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 浏览次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密切党群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政党思想建设的又一次创新和拓展,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正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执政思想建设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和严峻挑战。那么,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在哪里呢?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必须正视党内存在的某些不适应新形势任务要求的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甚至腐化堕落;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的领导体制和方式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些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党群关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确保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党群关系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了。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从根本上看,党群关系本来就是亲密无间、融为一体的。人们常用血肉联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来比喻党群关系,是形象而贴切的。但是,辩证法又告诉我们:矛盾双方除了统一的一面外,还有对立的一面。党员毕竟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是少数。少数先进与大多数后进的对立,就潜伏着先进脱离后进,即党脱离群众的可能性,即便在党严格遵循自己的自导思想。努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付诸实践的时候,单单是以认识方面的原因,也会产生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定会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再考虑到党群两个庞大群体结构的复杂性,各种不健康思想意识对党的肌体的侵蚀,这也会导致某些局部、某些人会发生脱离群众的现象。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党不正视这种危险的存在,党脱离群众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问题只在于其严重程度: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时时刻刻同脱离群众的现象作斗争。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有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在联系群众方面可以做的更好;但同时也可能使某些人过分依赖乃至迷恋自己手中的权力,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这无疑是一鼎长鸣的警钟。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一、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断改进领导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路线。为了作出正确的决策,需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而为了正确地执行决策,同样需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和群众心心相印,赢得群众的信任,群众才乐于讲知心话、真心话。
二、发扬民主作风。邓小平指出,在领导班子内部,一定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他曾多次批评封建家长制领导方式,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同坚持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同密切党群关系也是一致的。这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形式和渠道,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形式和渠道。邓小平还特别提到了“群众参与”:“群众参与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即使有的搞错了,他们也能忍受,很少埋怨。”
如此观之,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条件和形式帮助群众参政议政,这对于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对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党的执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监督。为了加强党和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多次提出了加强监督的问题。他早在1957年4月就告诫说,“如果我们不受监督,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这里的监督包括三个方面: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党的监督要有上级的监督,党员和下级的监督以及党组织对党的监督。有了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监督,我们就能谨慎一些,就能比较自觉地注意和改善自己同群众的关系,并且能及时同脱离群众的现象作斗争。
在监督方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强群众的监督和扩大民主权利其实是一回事。这实际上也就指明了群众对党、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是群众本身所固有的、不可剥夺的、不容漠视的权利。因而也就把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民主问题、监督问题联系起来。为了保持和群众的密切关系,不论自己职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都不能不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利,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群关系既包括党如何对待群众的方面,也包括群众如何对待党这一方面。就后一方面而言,党的自身形象对于能否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能赢得群众充分信赖和真诚拥护的党,才能建立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段地提醒全党提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清除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仅仅是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就已经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党政分开。邓小平在1941年4月谈及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中党的领导作用时批评说:“有些同志误解了党的领导,以为党的领导就是“党权高于一切”,结果党的名称领导机关日趋麻木,不细心地去研究政策,忙于事物上的关涉政权,放松了政治领导。于是要钱的找共产党,要粮的找共产党,政府的一切法令都是共产党的法令,政府的一切错误都是共产党的错误,政府没有威信,党也脱离了群众。”邓小平痛心地指出:“这实在是最大的蠢笨!”60多年岁月悠悠,中华地覆天翻,然而,邓小平在此阐述的要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就必须实行党政分开的思想,于今依然是一副济世良药。读看这些论述,不能不敬佩邓小平同志的见解之精辟、深远。
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且是党的生命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吸取、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必将有益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益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太原公交控股集团公司总公司离退休干部管理处  王丽萍 相关热词搜索: 党群关系 执政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