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宏观
中国纤维检验局获“质检技能大比武”优秀组织奖
“质检技能大比武”是质检总局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而开展的“质量提升”和“检测工作整顿”活动成果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地方两局落实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及整合、融合、联合的具体表现。
“质检技能大比武”活动由总局科技司牵头,中纤局承担了“纺织品纤维检测”实际操作项目比武实施工作。中纤局高度重视技能比武活动,精心策划技能比武项目,充分准备保障技能比武进行,周到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严格把关每位选手的决赛结果,获得了质检总局“优秀组织奖”表彰。全国共有25个省级纤检机构派员参加了“质检技能大比武”决赛,共有9名同志获得了“个人优胜奖”,充分展示了纤检系统技术人员的风采。(来源:本刊)
中纤局陆阳局长到哈密检查指导工作
中纤局陆阳局长一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李广平总工程师、自治区纤检局李沛栋书记的陪同下,来到新疆哈密地区纤检所检查指导工作。
陆阳局长视察了纤检所的试验、办公环境,就当前棉花形势,如何开展好棉花质量监督、仪器化公证检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相关问题与所领导进行了座谈。所长刘红霞向陆阳局长汇报了哈密地区纤检所基本概况和履行职能,星星峡执法工作情况。陆阳局长对哈密纤检的总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哈密所虽然人员少,检验资源少,但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扎实有效,能认真履行职能,职工精神面貌良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对纤检所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指导性意见。之后,陆阳局长来到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亲切看望了工作在一线的检验人员。(来源:哈密纤检所)
《棉花 细绒棉》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201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项目的通知》(国质检标联〔2010〕673号),中纤局归口管理并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标准项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水波、杨照良、何永政、于小新、熊宗伟、王丹涛。(来源:中纤局)
监督·服务
积极推进名牌战略 引导支持企业创名牌
四川省纤检局将促进企业争创名牌作为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举措。在第10届“四川名牌”产品评选工作启动之时,四川省纤检局对省内部分纤维、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按产品实物质量、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经济规模、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等条件进行了评估、筛选。通过筛选,挑选出一批基本符合条件的纤维、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积极引导他们争创四川名牌。通过我们的引导和动员,一些企业对争创四川名牌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2011年元旦假期刚过,四川省纤检局纺织品一科的同志就立即深入两家积极申报争创四川名牌的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就争创名牌的有关条件向企业作了详细的讲解,并鼓励企业不断完善条件,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来源:四川省纤检局)
焦作市纤检所端掉“黑心棉”生产窝点
临近春节,天气寒冷,正是市民们采购棉被等保暖物品的高峰期。然而,因棉花价格高企,棉被市场上暗流涌动。1月12日,焦作市纤检所领导带队,经过十几天的蹲点摸排,一举将一个“黑心棉”生产窝点端掉。在查处其过程中,“黑心棉”生产者百般狡辩,拒不配合执法工作。执法人员只得驱车赶往群众举报的仓库,在几经周折下打开小院的铁门发现,数间仓库里堆放着千余条“黑心棉”制品。由于生产者“玩失踪”,拒不配合检查,执法人员面对仓库里的“黑心棉”制品,遭遇了查处难题。最后在公安机关协助下,仓库里的千余条“黑心棉”制品在群众见证下被执法人员依法暂扣。(来源:焦作市纤检所)
阿克苏地区棉花公检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阿克苏地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自2010年10月9日开检以来,地区纤维检验所遵照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契机,严格内部管理,强化各个环节责任追究制度,组织编制《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作业指导书》,从人员素质、制度建设、设备保障、后勤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全力做好2010年仪器化公证检验各项工作,检验质量、数量进一步提高。根据中纤局2011年1月5日《2010年四季度棉花公证检验监督抽验结果通报》,全国68家实验室中有3家实验室相符率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阿克苏实验室位列第一,检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来源:阿克苏地区纤检所)
关爱弱势群体维护老人健康安全
近来,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对执法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两节”到来之前,开展了老年公寓床上用品专项监督抽查。青岛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严格按照市局下达的监督抽查计划,组织抽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合理搭配,各司其职,在青岛市民政局、各区(市)民政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先后对市辖区内37家老年公寓、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使用的床上用品、絮用纤维制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和监督检查。这是今年,继幼儿园、寄宿制学校絮用纤维制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消费警示宣传之后,又一次开展的“关爱弱势群体、维护老人健康安全”专项检查活动。(来源:青岛市纺织纤检所)
