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市饭店产业融合的路径及模式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分析了饭店产业融合的路径及产业融合的模式构建,指出投资研发阶段与金融业、房地产业的融合路径,构建产业重组融合模式;管理运营阶段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路径,构建产业渗透融合模式;市场开拓阶段与服务业的融合路径,构建产业延伸融合模式。重点指出在“一带一路”国家顶层战略背景下,重庆未来饭店业的市场融合重点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大力推动饭店业与会展会议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饭店业;产业融合;路径;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旅游业作为一个带动性强、效益高的产业正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重点发展产业。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在产业融合浪潮的带动下,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旅游景区兼具影视文化基地,养老、医疗等借助旅游框架产业得到升级;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旅行社集会议组织、咨询、人力资源、展览策划于一身,旅游系统集成商逐步出现,双边性质的旅游组织不断诞生……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业正在与其他产业进行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交叉和渗透,并在各个层面与其他产业进行对接,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各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同时,原属于旅游业内部的各子行业也正在发生着“跨界”融合现象,如饭店业不断地与商业地产融合形成商业综合体,与会展会议业融合形成会展综合体,与休闲娱乐业融合形成休闲度假综合体等等。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区域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丝绸之路东西两端连接世界两大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未来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一、投资研发阶段的饭店产业融合路径及产业重组融合模式构建

在投资研发阶段,饭店主要是与后向产业关联密切的产业进行融合,如金融、房地产和其他制造业。通过与这些产业的交叉式融合,为饭店业注入新的资本、土地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而且伴随着资源配置优化带来了产业间的联动协同效应,使饭店集团逐渐摆脱传统生产要素的束缚,并由传统的有形资产股权式扩张转向无形资产非股权式扩张,使品牌日益成为饭店集团的核心资产,非股权化饭店联号成为饭店集团的主要发展形式。这一阶段融合的标志是专业化的酒店投资、酒店地产和酒店设计等衍生业态的出现。如金融业和饭店业在分工深化和制度变迁等主导因素的驱动下,经过不断交叉融合,最终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的饭店信托基金等新兴业态。饭店信托基金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能大大提高饭店资产的流动性,具有风险分散化、管理专业化、降低融资成本及合理避税等优势。比如美国著名的喜达屋酒店集团就是由饭店信托基金通过对酒店业的投资和并购发展起来的。2007年,香港首个酒店房地产信托基金——富豪饭店集团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近年来香港又涌现出多只饭店信托基金。另外,一支中国饭店国际房地产投资基金,也开始专注于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和收购饭店,并计划将资产打包在美国或其他非人民币巿场上巿。锦江之星也曾计划发行国内首只饭店信托基金,虽然后续因故并没有践行。

综上,在投资研发阶段,构建的是产业重组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发生在具有紧密关联的不同产业之间,使得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在某一共同利益的刺激下,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体的整合过程。

相较而言,这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较难实现的,因为这种模式不仅需要政策的推动,还需要依托于良好的证券基金发展基础和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保障,相信随着中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完善,这一融合模式将会受到市场青睐。

二、管理运营阶段的饭店产业融合路径及产业渗透融合模式构建

在管理运营阶段,饭店产业融合的主要对象是信息技术产业,我國现阶段的饭店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借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流程和方法,有效融合高新技术,促使我国饭店业尽快从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这一阶段的融合属于技术要素对饭店业的渗透式融合,主导性驱动因素是分工深化和技术进步,其融合的标志是各类互联网分销业态和专业化预订系统的出现,如互联网分销系统等。在中国主要是指以携程旅行网和艺龙旅行网为代表的新型饭店分销商。但是,近年来随着在线旅行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深化,这一业态又分化出了以垂直搜索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去哪儿网和以酒店点评为主要内容服务的到到网,甚至是新兴的团购网站也加入到饭店的互联网分销系统中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分工的不断深化,未来互联网分销系统的发展将更加迅速,比如以3G为核心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在现行的酒店营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综上,在管理运营阶段,构建产业渗透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饭店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相互向对方渗透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发展模式。根据渗透的方向性,一般应从饭店产业向信息技术产业渗透融合和信息技术产业向饭店产业渗透融合的两个角度来进行阐释。但就现阶段而言,信息技术产业向饭店产业渗透融合的力度更为强势,饭店产业被动融合即是如此。

相较而言,产业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的难易程度居于三者之间,但这种融合发展模式对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三、市场开拓阶段的饭店产业融合路径及产业延伸融合模式构建

在市场开拓阶段,饭店业主要与后向关联度较高的部门融合,如饭店业在消费需求升级和制度变迁等主导性因素的推动下,通过与旅游、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和会展会议等诸多产业进行延伸式融合,逐渐形成了各类复合型综合体。延伸式饭店产业融合最主要的功能是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潜在需求,从本质上看,它属于一种组合创新。

这种城市综合体由多种业态有机组合而成,它属于城市中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型的综合性建筑群。具有高可達性、高密集和高集约性、整体性、复合性、土地均衡性、内外部联系完整性、空间连续性等特点。这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它融汇了城市各种资源,组合了各种商业业态,有效满足了消费者“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有效地根据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的不同需求形成各不相同的组合业态,使各类消费者的一站式工作、生活和休闲需求都能够在同一综合体中得到有效满足。

综上,在市场开拓阶段,构建产业延伸融合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存在产业功能互补的产业之间通过延伸的方式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通过延伸式融合,原有产业能够被赋予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形成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

相较而言,产业延伸融合发展模式因阻碍因素较小,资金要求不高而最容易实现,但需要以政策推动为前提和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饭店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各具特点,各地区在饭店产业的融合发展中,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状况、产业特征、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等因素,因地、因时制宜的选择饭店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产业融合路径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外在形式和具体途径,它是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表现;而产业融合模式则是对产业融合路径的分类和总结,它是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表现的提炼和升华。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市饭店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重庆市位于西南门户,是中国内陆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地域分布上,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重庆作为我国19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以及美国《福布斯》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的3个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旅游产业及其子产业饭店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重庆市所具备的政策优势以及自身产业条件决定了现阶段重庆市饭店产业融合模式的最佳选择是产业延伸融合模式。那么,重庆市的饭店产业到底应该和哪几种商业业态有机组合呢,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饭店的类型划分。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以将饭店划分为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饭店和以消费性服务(或生活性消费)为主的饭店两个基本类型,并认为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饭店一般具有满足标准化、专业化的中间需求,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密集度,培育产品差异化和实现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而以消费性服务(或生活性服务)为主的饭店是满足人性化、个性化的最终需求,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店业正在日益分化为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饭店(如商务型饭店和会议型饭店)和以消费性服务为主的饭店(如娱乐型饭店和度假型饭店)两种基本类型。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顶层战略的持续推进,重庆这个内陆城市的饭店业的客源市场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会展会议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饭店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越来越突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饭店业将在与旅游业及休闲娱乐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会展会议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形成各类城市综合体等复合型业态,如金融综合体、商务服务综合体、专业技术服务综合体和会展综合体等。

参考文献

[1]江五七,石培华.未来十年我国旅游增长空间研究及其数量预测[J].生态经济,2008(09).

[2]http:///ldhd/2009-11/25/content_1473006.html[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

[3]吴俊,沈仲亮.“一带一路”的旅游愿景如何实现[R].中国旅游报,2015(01).

[4]郭鹏,董锁成,李泽红.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4(12).

[5]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6]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重庆日报,2016-3-21(01).

作者简介:陈杰(1981—),女,汉族,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市 路径 融合 饭店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