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 浏览次数:

天长市作为安徽省首批七个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之一,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以建立健全“五大体系”为重点,将创建创业型城市与全民创业紧密结合,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业政策日臻健全,创业服务日趋完善,创业成果日见丰硕。尤其是秦栏镇民营企业发展被誉为安徽的“温州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去年省委书记张宝顺视察天长时,也对天长全民创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省委政研室上报的调研材料《天长何以持久》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学习借鉴天长全民创业的经验。目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88万户,私营企业4127家,从业人数超过18万人,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民营企业超过2000家,位居全省县市第一,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90%以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完善推进机制上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突出高位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2010年、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全力予以推进。成立了由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21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创建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专门抽调人员组成,明确了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领导组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例会、联络员会议、创业信息报送等创建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创建各阶段工作,为我市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突出氛围营造,加强宣传引导。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和深入宣传。在市电视台开展创建工作宣传活动,在公交、出租车LED屏上打上宣传标语,编印《创建简报》和《创业者实用手册》,大力宣传创业者典型,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创业服务前沿,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的精神,大力培育群众的创业意识,倡导“家家无闲人,人人当老板”,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帮创业。我市高度重视对创业者的帮扶引导,每年都召开全市“创业之星”表彰大会,每年春节都举办政企、银企团拜会,注重经济上给政策、政治上给地位、社会上给荣誉,努力营造“政府创新主导、部门联动帮扶、百姓积极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  

三是突出责任落实,加强督查考核。省出台创建工作任务考评细则后,我市立即召开领导组会议,总结各阶段创建工作,对考评指标进行分解。市政府印发了《天长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同时与各镇(街)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明确创建工作分工和要求,形成目标清晰、任务具体、措施配套、分工明确、步骤合理的创建工作体系,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严格创建工作考核,我市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由市效能办牵头,人社部门配合,加大对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的调度、督查、通报力度,年终严格考核并实施奖惩,确保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在加大创业扶持上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完善创业政策支持的文章。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天长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天长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完善小额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创业基金、扶持和鼓励创业以及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创业培训、信息咨询、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创业者创业。我市特别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天长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并在创业发展资金中切块安排100万元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补助。通过完善创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创业软环境。  

二是做好全民创业融资支持的文章。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体系支持,引进了徽商银行、江阴农商行、民生村镇银行等在天长设立分支机构,启动了天长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工作,成立了5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家担保公司,同时,努力从省开行、进出口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市外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资金。2011年,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1亿元,全省县级排名第三,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达到7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为企业担保融资超17亿元,在去年银根收紧的大环境下,全市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仍然保持较好态势,被评为滁州唯一一家金融生态示范市,同时也是全省第一家,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问题。  

三是做好全民创业资金支持的文章。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积极推进企业项目建设,利用国家、省和滁州市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努力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市财政专门设立了2000万元的扶大扶强奖补资金,5000万元的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000万元的成长型企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扶持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500万元的科技创新等专项奖励扶持资金,并对上市成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0万元的奖励。近三年来,我市用于奖励支持各类优秀创业者、民营企业累计资金超过1.9亿元。  

四是做好税费减免政策落实的文章。我市税务部门积极跟进创业促就业的一揽子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将政策落实纳入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管理,2011年,落实税收优惠6700万元,并将政策兑现情况列入税收日常执法检查及重点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创业主体的合法利益,做到既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又依法减免、应免尽免。工商部门从2008年9月起已全部免收工商管理费,对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注册登记费。  

三、在提升创业水平上推进“四个升级”  

一是推进园区扩容升级。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全民创业、加快产业集聚的强大引擎,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将天长、秦栏两个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分别扩大到50、30平方公里,将铜城、杨村、汊涧3个强镇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增加到10平方公里,“两区多园”规划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在天长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3000亩光伏产业园、1200亩天康新能源产业园、1000亩职教园区、1000亩三产服务园,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秦栏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达7平方公里。郑集文化产业园、金集汽配产业园等特色工业集中区也初具雏形。同时,建立了7个农民工创业园,其中有5个被省认定为省级农民工创业园。目前全市“两区多园”总建设面积达45平方公里,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载体。  

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本地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扶持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全民创业的总体水平。去年实施了总投资65.1亿元的171项工业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152项,完成投资61.3亿元,19个列入滁州市“百个亿元竣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2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被评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  

三是推进企业家队伍水平升级。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将企业家培训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培训经费200万元;先后与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高级工商管理EMBA培训班和高级财务人员培训班、与台湾健峰企业集团合作举办卓越总裁特训班,有近300名企业家参加了培训;连续10年举办民营经济“二次创业”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为企业家等相关人员进行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经济形势、产业转移、企业融资、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题的辅导与培训;成立了企业家俱乐部,定期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是推进培训水平升级。将就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培训资源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培训经费,提高培训质量。创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国家项目办的业务流程组织培训,将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镇(街)就业服务平台了解各类创业者诉求,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和退役军人以及大学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范围,选调具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经验的专家组成创业培训专家咨询组,为每个创业者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点菜式”个性创业指导,提高学员创业计划的可行性,降低学员创业项目的风险性,提升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四、在优化创业服务上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位。在全省县级率先建立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了省级电缆产品检测中心,建成了国家级玩具产品重点实验室,50多家企业建立了厂办科研所,8家企业设立了省级技术中心和专业研究所,构建了企业发展技术服务的共享平台。并在各镇(街)就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创业指导站,具体负责创业促进就业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的相关工作。同时,建立了创业项目资源库,筛选、搜集、储备了大量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易操作、前景好的项目,组织编印了《创业项目信息系列汇编》和《创业知识指南》,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咨询和推介服务。  

二是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优化到位。推进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建项目“一表制”收费;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将31个部门209项审批及服务项目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方便创业者办事。  

三是对重点项目帮扶服务到位。我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了七大产业招商办公室和七个重点项目指挥部,成立了市帮办中心。设立了3000万元的招商引资奖励和1000万元的招大引强信息引荐奖励资金,成功引进了吉阳新能源、今麦郎食品产业园、浙江强强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天长。同时,招商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并重,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均建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招工帮办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问题,全程跟踪服务。  

虽然我市在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市区相比,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贯彻落实滁州市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更务实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努力使我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 省级 创建 工作情况汇报 创业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