楚辞·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这种清廉、清白的高风亮节,在古典文化当中比比皆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却想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板桥画竹与百姓黎民“一枝一叶总关情”。林则徐禁烟抗英而遭革职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仍写诗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何等盛大刚直、光明磊落的气格!这是民族的浩气,是传统的精髓,是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中国文化的主脉。
中国当代廉政文化正植根于这深厚的基础上。由于和传统文化精神整合一体,它不仅能凸显出触动人心灵魂的精神力量,还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极强的渗透性。廉政文化涉及社会公众有关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内容。其本质,着眼于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须赘言,廉政的机制和规范直接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公众关于廉政的知识则体现出人的素质。中国当代廉政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这次展览主题集中,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格调高雅,廉政文化在此被赋予更浓的文化属性,凸显了艺术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因而具有比政论式宣教好得多的社会效果。这一策划颇具创意,这样专题式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展览方式,成了这次“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更值得一说的是,展览体现出很大的开放性,体现出兼容并蓄的胸怀。展品中的相当部分,是以山水、花鸟、历史人物、风景名胜、梅兰竹菊为表现主体的,并没有任何直接的政治内容。回想起上世纪50年代,由于花鸟画和山水画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直接承载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化内容,无法为表现重大题材和现实主题作什么贡献,它们曾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被列入“有益无害”的边缘范围。其实,中国绘画的根本特征乃在于它的写意性。从根本上说,山水花鸟画乃是人自身的投射,是人精神世界的写照。它是以写意寄情为宗旨的。缘物而动,有感而发。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与人的精神生活,与人的志趣情怀是同构、契合和共鸣的关系。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四季更迭,荣枯相替,自然万物的形态寄寓着作者的所感所悟,客观的物往往是人格化的载体,是内在精神的符号。这一点,显然与中国诗赋托物言情的“赋、比、兴”传统相契合。由于山水花鸟画这一独特品性,它甚至可以说更接近中国文化的内核。让源远流长的山水花鸟画施展身手,参与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不亦宜乎?
这次展览正是如此。就以梅、兰、竹、菊这传统“四君子”而言,虚心正直,清馨高洁,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人格、气节和风范,不正是我们今天应当肯定,应予光大的美德懿行吗?展品中有出现在不同作者笔下的梅、兰、竹、菊,而观众并不会因此感到单调雷同。不同的表现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
文艺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审美与教育功能从来就是属于本体而非外加的。从艺术本体的角度而言,反腐倡廉、惩恶扬善本就是文艺创作恒久而又常新的主题。结合当代的文化建设需求,恰当地利用我国深厚的廉政文化资源,这是一种新的整合。现在看来,这一尝试不仅不是解构传统文化,还有可能为发扬和光大传统文化,为文化的与时俱进提供新经验。
抒民族浩气,扬当代正声,这是这次专题书画展览所高扬的主旋律。而这样别具特色的展事,不仅给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也会给当代的文艺创作及文化发展以新的启示。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反腐倡廉是党心、民心所向。如果讲文化传统,传统里面讲绘画的功能,除了愉悦情性之外,古代最强调的是鉴诫贤愚,我们批判的来继承传统,运用传统的思想资源来建设我们的新中国文化。从事文化建设,由党政的职能部门组织这样的展览完全符合艺术规律。
这些年我们艺术发展非常广泛,功能也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娱情的作用,我们画家强调画画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但是,另外一方面是涉及群体、涉及社会怎么发挥。所以,我觉得,举办这样的展览,涉及到廉政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反腐倡廉,一个方面是制度上的措施,另外一方面就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从美术界的现实中可以看到,我们既重视美术事业又重视文化产业,但这样有时候会打架。从事文化产业只想到娱乐、前卫和市场效益,有时候来不及考虑社会功能。那么,领导部门把廉政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办这样的展览,我觉得是可以引导我们更好的从全局上处理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的关系,怎么保持一种张力,取得一种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展览对于弘扬廉政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力举措。看了展览,觉得参加展览的画家、书法家都是积极努力的,不能说全部作品都是精品,但是,这种积极投入的态度是值得称赞的。
1 “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左一)、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左二)、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左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左四)和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陈履生(左五)。
看了这个展览,从作品来说,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不仅包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还有本身代表廉政文化的先进人物,还有一些当代的警句格言。关于绘画方面,既有人物,还有山水花鸟,我觉得人物画还是比山水画好一些,扣题更紧。有一些山水画和展览无关,放到任何地方都是好画,但是,在这里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就不够密切。
还可以具体做一些分析。先说书法,展览中很多都是书法名家,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近些年来我们书法界强调书法艺术性,强调书法是艺术而没有其他功能,更多的是向绘画借鉴;比如说现代绘画强调构成,不强调孤立的字之间的关系,这在大厅里展出有这种效果,但是用在我们的廉政文化展览里,书写的内容我们还是要看的,因此,写的字还是要规范,如果我们不认识字,这就是不行的。第二,有一些书法作品,特别是古代的格言,有的作品中写了格言的出处,比如出自范仲淹、荀子、孔子的格言,有的则没有注明出处,这就不行,必须是有出处的。这不是你的格言警句,这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淀,这一方面有一些书法家忽视了,和主办者的宗旨有一些差距。
相关热词搜索: 书法展 研讨会 绘画 廉政文化 全国上一篇:撞上苏格兰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