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试探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浏览次数:

【摘 要】地方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现有地理课程体制久积成弊,在应试教育体制弊端的影响下,对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应当重视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地方地理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我国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个地方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区域特色,开发出相应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位于湖北省西北地区的十堰市在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十堰市的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出相应的地理课程,能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同时对其他地区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十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表明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由一级模式向三级模式转变,确立了地方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课程改革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而地方课程的建设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地方丰富的社会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才能形成课程,只有那些经过开发并真正融进课程与课程联系起来的资源,才能成为现实的课程。在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之前,要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地方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地方存在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总和。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国家统一的地理课程和教材很难全面、辩证地反映不同地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要求。积极开发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不但可以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地理课程比例结构,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条件、人文风情,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地理课程资源,希望对其他地区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是鄂、陕、豫三省的交界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其存在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现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区资源的角度来探讨十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堰市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课程资源。

(1)气候课程资源:在教学“世界气候”和“中国气候”时,气候要素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区域气候特征都可以结合十堰的气候资料,结合学生对十堰气候生活体验开展教学,如十堰的气候特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

(2)地形课程资源:十堰市是一座山城,秦巴山脉从境内穿过,在教学“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时,结合十堰山多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当山作为教材,讲授知识。

(3)水文课程资源:十堰市河流密布,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从境内穿过,另外,还有亚洲人工天池——丹江口水库也在十堰市辖区内,在教学“河流与湖泊”时,让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其特征与变化,以增强教学效果。

(4)植被课程资源:十堰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有许多珍稀植物,认识和研究十堰植被类型,从特有植物生长、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十堰生态环境都是开发、运用十堰植被地理课程资源的体现。

(5)地质矿产课程资源:十堰市境内有著名的郧县恐龙蛋化石群遗址(现已开发成地质公园),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绿松石、金银、稀土、大理石等矿产。在教学“地质、矿产”这些内容时,将这些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和人口素质的不同,导致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有所不同。

(1)文化地理资源: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调查研究地方文化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十堰市有丰富的文化课程资源,在教学“文化景观”时,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十堰吕家河民歌、武当武术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

(2)城市地理课程资源:城市的地域结构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城市也是人文地理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教学“城市的地域结构”时,结合十堰市城区结构体系和城区的规划发展趋势,来分析山地对十堰城市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十堰城区规划得更好,培养其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经济地理课程资源: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广阔,工业是其重要的研究对象。十堰市是著名的“汽车城”,被誉为东方的“底特律”,汽车工业是十堰的支柱产业。在教学“工业区位”时,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时,可以结合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如影响汽车工业布局的因素、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为何迁址武汉、东风汽车公司各个子公司的布局,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4)旅游地理课程资源:十堰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学习“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十堰市的旅游资源特色,选取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来开展教学,如将著名武当山风景区融入地理课堂,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自豪感。

3.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公园、青少年宫、高等院校地理学院(系)、地理研究机构等。以十堰市城区为例,主要的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有:十堰市博物馆、十堰市图书馆、十堰市人民公园、十堰市气象局、十堰市青少年宫、十堰市牛头山森林公园、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总装配厂等。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上,可以采取学校与这些机构部门建立联系的做法,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地理课程资源共享。学校要多和他们联合开展一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科普活动,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对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明确十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许多学者都比较认同地方课程在保护地方知识、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完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价值,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地理教育中智育、德育、美育三者的有机统一。另外,还可以完善十堰地方地理课程体系,形成自身的地理教育特色,对其他地区的地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十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十堰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地理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直接参与,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由于受现有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十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争取更多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自主权,同时,也争取在财政上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十堰市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充分挖掘十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编制《十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纲要》,编写专门的教材,出台地方教育法规,在各个学校推广十堰地理课程教学,将其作为各个学校地理教学质量考核的标准。

3.学校要在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每所学校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情况,结合十堰市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相适应的地方地理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十堰地理课程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当地校外部门机构的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4.加大对地理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地理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他们在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师资培训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策略,它直接关系到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十堰市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地理教师到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深造、学习,以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使之明确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还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班,让地理教师全面、系统地学习十堰地理课程资源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个地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地理环境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程资源。本文通过对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相信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艳,周申立,王兴贵.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72.

[4]郭歌.浅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5]赵晓光,孟维杰.论地方课程开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6]王鉴,安富海.我国地方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罗生全.我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及其改进[J].课程·教材·教法,2009,(9).

[8]李晴,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9]潘玉书.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J].教育研究,2007,(17).

相关热词搜索: 试探 开发利用 地理 课程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