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吸入性肺脓肿患者26例,作者认为,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是保证患者顺利治疗的前提;严密地术中观察及配合,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术后及早发现异常进行处理,是把并发症降低最低的关键。
【关键词】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80-02
吸入性肺脓肿是由于病原菌从口、鼻、咽腔吸入引起的肺组织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由肉芽组织包绕形成脓肿,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由于疾病慢性迁延,局部组织药物渗透性差,分泌物引流不畅等原因,肺脓肿死亡率5~10%。对吸入性肺脓肿者在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配合电子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支气管局部冲洗和注药治疗,即可迅速地清除局部大量脓性分泌物,又可有效地控制感染。我科2009年4月~2010年10月应用纤支镜治疗吸入性肺脓肿26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6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0.5~1个月。所有病例均有明确误吸史,符合吸入性肺脓肿诊断标准,每日脓咳嗽痰量约50~250ml,经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由患者签署治疗知情书。按常规纤支镜检查术前准备,采用(……)型纤支镜经鼻进镜,明确病变部位,镜下见患侧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先行吸出脓性分泌物,再用0.2%替硝唑200ml(含阿米卡星0.4g)进行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根据病情及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灌洗时患者取仰卧位,先给予2%利多卡因4~6ml注入,以减轻药物对支气管肺组织的刺激,再注入抗生素(阿米卡星0.2g)+5ml生理盐水,注药后仍取患侧卧位30~60min,并辅以全身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
1.3观察与结果
1.3.1 疗效判断。按照1998年总后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①治愈:咳嗽、咳痰、胸痛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胸片炎性或空洞消失或留条索状阴影;②好转:咳嗽、咳痰、胸痛减轻、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胸片炎性未完全吸收或空洞未完全消失;③无效:仍有咳嗽、咳痰、肺部听诊仍有罗音,X线胸片未炎性不吸收或阴影增多。
1.3.2 治疗结果26例中,1例不能耐受中途拔管而放弃。18例治愈,5例好转,3例无效。平均治疗时间为30天(隔日行纤支镜灌洗1次)。
1.3.3 不良反应。鼻咽喉部异物感14例,声音嘶哑2例,咯血2例,发热5例。所有患者未见气胸、咯血、感染播散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纤支镜检查及灌洗不了解,从而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因此,术前向患者耐心细致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及操作方法,治疗疾病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和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检查中的配合要点,减轻患者检查中的不适。
2.2.2 患者准备:嘱患者术前4h禁食、水,防止术中呕吐窒息。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或杜冷丁50mg以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和减弱咳嗽反射,精神紧张者肌注安定10mg。选择麻醉效果好、安全界限较广、中毒现象较少的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进行氧气雾化吸入,以减少咳嗽和喉支气管痉挛的发生。麻醉起效指标:吞咽不便、咽部麻木感、有肿胀和麻木感,说明麻醉完善[1]。用0.5%麻黄素液滴鼻腔3-4滴,以收缩鼻腔毛细血管,减少粘膜充血水肿,利于纤维支气管通过,减少病人不适。麻醉成功患者咽喉部有麻涩感、吞咽困难、咽部对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2.1.3 器械及药物准备 护士在检查前应对病人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及病情,预见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必须的抢救药品及器材,如简易呼吸气囊、开口器,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止血药等。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光源、电视图像、吸引器、氧气装置是否在备用状态。备好一次行灌洗器,以便留取灌洗液。
2.2 术中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取仰卧位,肩部略垫高20℃,头部摆正,略向后仰,鼻孔朝上。选择经鼻插镜,进入声门前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2ml,停留1~2min,让患者有适应过程,同时护士与患者谈话以分散其注意力,并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此时要求患者不能抬头或摇头,不能用力咳嗽,及时吸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口唇、面色苍白、出汗、烦躁、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并给予床边监护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若出现意外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2.2.2 灌洗护理:肺泡灌洗时气道麻醉是关键,因此在肺泡灌洗前,向确定需要灌洗的肺叶支气管经活检孔注入2%的利多卡因2ml,然后注入灌洗药液。