塔城纤检所对无资质棉花企业收加质量进行突击检查
为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棉花质量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日,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组织执法人员中坚力量,会同电视台、报社记者,分两组对乌苏哈图布呼镇、车排子等地42家无资质棉花企业收购加工质量进行了专项突击检查。此次检查,未发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违法案件;多数无资质棉花企业已经停止收购,但加工皮棉普遍存在冒用厂名厂址、质量与标识不符或包装无质量标识等质量违法行为。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执法人员对涉嫌质量问题的13941包、2000余吨皮棉,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进行了就地封存。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来源:塔城地区纤检所)
纤维·研发
最高阻燃级组合聚醚面世
日前,B1级高阻燃喷涂型组合聚醚在山东东大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聚氨酯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级别可分为三级,即B1难燃级、B2可燃级、B3易燃级。目前,聚氨酯保温材料市场大多为B2可燃级和B3易燃级产品,亟待转型升级。该产品的研发解决了喷涂型组合聚醚阻燃效果差、尺寸稳定性差、易收缩、易开裂、黏结力差等技术难题。该公司现场演示了产品的阻燃效果:厚度为2.5cm左右的高阻燃硬质泡沫塑料板,用丙烷火焰对着它的一侧中心灼烧,30分钟仍未把泡沫塑料板烧穿。产品具有耐热性好、燃烧发烟量低等优异性能。(来源:中国化工报)
新一代超强纤维问世
用来制作防弹服等产品的凯夫拉尔纤维,是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一种新材料,将其浸渍在一种采用纳米技术的、由聚乙二醇和硅微粒合成的超浓液体后,强度和硬度大大提高,大约是钢的5倍。现在,一种据说比凯夫拉尔纤维更强、更硬、更耐磨的新一代超强纤维,由美国西北大学的奥拉西奥·埃斯皮诺萨领导的跨学科小组研制成功。它除了可用于制作防弹服外,还可以用来制造降落伞及汽车、飞机和军用卫星的零部件,在医疗、体育和消防等领域也大有可为。此项研究成果最近刊登在美国化学学会的专业期刊上。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进一步改善碳纳米管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纤维的强度还可以更大。(来源:新民晚报)
新型远红外线发热纤维在京亮相
2010年12月12日,一种发源于韩国,准备在中国推广的Calober新型远红外线发热纤维在京亮相。据该产品中国地区总代理、北京卡乐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新型的远红外线发热纤维实现了舒适的取暖,比烧油锅炉能节省50%的电能,其产品重量轻,安装及施工简便,节约了物流费用。
据悉,Calober远红外线发热纤维是在特殊聚酯原丝上涂高电阻碳素元件,并把碳素丝和铜线制造成纤维形态,从而让其两端可连接电源,然后,对其进行绝缘涂层。由此产生健康生物波––碳素阴离子远红外线,其发射率即使在温度很低的状态下也能达到90%以上。同时,该新型远红外线发热纤维具有优秀的经济性、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取暖、建材、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生活家居用品等各个领域。(来源:中国纺织报)
产业·市场
玄武岩纤维项目将落户南京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年会暨玄武岩纤维及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传出信息:“点石成金”后的绿色高新技术材料——玄武岩纤维新型材料项目将落户南京新城科技园“绿材谷”。
“绿材谷”是由东南大学与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国家级示范性项目,投资总额达18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玄武岩纤维新型材料项目将在南京新城科技园“绿材谷”进行开发和产业化。据南京玄武岩纤维项目领衔专家吴智深介绍,玄武岩纤维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消防、环保、航空航天、军工、车船制造、化工、建筑等领域,堪称21世纪新材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国最大棉区新疆2010年棉花产量达260万吨
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2010年生产棉花260万吨。未来几年新疆将在控制种植面积的同时,不断增加产量和效益。据统计,2010年新疆棉花产量为260万吨,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和世界总产量的11%,棉花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由于2010年国际国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使得新疆棉花产业及棉农成为最大的区域受益者,棉花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为了巩固提升棉花产业,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扩大棉花种植,新疆今年力争将棉花种植面积控制在2300万亩左右。根据不久前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15年新疆棉花产量达300万吨,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350万吨。(来源:中新网)
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升级,宁夏首诞国家级高新区
有“国际羊绒产业之都”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近日获国务院批复,正式同意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重新定名为银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宁夏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了解,宁夏银川市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4月,发展至今已经形成集羊绒分梳、制条、纺纱、织衫、制呢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有国家级羊绒制品检测中心、宁夏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区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培育“兴唐”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一批区级知名品牌,成为内地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来源:文汇报)
