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修志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经多方共同努力,地方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2006~2010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盛世修志”,国务院决定,要求全国掀起第二轮志书编纂新高潮,各级政府纷纷响应,云南省人民政府也作出启动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修工作规划,规定“记述时限上限为1978年1月1日,下限断至2005年12月31日,完成任务时间为2010年”。为此,XX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建班子、召开会议、业务培训、人员调配、提供条件、责任书签订等,掀起了第二轮编修县志热潮。按“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实施”的原则,县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在县长尚东红为第四届编纂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地方志成果裴然。
(一)稳步推进《XX县志》(1978~2005)编修工作。编修《XX县志》(1978~2005)是XX县“十一五”计划应完成的重点文化工程。2006年以来,工作重点是业务骨干培训、督促指导部门整理资料、进入分纂、总纂。由于县城搬迁等客观原因,修志工作曾步入“断层”,整整4年时间,呈现停滞态势。尽管如此,志办同全县各部门一道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尤其志办在工作环境与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尚能亲自查阅、摘抄资料近200万字,形成了《国税志》、《民族贸易志》、《供销志》等部门资料和完成了部分动、植物图片的摄制。全县修志部门已完成资料约60%,近800万字,参加修志146人,全县累计耗资(不含工资)近300万元。然而,按省、市规划于2010年完成出版任务已经不可能。但修志者依然在努力工作:
1.根据新的政策方向,重新调整工作思路。省、市第二轮修志《规划》,虽打乱了XX县原修志工作计划,但不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地方志办公室主动向人民政府汇报工作,并两次提交县长办公会议研究,明确了修志任务与近期工作目标。由于修志属官职官责、政府行为,从省长-市长-县长均一级与一级签订了第二轮修志责任书。于是,XX县也认真细化责任目标,由编委主任尚东红县长于2006年与全县123个单位(含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XX县志(1978~2005)》编纂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单位于2007年6月30日前完成资料任务。而修志人以必须修、怎样修、修什么为探讨的内容,在总结原工作的得与失基础上,认真学习、宣传《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贯彻落实省第五次、市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为今后工作调整了思路,重新明确了目标与任务。
2.加强部门资料督办力度。一是每3个月一次电话,向修志单位进行询查跟踪工作进度;二是开展调研督查活动,于2008年度从县委督查室、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协文史委、纪委、地方志办抽出6名科级干部分2组深入乡(镇)、部门进行调研督查,全面掌握了修志工作态势;三是实行全方位的业务指导,尤其协调修志行家,辟如凤庆县杨滋荣、市党史办原主任杨忠明为人行等部门完成了任务,同时志办给予各工作单位业务指导,深入部门达140家次。至此(11月底),已完成部门资料73家,占应承编数99个部门(不含个私企业)的72.27%;已进入审稿的有8个部门,计划12月底可以交稿。2010年底,可望完成部门资料达80.19%。
3.反复修改县志篇目总体设计。主编虽曾草拟《编纂纲要》,征求多方意见后进行了补充修改。但省、市《规划》增添了新的内容,只有再次进行修整,至今已五易篇目,并已总纂初稿9篇24章约60万字。
4. 完成了省级资格培训。为确保志书质量,业务规定专业人员必须经省级资格培训,尤其未持《云南省地方志编纂资格证书》的主编编纂上报的志书,省、市不予审稿。因此,先完成了杨煜在主编资格培训和5名专业编辑人员的云南省地方志编纂资格培训,全部取得了《云南省地方志编纂资格证书》,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
