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66例入组,纳入患者均经闭式胸膜活检确诊,可见胸膜内有结核性肉芽肿,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3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1.64±4.67)岁,积液程度:少量17例,中量10例,重量6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2.97±5.19)岁,积液程度:少量18例,中量11例,重量4例;资料比较,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利福平(国药准字41021799)450mg/d+异烟肼(国药准字H44020699)300mg/d+乙胺丁醇(国药准字21022349)750mg/d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吡嗪酰胺(国药准字44020947)500mg/d辅助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20040091)500mg/d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对用药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关节痛、视野变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判断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现象均已改善,经胸片检查提示胸水完全吸收,肺部听诊无杂音,呼吸音正常;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已基本消失,胸片检查提示胸水吸收,肋膈稍钝;无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出现明显变化,胸片检查无改善[2]。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x±s);计数资料:用χ2值检验,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代谢产物以及自溶产物进入胸膜腔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多因人型结核菌所致,主要表現为胸腔积液,以及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畏寒等结核中毒症状,患者的局部症状多见胸痛、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严重不良影响[3]。目前,临床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抗结核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吡嗪酰胺是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可在酸性环境下有效抑制杀灭细胞中非繁殖期的结核菌,是抗结核药物的一线药物,但是部分患者对吡嗪酰胺的毒副作用不能完全耐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据有关研究发现[4],吡嗪酰胺与利福平联合应用,虽然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但是服药后易出现肝毒性反应。因此,选择一种疗效显著,毒性较低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患者的早日痊愈。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在巨噬细胞中的聚集作用较强,可使突变耐药率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长期用药治疗的首选药物[5]。左氧氟沙星在呼吸道黏膜、肺组织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性,药物浓度相比于MIC明显更多。相比于其他抗结核药物而言,左氧氟沙星无交叉耐药性,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远期疗效显著,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可作为吡嗪酰胺的良好替代药物。
综上所述,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低,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长疗程与短疗程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50):153+156.
[2] 宋强.抗结核药物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J].甘肃科技,2018,v.34(12):117-118.
[3] 王勃.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9).
[4] 孟艺哲,卜彩霞,陈颜强.强化期联用左氧氟沙星配合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7(6).
[5] 李彩霞.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8):43-44.
相关热词搜索: 胸膜炎 氧氟沙星 渗出 治疗效果 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