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确诊为侵袭性牙周炎,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60例患者中,男72例,女88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3±2.3)岁;病程5 d~3个月,平均病程(15.6±1.7)d;80例为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80例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本研究排除含既往口外治疗史、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不全、存在精神及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初诊时拍摄全口根尖片,综合评价患者牙周状况,实施全口龈上洁治术及根面平整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通过EP-32型美国佛罗里達探针观察患者全口天然牙四个位点上的牙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程度(TM),并给予其维护期治疗;治疗6个月后,拍摄全口根尖片,观察并记录牙周状况。
1.3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病情变化情况。治疗后PD、BI、CAL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PD、BI、CAL较治疗后2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PD、BI、CAL较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齿松动改善情况 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及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TM均显著改善情况,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程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侵袭性牙周炎多发于年轻人群,有着病情进展快、家族聚集等特点,其关键性致病因素是龈下菌斑[3]。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关键是尽早诊断、尽早清除及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确保牙周生长环境健康良好。而牙周基础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利用超声波及机械将患者龈下菌斑、牙石、病变牙骨质等物质进行清除,确保患者牙根表面恢复光洁,避免牙根表面菌斑再次附着。
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牙周基础治疗时间的延长,牙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等指标均显著改善,患者牙周状况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效果愈加显著。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牙周基础治疗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中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牙周炎病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必须对患者实施口腔自我护理教育,提升其口腔防护意识,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尤其培养青少年人群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牙周炎[4]。
综上所述,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且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康复时间存在差异,应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田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分析探索[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6)1060-1061.
[2]王一鸣,王晓琼,陈瑶.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分析与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12-14+17.
[3]张利辉,陈小思,吴满花.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分析与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8):1139-1141+1145.
[4]黄伟,黄毅.阳泉市城区青少年牙周炎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70-71.
编辑/肖慧
相关热词搜索: 牙周炎 侵袭 临床 患者 治疗下一篇:建言中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