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试论信息化建设对残疾人工作的推动作用

| 浏览次数:

试论信息化建设对残疾人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 基本概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残疾人保障事业不断发展、深化,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为更好地适应北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生活实际诉求,同时也为给北仑智慧城区建设工作助力,使北仑区8000多名残疾人同样分享信息化的成果,多形式、多内容地完善残疾人组织及服务网络,区残联自2010年9月起经反复论证,于2011年5月创新性地推出了“智慧·爱心24小时”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以为北仑区残疾人打造一个集文化娱乐、政策咨询、残疾人维权、残疾人定位等功能为一体的互动交流管理平台和为全区残疾人工作打造一个沟通顺畅、监管科学的管理平台为目标。
  (一) “免费”形式推广平台载体
  1.按照 “自愿申请、免费定制、以户为单位”的原则。经申请进入该平台的残疾人家庭,可以免费领取“智慧·爱心24小时”定制手机一部,手机卡一张,享受“0”资费服务,并与定制内的固定电话绑定。对于部分原本没有固定电话的残疾人家庭给予免费安装,同时赠送电话机一部。将赠送的手机号码与家庭固定电话号码绑定,家里电话响铃,手机也同时响铃并可接听电话。
  2.各类通信费用基本减免。残疾人家庭通过固话或手机不仅可以免费使用平台内所有频道和内容,更免交包括固话月租费、手机月租费、来电显示费等在内的基本月通信费(费用达41元)。通过平台可免费拨打北仑区内的所有电信固话和手机,而直接拨打时,按照0.1元/分钟的最低资费收取。为使残疾人能尽快适应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更在开始使用的前20月每月赠送5元用于支付拨打平台以外所产生的话费和其他费用。
  (二)“以人为本”构筑四大平台
  该平台由语音信息服务平台、残疾人亲情互助系统、残疾人定位救助系统、残联工作人员ECP办公平台四大部分构成。
  1.语音信息服务平台。语音信息平台具备政策宣传、疑难解答、综艺频道、播客频道、服务热线、服务评测在内的6大功能模块。残疾人可以通过拨打平台听取录音、手机收取短信等方式获取政策咨询、残疾人维权、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和内容。
  2.残疾人亲情互助系统。将有需要进行日常帮助的残疾人的家庭固定电话分别与其亲朋好友、志愿者、社工等电话、手机组成一个特殊的虚拟互助群组系统。当残疾人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在固定电话上拨打“#9”,加入该群组的亲戚、邻居家的电话、手机就会同时响起,使他的求助得到准确及时的响应。
  3.残疾人定位救助系统。利用定制手机可进行实时位置监控、位置历史轨迹查询等功能,方便得达到为残疾人定位、沟通、提供帮助的作用。
  4.残联工作人员ECP办公平台。利用中国电信ECP系统,建设一个具有互动交流、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功能的交流平台,便捷地实现残联系统工作人员之间的日常工作交流以及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
  二、推进情况
  这一平台已经获得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肯定和热烈欢迎,参与者逐日递增。截止到2011年底,已有近5600户残疾人家庭全面获得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各项免费服务以及享受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平台原计划以每年投入150万元,先期投入3年的进度来推进,目前第一年度(5月-12月底)已投入100万;随着持证残疾人的激增、平台接受度的提高,预计2012将投入250万。
  (一)注重实效,打造残疾人工作的特色品牌
  为将 “智慧·爱心24小时”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我区残疾人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
  1.提高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考虑到残疾人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区残联联合北仑区电信分公司开展“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残疾人家庭”四级培训制度,确保对每个残疾人家庭都会使用这一平台,在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绝不能将平台的推广等同于发放1部手机或1台电话。
  2.确保平台的普及率。基于北仑区城乡结合的实际,许多地方的通信线路不到位或线路已满,在未打造这一平台之前即使普通百姓想安装电话也未能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区残联多次与电信局协商沟通,通过采取铺设通信塔、扩大线路容量和发放无线电话等等措施,想尽办法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3.提升平台的后续服务率。建立当地电信营业厅即使培训制度,残疾人经过培训仍不会使用手机,可向营业厅咨询;建立手机更换制度,非出于人为原因2年内更换,出于人为原因半年内更换。建立平台问题备案制度,针对问题及时协商解决。
  (二)注重总结,探索残疾人工作的新路径
