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做好xx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开展好xx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乡对照调研重点和工作要求,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8月30日下午,xx乡组织乡领导班子成员、站所长、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题,查找全乡在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把调研专项工作xx县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和今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相结合,和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本次座谈会,参与座谈乡领导13人,站所长、机关干部4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村民代表(“四老”人员、低保户、致富带头人等)10人;发放调查问卷60份。
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
一是集体经济较薄弱。当前乡、村两级集体经济较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由于自然资源短缺、历史遗留问题突出,5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普遍偏低,集体资产账目不全。北渠村没有集体用地、无集体经济来源。二是富民产业较落后。实施农村“一村一特色”工程以来,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富民产业出现“面小”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当前土地流转难度大,承包土地规模养殖、开发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土地作基础。农民在发展富民产业的初期缺乏前期投资费用,筹款、贷款难度大,导致资金困难无法推进富民产业的有效发展。
(二)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问题
调研中我们还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目前,导致群众生活困难、返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病致贫。许多家庭因大病或长期慢性病,陷入困难之中。二是因学致贫。这个是阶段性的问题,一些家庭因供养两个大学生或高中生,学习费用使家庭贫困。三是因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生产生活能力低下而导致贫困。四是因灾祸导致贫困。自然灾害打击或交通、其他偶然事故导致贫困。五是因生产单一,技术不足导致贫困的。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我们对口帮扶,因户施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对近年来实施的新农合和新农保,群众比较满意。对社会救助,特别是医疗救助,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是:一是大病、重型病症救助标准低。而大病是农村致贫重要原因;二是慢性病报销不够规范、比例也低;三是农村卫生院设备简陋,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够。
教育方面:xx乡现有乡级小学1所,学生500余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老化,青年教师不愿到乡下来,且流失较多。群众呼吁加强农村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村级干部待遇问题
村“两委会”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础组织和基本力量,是联系群众,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调研中,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低。
(四)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
一是联系群众不够,宗旨意识不到位。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最根本的政治路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乡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干部群众观点、群众意识日益淡薄,和群众感情疏远。工作中习惯当传声筒,电话指挥,和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心声的少了。调研中,我乡下访领导、干部普遍反映,只要我们尊重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群众还是愿意给我们讲真话,接纳我们的。
二是学习不够,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目前乡乡年轻干部、公务员,许多都是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两门”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上再锻炼、再提高。
三、今后的建议和打算
深入基层,深入村组,深入群众,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拉近了我们和群众的距离,体察了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所忧,又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缺点,收获颇多。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不断整改: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克服因循守旧、“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真抓实干、以民为本的大局意识,真情服务群众。
(二)、以突出整改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源头化解矛盾、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一是对群众反映生产道路建设、扶贫、低保等问题,凡在本乡范围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二是教育、卫生等涉及政策层面的问题。及时和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逐步解决。总之,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取信于民的根本
(三)、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门路,门路多不多,关键看干部。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拓宽群众的致富思路,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引导干部带头闯富路,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大力发展“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做大经济蛋糕,为实现富民强乡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活动 乡镇 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