蚕桑产业带动盐城农民致富
2010年上半年茧丝绸逐渐走出低谷,呈现“三增”的好态势,即发种量增,全年饲养蚕种75万张,比上年增加10万张;蚕茧产量增,全年生产蚕茧3.1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蚕茧产值增,全年蚕茧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收5.2亿元,增长82.5%。全市桑园亩产值达6360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实现增收130元,增值首次突破百元。盐城东台市是我国优质蚕茧基地、全国蚕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近年来,东台以富安茧丝绸、民星茧丝绸两个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蚕农”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与蚕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来源:中国纺织报)
苎麻生物脱胶技术推广瓶颈攻克
经过35年研究探索,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终于形成了一整套麻类脱胶菌制剂工艺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加工成本降低30%以上,高浓度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减轻60%以上,精干麻梳成率及其纺织性能明显提高,每加工1吨原麻至麻纱节省原煤1吨左右,增收节支2万元。中国麻纺行业协会和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要加快该技术推广。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科院麻类所自筹600万元在长沙麓谷建设了高标准麻类加工专用酶制剂中试车间,可年产300吨麻类加工酶制剂。麻纺企业购得成品酶制剂后直接用于生产,将有效降低企业固定资产和人员投入,大幅度提高生物脱胶的稳定性。据悉,目前全国已有6家麻纺企业采用了生物脱胶工艺。(来源:湖南日报)
汉麻产业战略联盟2010年12月27日在京成立
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发起、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高值(汉麻)特种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鈺洲会长、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周林和部长、国家科学技术部李新男司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彭连明局长为新成立的汉麻产业战略联盟揭牌。(来源:中国证券报)
河南煤化千吨级碳纤维项目打通流程
2010年12月28日,河南煤化集团公司千吨级碳纤维项目纺丝车间产出原丝。至此,碳纤维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提前3个月全部打通,这标志着碳纤维项目由施工建设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碳纤维是高端技术密集型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市场需求旺盛。项目生产流程的全部打通对打破国外对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封锁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化工报)
纤检·建设
福建省纤检局科研再结硕果——三项科研项目通过鉴定
1月6日,由福建省纤检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运动服舒适性(热阻湿阻)评价指标研究》(项目编号:2009QK220)和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平板式保温仪校准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FJQI2009056) 及《中低压织物透气量仪校准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FJQI2009054)三个项目评审会顺利召开。评审会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来自闽江学院的陈东生教授、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方辉教授级高工、福建省轻纺设计院戴国荣教授级高工、福建省纺织工业研究所陈定教授级高工等7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一致同意三个项目通过评审,并认为国家质检总局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议争取申报标准立项计划,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加以推广应用。两个省局项目尽快申报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并将该成果推广应用。(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上海市纤检所在上海质检系统“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
为贯彻落实“质量提升”和“检测工作整顿”活动精神,积极投入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上海市纤检所认真准备,精心挑选检测技术人员组队参与了 “上海质检系统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并荣获消费品专业团队优胜奖第二名,该所参赛队员杨璐源、赵浒斌获得了消费品专业个人优胜奖,其中杨璐源作为优秀代表被选入赴京参赛选手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全国质检系统检测技能大比武活动,并出色地完成了比武任务。在“大比武”期间,该所还积极响应市局的号召,组织客服中心、纺检中心、棉检中心和技管科的技术人员参加了网上知识竞赛,扩大了“大比武”活动的参与面,提高了“大比武”活动的响应度。(来源:上海市纤检所)
相关热词搜索: 质检 中国 纤维 检验 技能下一篇: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