  “智慧·爱心24小时”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大减小与残疾人间的信息传递障碍,丰富与残疾人间的沟通渠道,有效提升办事效率,也对我区残疾人工作提出率更高的要求。
  1.足不出户,获取社会多方面的信息。残疾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游离于主流群体之外,无法及时接收到各类信息,更谈不上和社会有足够多的交流与沟通,导致逐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平台的建立将为残疾人获取信息提供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打开平台监测使用情况系统,可以看到,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多人使用综艺频道和通话。经过我们统计,综艺频道中听评书的人较多,通过中残疾人之间互相通话更频繁。平台的使用丰富残疾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使许多瘫痪在床、盲人等残疾人的精神层面得到一定满足。
  2.足不出户,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很多残疾人在很多时候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帮助也需要通过亲人或朋友的转达。而在经过了多方的传递后,残疾人得到的救助或帮助往往在时间上滞后。平台的建立将使残疾人的困难得到有效帮助,残疾人可以通过服务热线中81890连线解决生活中碰到各种问题,据统计81890已接到残疾人求助6000多人次,也可以拨打服务热线中心理咨询、各部门的政策解读解除心中的疑惑;通过残疾人亲情互助系统,残疾人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亲人的帮助。通过残疾人定位救助系统,残疾人家庭人员可以得到残疾人的准确位置,这一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智力、精神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具有较大用处,多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家庭亲属通过这一系统找到走失的人员。
  3.足不出户,表达自已的各种需求。在大部分残疾人身上存在着一种客观现状,即他们缺乏足够便利的表达需求的途径。要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热情就必须让残疾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平台的建立正是提供了这一途径。在平台使用中,残疾人对丰富平台内容提出各种要求,有人提出要将自己录制的节目放在平台上;有人提出要建立普通话和宁波方言双语体系;有人提出要及时免费播报气象预报;有人提出要建立新闻同步播放的功能;等等,这促进平台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同时,通过“理事长信箱”,残疾人提出多种诉求,也有力地促进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如残疾人提出家中的房屋需要装潢,对此推出了残疾人“爱心亮居工程”;残疾人提出残联发放的衣服已破旧,对此开展第三轮“暖心衣”工程;残疾人咨询养老保险一次性支出5、6万元是否可以补助,对此草拟文件对一次性养老保险支出给予一半的补助;等等。
  三、下步设想
  2012年区残联将秉承“突出重点、创新发展”这一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智慧•爱心24小时”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残疾人语音信息服务、残疾人亲情互助、定位救助、残联工作人员ECP办公四大平台,为残疾人提供语音、短信、网站、窗口服务等四种服务诉求,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项服务,残疾人工作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办公交流智能化、服务流程便利化。具体而言
  (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完善区残联系统信息化体系,发挥残联工作人员ECP办公平台的作用,与现有的“残疾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及即将推出的“残疾人工作平台”整合,实现残疾人工作的信息化(包括网上申请、受理和通知等),加强网络应用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办证等业务领域信息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交流智能化。通过办公平台,可以方便得实现工作的无纸化交流,推进区和镇(街道)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为残疾人事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服务流程便利化。借助平台便利性和易操作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24小时贴心办事窗口,全天候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不管残疾人身处何时何地,当需要帮助或办理某项业务时,仅需通过拨打电话上的语音平台(或发送短信),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实现(申请、受理和通知等),真正达到“残疾人的需求要第一时间知道,残疾人的合理化需求要尽快解决,各项扶助政策要阳光运行,基层服务要全程监督”。

 

相关热词搜索: 残疾人 信息化建设 试论 推动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