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 浏览次数:

摘要:主要介绍了急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发病机理、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

关键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传播途径;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60-0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急性者病死率高,慢性者常能耐过。该病的病原以前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因其与林氏放线杆菌的DNA同源性,1983年转入放线杆菌属,称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1 流行病学

该病分布广泛,其重要性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而增加,经济损失主要由急性暴发的死亡和医疗费用所致,慢性感染群的日增重率似乎不受影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对猪有高度宿主特异性的呼吸道寄生物,在最急性和急性感染不仅可在肺部病变和血液中见到,而且在鼻液中也大量存在。急性感染的幸存者成为带菌者,病菌主要位于坏死的肺部病变和扁桃体中。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定,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所有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死亡率随毒力和环境而有差异,但一般较高。 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本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由引进带菌猪引起。拥挤、气温急剧变化、相对湿度高和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2 临床诊断

因猪的免疫状态,不利环境的应激和对病原体的暴露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在最急性型,有一只或几只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至41.5 ℃,食欲废绝,有短期的下痢和呕吐。病猪卧于地上,无显著的呼吸症状,心跳加快,心脏和循环发生障碍,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绀。最后阶段严重呼吸困难,呈犬坐式呼吸。临死前从口、鼻流出血样的泡沫液体。死亡发生在24~36 h内。偶尔有猪突然死亡而无先兆症状,出生仔猪则为致死性败血症。

急性型,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绝采食。有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严重呼吸症状。病程视肺部损害程度而定。

亚急性和慢性型发生在急性症状消失之后。不发热,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减少。慢性感染猪群常有很多亚临床病猪,临床症状可因其他呼吸感染而加重。

3 病例介绍

2013年初, 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某猪场养殖育肥猪100多头,部分猪出现吃食减少或不食。病猪临床主要表现精神不振不食,有短期的下痢和呕吐,心跳加快,心脏和循环发生障碍,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绀,大便干燥,体温升高,达41 ℃以上,嗜睡咳嗽气,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有的从鼻孔中流出泡沫样血液。严重猪可视黏膜和体躯末端发绀,病程稍长者出现跛行。

肺炎大多两侧性,累及心叶和尖叶以及膈叶的一部分。肺炎区色深而质地坚实,切面易碎。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中含有带血样的液体。急性病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带血样的黏液性泡沫性渗出物。在较慢的病例,肺膈叶上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样结节。早期的组织学变化以肺组织坏死出血嗜中性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栓塞广泛水肿和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

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胸腔有大量的红色液体,肺脏呈紫红色,肺的心叶、尖叶、膈叶出现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肺间质增宽水肿、间质充满血样液体。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样或出血性黏液,个别肺与胸膜黏连。肝脾肿大,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淤血、溃疡,肠系膜肿大出血。肾脏无明显变化。

实验室诊断:①取有病变的肺表面渗出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见有大量的两极着色的球杆菌。②取有病变的肺表面渗出物和肺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于37 ℃培养24 h,可见在鲜血培养基上均有菌落生长,呈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扁平、呈灰白色半透明状。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均有圆整、扁平、半透明、较大的菌落生长。

取上述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呈两极着色的阴性球菌。

取培养基做药敏试验:结果对链霉素、阿米卡星、、泰乐菌素等高度敏感,对土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钾、青霉素钠、洁霉素、磺胺嘧啶等中度敏感,对痢特灵、环丙沙星、氟哌酸不敏感。

4 防控措施

疾病的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可以减少死亡。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都敏感,一般肌肉或皮下注射,需大剂量并重复给药。受威胁的未发病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6 g/kg)作预防性给药。对无病猪场应防止引进带菌猪,引进猪前用血清学试验进行检疫。对感染猪场可采用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控制。

相关热词搜索: 胸膜 传染性 肺炎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