5.利用各种行为和媒体作用,广泛宣传修志工作。一是经常性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上级精神和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并订送《中国地方志》、《云南史志》业务刊物;二是广泛宣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促进社会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与参与度;三是借用各种媒体宣传,全县5年累计新闻录像报导3次,政办信息稿4篇,《编纂简讯》3期和印发近5万字的《XX县编纂工作手册》110本等,总计宣传约12万字。
6.认真总结经验,搞好行业“创优”工作。XX县地方志工作,在2008年前,还走在省、市先进行列之中,省级为40个先进集体和市级15个先进集体之一,并有3人分别为省、市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虽然我们努力,但还要保持先进,显然已成为困难。
(二) 方志成果显著。地方志办公室以修志为己任,虽然县志编纂进度落后于临沧市内其他县,但方志成果却数优先,2006~2010年期间,其成果占居了XX重要文化席位。
1.成功编纂出版了《XX县年鉴》。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弥补志书出版周期的不足,也是续修志书的最基础性资料。为此,县政府决定自“十一五”开始连续编纂出版《XX县年鉴》,由政府主办,编辑部设于地方志办公室并负责承编出版工作,隶属X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为此,地方志办公室成功编纂出版了《XX县年鉴》2007、2008、2009、2010年四期本,保存彩色新闻图片180帧、黑白图片30帧,总计149万字。
2.组织整理出版了《紫丁香》一书。该书为XX民歌第一辑,由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辑出版,成立由副市长马迎春为顾问,政府副县长高建珍为编委主任,杨煜在、熊应钦、王永富为委员,杨天荣为主编的编辑委员会。该书20万字,图文并茂,具能咏能唱的特点,是抢救挖掘XX民间民族文化的一个里程碑,更为XX打造“阿数瑟”文化品牌作出了贡献。
3.完成了《XX县军事志》编纂任务。地方志办公室未辜负政府与军界的重托,在杨煜在主编的带领下,经3年的努力,三易志稿,于2008年11月完成了近30万字、103幅彩图的编纂印刷出版工作,为XX添补了详实的军事史料。
4.整理出版了《藩篱庶声》。该书18万字,为已故原志办主任吴大能同志的一生心血,是极具借鉴价值的XX地情史料。其中两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一、二等奖。《论罂粟种植史及禁毒途径》一文,查阅和引用了大量史料,证实了罂粟在中国种植的悠久历史,纠正了“罂粟原产于欧州,清代中晚期传入中国”的讹传。
5.《XX县公安志》有望年底出版。该志记述时空近160年,是一部详实的XX县公安通志。由杨煜在主编,近70万字,经志办两年时间的努力编纂,现已进入终审阶段,即将问世。
(三)其他工作不放松。一是完成了志办事业人员过渡为公务员程序,5名专技人员,其中1名领导直接过渡,另有4人经到临沧考试后全部合格。二是完成了工作承诺制,建立了“三项制度”。 三是完成了志办学历进修任务,2008年最后1名本科生(函授)毕业,目前志办6人中具有学历本科5人,专科1人(主任),培养年轻人,为修志工作打好了基础。四是增加了部分办公设备,现有电脑5台,照相机2部,办公速度、质量明显提高。五是能够参加省、市主任会议,并贯彻落实。六是支持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抽派工作队员下乡,积极参加全县各种活动,如“阿数瑟”活动、德昂族教育研讨会、《XX德昂族》评稿、全县才艺展演评委活动等。七是理顺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地方志办长期以来,职责不明,任务不清,工作被动。首轮修志时期,修志人员只顾修志,对其职责仅框定在修县志一事,而《XX县志》出版后,接任领导也不去研究和梳理部门职责。为此,2006年进行了理顺:(1)更正原县志办公室名称,改称“X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并刻制启用“X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X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印章(镇政办发〔2005〕18号)。(2)成立年鉴编辑部,刻制启用了“XX县年鉴编辑部”印章(行文同上),明确了职责与任务。八是完成了省、市《年鉴》资料和《小康年鉴》(5年)近10万字。
二、 201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修志、编鉴,难中求进。1.《XX县志(1978~2005)》进展缓慢。年内完成部门资料10个单位,至11月15日止,全县完成部门志资料稿 73个单位,占应承编99个部门的72%,近800万字。志办进行边纂边等办法,已完成总纂9篇60万字和部份动植物图片。2.完成了35万字的《年鉴(2010)》编辑工作。时年资料交稿有新突破,10月前书稿并已通过县委、政府终审,只等印刷出版经费。上述重点工作,因受客观因素限制,实际未能兑现社会承诺。
