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 浏览次数: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实际,现就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工程、产业优化升级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和品牌创建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一批大型企业,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增加规模企业总量,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支撑总量快速提升的良好局面,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园区集聚的原则。把湖北XX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将资源向工业园区集中,着力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使工业园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优化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工业园区内产业特色和专业化协作配套,形成若干个特色产业园,提高产业竞争力。

      2、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产业指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

      3、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核心技术,提升质量品牌,实现制造业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提倡节约土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坚持扶强促小的原则。着力扶持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为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小企业快速成长,不断扩大全市的经济规模。

      6、坚持内外并举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发展优势的同时,高度重视引进外来资本及项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三、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工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及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适应产业特点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以工业园区为基础,逐步建成一批产业发展基地,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平台。大力扶持化工、能源、医药、建材、电子及电子材料和机械、纺织、食品加工“5+3”八个重点产业。到2012年,全市有2个产业(化工、能源)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3个产业(医药、建材、电子及电子材料)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2个产业(机械、纺织)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

      二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不断改善企业装备水平。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改善提升装备水平,淘汰落后技术与装备,重点扶持列入省级及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新医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加强校企、院企合作,组织协同攻关,实现重点突破,努力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加强污染防治,推进总量控制。妥善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整治逐步淘汰一批高耗低效、高污染的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工业企业充分利用废水、废气、废渣、余热等资源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和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耗。鼓励企业按照ISO14000系列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大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积极推动小企业上规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着力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鼓励中小工业企业项目建设集中到工业园区。全方位加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推进产业招商,坚持以商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坚持一手抓骨干企业壮大,一手抓中小企业成长,促进市场主体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五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和质量兴市战略,积极扶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精品名牌产品。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制造业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监督、协调等作用。

      四、实现途径

      一是充分用好国家、省、宜昌市已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宜昌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情况纳入全市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做到把握政策不走样,执行政策不变形。

      二是认真落实《XX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山区乡镇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税收计算到乡镇,其中80%为招商引资乡镇,20%为项目所在地乡镇,土地使用税属项目所在地乡镇。乡镇新增一般预算收入继续执行都政发[2006]72号文件。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开发项目,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经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济商务局、市财政局认定,新增税收享受《XX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三是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项目,经工业项目综合评价达到二类以上的投资项目,市政府从其税收地方留存部分中安排一定资金予以补贴。切实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鼓励类的装备制造企业的折旧,报税务机关批准,可实施加速折旧。

      四是工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按照保护耕地的原则,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前提下,经工业项目综合评价达到一类的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依法给予重点支持。工业项目用地以挂牌方式出让,挂牌出让以后市政府从该企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和土地收益中安排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五是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严禁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严禁以任何名义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服务;严禁将咨询、评估、信息、监测、商业保险等企业自主选择的服务变为强制性服务;严禁强制工业企业参加学会、协会、培训班等,变相收取企业费用。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免收项目审批和建设环节的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土地证工本费、工商营业执照工本费等证照工本费,由市财政补贴。土地测绘、评估费及房产测绘、评估费等中介机构收费市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本市规模工业企业非营业性小轿车或其他小车可参照市直机关标准在市内收费站办理车辆通行费月票。

      六是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工业经济投资体系,积极帮助工业企业向上争取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鼓励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项目,凡争取到上级中小企业无偿资助的项目,市政府多渠道协助其落实配套资金。鼓励企业通过市场渠道融通资金,企业实现上市成功或采取“买壳”、“借壳”等方式上市且总部设在XX市的工业企业,在省政府奖励200万元的基础上,市政府再奖励50万元。

      七是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市政府每年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了解。每年对辖内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含直贷)、贷款累计投放额、对工业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金融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给予一定奖励。鼓励担保公司为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五、保障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完善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利用外资重点跟踪项目等制度,定期走访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规模工业产值、新增规模企业数、工业项目投入纳入各乡镇办事处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对工业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坚持从简从快、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联审联办、超时问责、全程代理的原则,方便企业办理相关法定许可手续。

      三是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引进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切实改善引进人才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人才在XX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工业经济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力度,为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四是抓好工业经济协调服务。在供电、供水和供气等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规模企业的供电、供水和供气。供电、供水和供气等部门要加大对规模工业企业的服务力度,推行限时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产品的价格不得高于其向市场独立第三方销售同样产品的价格。

      五是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激情。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平安XX”活动,从严打击针对企业的黑恶势力,确保工业项目无障碍施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确保企业财产及人身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 工业经济 关于进一步 推动 意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