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创新设备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 浏览次数:
太钢加工厂主要负责太钢的废钢供应及钢渣处理任务,设备新老不一,既有70年代的旧设备,也有新建成的高度自动化的钢渣处理线,由于设备复杂多样,造成设备管理的难度加大。多年来,通过不断开拓创新管理思路,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设备管理工作由粗放型逐步到经济型、信息网络综合评价型的科学管理阶段,向设备管理现代化迈进。为太钢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从设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拓展设备管理思路
1.树立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观点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完成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生产以及达到安全无事故目标,就必须重视和强化设备管理,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我们把设备的“零故障”管理作为主要管理目标,从设备的检查、维护、维修等方面人手,真抓实干,以求设备“零故障”的管理目标,保证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
2.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推进全员设备管理 太钢从2007年开始引入TPM管理。TPM的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员全面性参与设备的维护过程。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持续改善设备的综合效率,确保设备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实现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浪费的目标。我厂通过教育和培训,改变广大职工观念,使广大职工认识推进TPM的好处,打破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理念。我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的TPM推进领导组,制定TPM推进计划及目标,分阶段逐步推进TPM管理。经过两年的时间,我厂在产品成本、质量、生产效率、库存周转、安全与环境保护以及职工的劳动情绪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3.推行设备质量管理  那么如何改进设备的质量管理呢?我们的做法是:采用“两卡”的形式,落实管理责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两卡”即: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备件质量的把关验收由使用方(或生产方)承担,设备能源部备件管理人员存档备查。检修质量的把关验收由指定的项目负责人完成,由生产岗位人员监督检查。此项工作改进后,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维修质量,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二、从设备的管理方法上开拓创新
1.树立设备“零故障”理念 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以“零”为目标全力杜绝设备故障发生,维持高效、稳定的生产秩序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零概念,但它不是目标效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过程管理,向零概念推进,经过不断螺旋上升,直至使设备故障减少到接近于“零”的程度。企业效益最大化是设备“零故障”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它的根本目的。设备“零故障”管理的核心是杜绝紧急维修与计划外检修。
2.强化点检定修管理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制度化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法,它的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设备维修制。
为使点检定修制能有效实施,我厂制订了《设备点检管理程序》、《设备检修管理程序》等各种管理制度,在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检修体制的平稳变化创造良好的基础。
3.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 如何强化设备的经济管理,我们采取了下列管理手段:一是抓好设备投资的决策管理,凡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和经济效果评价,对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考虑投资。二是严格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将维修费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专职点检员,每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核算和分析费用的使用和支出情况,对当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超支者实行月考核制度。三是不断开展设备自检和备件、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按季度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以此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四是注重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从强化备件、材料计划入手,严格逐级审批制度,既要保证合理储备,又要防止备件和材料的积压和报废。五是开展备件国产化,对购置值高的进口设备备件,通过技术转化,实现国产化,降低购置费。通过上述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维修费用,使我厂的维修费由2007年的1800万元降至2008年的1480万元。
三、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拓展管理手段
1.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太钢加工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生产操作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成效显著。其主要培训方式为:(1)到国内先进的企业实地学习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经验,并有针对性的吸收和采纳。(2)广泛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和设备管理研讨会,收集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推广应用。(3)有计划地编写培训教材,按照厂年度培训大纲,定期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4)把培训工作放在现场,由专职点检人员对全体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点检技能的培训。(5)凡发生设备事故,都要及时召开分析会,写出事故报告,对全体员工进行设备事故的案例教育。(6)由作业区自行组织采取集中培训、答题卡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培训。(7)厂每年举办一次岗位设备操作的技术比武,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培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我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2.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2006年,太钢引入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PM模块,2008年投入使用,PM系统规范了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优化了设备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设备台账及设备BOM(物料清单),利用ERP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设备维修费、技改项目费、能源消耗费和设备运行率及时进行准确的统计和控制,使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实现设备的长周期、高水平、低成本、安全稳定运行。
3.应用先进的设备诊断技术  我厂从2005年开始,逐步认识了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性,首先为设备专职点检站配备了一些诊断仪器,如各种测振仪、测温仪等。其次明确了进行状态监测的设备为主作业线设备。此项工作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状态监测上,所具备的诊断仪器简单,更精密的仪器尚未配备,对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全面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成为本单位近年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太钢加工厂   谢立涛 相关热词搜索: 设备管理 企业竞争力 提升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