灌洗液保持在37℃,避免寒冷刺激气道而引起患者呛咳及气道痉挛[2]。每次注入液体量约10~20ml,不超过50ml,总量约100~250ml,不超过300ml。每次灌注后随即负压吸引。负压吸引力应维持在-75mmHg左右,压力过大,会使肺泡萎缩。灌洗过程中为防止病人误吸,应及时擦去病人的痰液及病人咳出的灌洗液。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灌洗量及负压回收量的准备记录。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患者反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操作者。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本组中有5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40/min),暂停治疗约2~3min,心率恢复正常,均顺利完成治疗。在支气管插入过程中,本身血氧饱和度会下降7.5-15mmHg,潮气量减少约30%,加上灌洗液注入肺泡对肺泡氧和有影响,所以,若血氧饱和低至90%以下,应暂停灌洗,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时再进行[3]。3例患者在治疗中血氧饱和度低于90%,经管腔内的分泌物,提高给氧浓度,暂停冲洗2~3min后恢复正常。
2.4 术后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5~30min,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氧、咳嗽、咯血、气促及发热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患者由于灌洗后肺腇积存一定量的灌洗液,患者会咳嗽、咳痰较多,应鼓励患者咳嗽,排出痰液。嘱患者禁食2~3h,以免因咽喉部麻醉后反射差至食物呛入气管。
3 积极处理并发症
3.1 声音嘶哑:本组病人有2例发生声音嘶哑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喉腔粘膜下血管淋巴组织丰富、声门下组织疏松、局部麻醉不充分,亦可能因操作者方法不当,过声门时纤支镜不能一次顺利通过,反复刺激声带或操作过长,致声带水肿及刺激局部而激惹有关,个别患者系精神紧张所致[4]。遵医嘱给予患者地塞米松2.5mg+薄荷水5ml雾化吸入治疗,病人1-3天均恢复。
3.2 咽喉部不适:多由麻醉药物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和纤维支气管镜机械刺激所致。本组患者有14例患者出现咽喉不适异物感,护士告知患者不用紧张,少说话休息后可逐渐缓解。应禁食禁水2h,以免引起误吸。
3.3 咯血: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咯血常使患者情绪紧张,应鼓励患者尽量将血液咳出。少量咯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中、大量咯血,可用垂体后叶素或立止血等治疗,必要时输新鲜血液。本组患者有2例少量咯血,未经处理,自行停止。
3.4 发热:系局部毒素吸收或冲洗感染散播引起。本组5例冲洗后2~4h出现发热,继续给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体温降至正常。
4 体会
纤支镜体积小,移动、携带方便,弯曲度大,可视范围广,便于直视病变部位。经纤支镜局部冲洗方法的应用为吸入性脓肿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一方面通过稀释、吸引而迅速排除脓性分泌物,减少毒素吸收;另一方面,局部注药可提高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有效控制感染,亦可大大缩短病程,减少全身抗生素用量。
吸入性脓肿由于排痰不畅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难以通过肺-血屏障,在支气管分泌液浓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下,常规治疗临床疗效较慢较差[4]。本组25例采用纤支镜经鼻气管内注药治疗的优点在于:局部注入敏感抗生素,提高病灶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了杀菌效果,有利于感染的控制[2],同时减少全身抗生素的药剂量,减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局部主要后可使病变部位支气管腔内分泌物稀释,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除。(……)纤支镜导管管壁光滑,官腔较细,质地柔软,对支气管肺组织刺激损伤轻微,患者痛苦小,疗效显著。缩短疗程节省了治疗费用,部分病人免除手术的痛苦。25例患者显效率(治愈+好转)达96%,并未出现肺内感染播散、出血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可见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成功的关键在于治疗期间的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疏导患者紧张状态,提高患者对纤支镜介入治疗的顺从性,配合完成治疗。认真仔细监测和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地护理,减轻患者症状,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丽,姜洁,张绍敏.影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0):1935
[2] 梁梅.小容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尘肺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9,25(5):522
[3] 李明.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6(3):44
[4] 何家富,李光元,黄远东,严小娟.支气管肺泡保留灌洗治疗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73-74
[5] 郑婵如,吴少银,吴燕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对策 广东医学,2007年5月第28卷第5期
相关热词搜索: 肺脓肿 护理 治疗 吸入性 灌洗上一篇:35例糖尿病合并肺脓肿临床分析
下一篇:大咯血的诊断及急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