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多型传染病。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等多种类型。该病来势猛烈、传播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猪业与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文就当前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诊断;治疗:防控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研究和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对养猪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病原体
猪链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阳性。致病性链球菌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在加有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可见微小圆形,透明而带灰白色小水滴状菌落。有荚膜的链球菌形成黏液型菌落,无光泽或光滑型菌落。多数致病性链球菌具有溶血能力。有的血清型在培养中产生橙色或黄色色素。
2.传染与传播途径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动物与人的鼻咽部、皮肤、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上,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皮肤与黏膜的创伤面感染。携带链球菌的猪与感染后的猪是主要的致病传染来源,妊娠母猪的子宫和阴道可带病菌,其产下的仔猪能经产道感染而发病。病猪与带菌猪均为传染源。在一定情况下,苍蝇与老鼠也是链球菌的携带传播者。对于饲养猪由于其品种与猪龄的不同,感染病菌的几率不等,成年猪的发病率要稍微低些,母猪在哺乳期易被病菌感染。
3.临床病理分析
3.1临床症状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常见于流行初期。最急性病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或者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42℃,卧地不起,呼吸急促,经12~15小时死亡。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呈稽留热。不食、呆立、喜卧、喝水。鼻黏膜潮红,头面部发红水肿,眼结膜充血、潮红,流泪,鼻镜干燥,流灰白色的浆液性鼻汁。少数病猪出现神经症状,颈部强直,转圈等。病猪颈下、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出血性红斑。病程一般为2~4天。
3.2脑膜炎型
脑膜炎是致病爆发的第二类症状,其初期表现也是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伴有便秘情况发生,和败血症情况相仿同样也有粘液状鼻液,脑膜炎严重将引起相关神经病状,如磨牙、空嚼、运动失调、仰卧甚至倒地麻痹,部分情况还有关节炎情况。
3.3关节炎型
由脑膜炎型和心内膜炎型病变而来,或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站立。病程2~3周。该型与脑膜炎型、心内膜炎型很少单独发生,常常混合存在,或先后发生。在临床上单独发生关节炎型的多见于仔猪,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有的呈现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逐渐消瘦。
3.4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为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胀、坚硬,局部温度升高,触摸有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困难。有的咳嗽、流鼻汁。病后期化脓成熟,肿胀变软,皮肤坏死。病程3~5周,多数可痊愈。
4.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4.1猪场应实行多点式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制度,防止各类猪只交叉感染,特别要注意母猪对仔猪的传染。
4.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猪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特别是仔猪的饲养密度不可过大;猪舍每周应坚持用百毒杀或菌毒敌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4.3仔猪断脐、剪牙、断尾、打耳号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当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防止伤口感染病菌,引发本病。
4.4猪场严禁饲养猫、犬和其它动物,彻底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蚊、蝇等),控制传递媒介传播病原体,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4.5免疫接种。
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包括2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天每头肌注3毫升;仔猪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肌注2毫升;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周每头肌注3毫升。接种菌苗后,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共同控制本病的发生,不会影响菌苗的免疫应答;
4.6药物预防
仔猪的预防: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可在饲粮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在每吨饲粮中加复方敌菌净200克,或每吨饲粮中加强力霉素150克和阿莫西林200克,或每吨饲粮中加四环素125克,连续饲喂14天,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肥猪的预防:保育猪转入育肥舍时,每吨水中加阿莫西林200克,饮水7天;经产母猪的预防:经产母猪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仔猪药物预防的方案实施。
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变软、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对关节炎幼猪可按每千克体重青霉素20万单位、庆大霉素1万单位加适量氨基比林稀释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也可用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10万单位加地塞米松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
对高热的重症猪可用较大剂量阿莫西林的氨基比林稀释后一侧注射,另侧注射复方磺胺五甲氧嘧啶。按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剂量首次加倍,每天两次,至症状消失。
5.结束语
近年来,猪链球菌病防治形势已十分严峻。做好猪链球菌病防治工作,首先要协调好各乡镇生猪疫情信息调研与传递工作,对进入市场的外地肉类产品严格把好检疫关,同时对于畜牧部门要组织好消毒药物发放工作,协助各乡镇抓好对养殖小区、养殖场、养殖大户、饲养户、生猪集散地、交易市场等环境的消毒工作,对人、畜粪便、污染物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传播疫源。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防控 诊断 治疗 猪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