(二) 其它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近70万字的《XX县公安志》已进入终审阶段;二是省、市交办的《云南年鉴》、《云南小康年鉴》、《临沧市年鉴》XX资料近5万字任务已完成,《临沧市志》XX资料基本完成;三是政府安排的“三个一百”工作任务,完成50%;四是日常工作井然有序。
全年,志办实际成果(不含县志)约160万字。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修志“钉子户” 难惹。虽然,全县上百名专兼职修志工作者已经在努力,完成了大量资料,但却仍有部份单位视《条例》和各级政府红头文件当废纸,影响了全县工作,特列未完成县志资料部门名单:工商局、卫生局、海关、人事局、移民局、纪委、发改局、水利局、林业局、疾控中心、审计局、统计局、档案局、检疫局、公路养护段、运政所、商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路政大队、人保、财保、移动、电网、水文、石油及6个乡镇、7个民营企业。其中工作状态处于断断续续的部门仅有18个。
(二)工作条件供给不足。一是经费年年不足,工作非常被动。如《XX县年鉴(2010)》版,已完成编辑任务,只等资金到位。按县政府原定1/32开本,40万字左右,其中含20码以上(单价600/码)彩页印刷平装,发行1-600册,每年刊承诺预算4万元。虽然纸张等费用年年上涨,但志办未曾请求追加预算。按目前的征稿、编辑、送审、印刷、校对、发行等费用相加,每年4万元经费已相当吃紧。原因是政府未对各部门“彩页”宣传作行政命令(其他县每年定10个单位,每页码收费1500元)。因此,今年仅安排2万元(与上年一样),只够印制彩页,无法装印全书,志办权当完成工作任务,作资料封存。二是正常工作经费不足。2010年,县财政预算给志办工作经费1万元(上年2万元)。至时,已支出经费:1. 接待省、市一行15人各项支出1.12万元。2. 省、市主任会议及永德、临翔、凤庆《县志》评稿会,租用车辆(到昆明坐夜班车)及其他费用支出1.5万元。3.报刊、书籍、耗材支出0.72万元(办公费政府办捆用,帮志办支付座机电话费、水电费)。4.档案编辑软件1套0.2万元。5. 其他支出(慰问、为民办实事等)0.6万元。合计4.14万元,缺口3.14万元。拆了东墙补西墙,依然“王小二过年”, 目前缺口资金近8万元,工作已无法运转。三是工作条件落后,浪费人力资金。一台10年龄的复印机,今天修,明日坏,只有到政办文印室,既翻倍数花钱,亦浪费人力。目前,电脑达不到人手1机,无复印机、传真机设备,更无车辆,工作难度极大。四是工作人员不足,超负劳动。加之各部门修志人员素质太差,影响了资料质量,而大量资料必须由志办查补,仅依靠现有5人,在现有工作条件之下,实在力不从心。这些问题,势必影响《XX县志》出版的时间和质量。
(三)政府安排的“三个一百” 任务,已经无法完成。2万元任务,全县不算什么,对志办而言却好比登天之难。但还是努力去省、市业务部门汇报争取,后来由市志办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解决了1万元,算完成任务50%。
四、今后(2011-2015)五年的工作规划
(一)基本思路。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省、市修志《规划》,努力推进XX县地方志工作。具体落实部门资料,完成《XX县志》(1978~2005)总纂,并出版发行;编纂出版2011~2015年的《XX县年鉴》,加大容量,争取改版16开精装本;争取编纂出版《XX县农业志》、《XX县政协志》、《XX县人大志》、《XX县公安志》、《XX县志.民国志》和大量XX县地情丛书。
(二)年度工作。2011年:1. 继续深入部门促资料,争取全面完成,争取编出《XX县志》(1978~2005)总纂稿,并进入评审期段;2.编纂出版《XX县(2011)年鉴》;3.出版《XX县公安志》、《XX县政协志》、《XX县人大志》、《XX县农业志》。2012年:1. 继续编纂出版《XX县年鉴》,争取改版16开精装本;2.力争修定出版发行《XX县志》,并进行表彰。2013年:1.继续编纂出版《XX县年鉴》;2.启动第三轮《XX县志》续修工作。2014年: 1.继续编纂出版《XX县年鉴》;2.整理民国县志;3. 编纂出版《XX县概况》。2015年:1.继续编纂出版《XX县年鉴》;2. 争取多出部门志。总计成果突破1 000万字。
五、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完成《XX县志》总纂工作,并争取召开评稿会进行评审。
(二)编纂出版《XX县年鉴(2011)》,做到早安排、早总纂、早出书。
(三)争取出版《XX县公安志》、《XX县政协志》、《XX县人大志》、《XX县农业志》。
(四)完成各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上一篇:村级卫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