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障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居民的饮食安全,需要开展高效的猪病检测工作。就规模猪场的猪病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列举实际案例解析了猪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规模猪场;猪病;检测;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9-0022-01
与传统的散养方式不同,规模猪场是一种密集型、集约化生猪养殖方式,该种养殖方式可大规模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可为社会供应充足的猪肉,满足当地的饮食需求。但是该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旦出现猪病,将可能造成大规模经济损失,同时问题猪肉流入市场,也会造成社会恐慌,带来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规模猪场必须开展高效的猪病检测与防控工作,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1 猪病的检测
1.1 死猪解剖及病样采集
对死猪进行解剖,观察死猪肺脏、肾脏、淋巴结、胃、脾等器官的变化,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1]。此外需要对怀疑患病的病猪进行病样采集,以供试验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疾病需要注意采集方式的差异,例如对疑似细菌性疾病,在采集时需要坚持无菌原则,采集所用的器械如刀、镊子、剪刀等都需要先做好消毒再开展病样采集。对于疑似病毒性疾病,应集中在淋巴结、肾、脾等器官进行病样采集。同时在解剖与病样采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也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降低感染几率。
1.2 涂片及病原体培养
采集病猪血液、组织、尿液等涂片,通过显微镜观察。该操作简单,主要用于猪病的初期判断。
病原体培养是将病样种植在培养基上,在37 ℃下培养12~24 h,观察培养后的菌落形态、化学反应等进行判断。同时还可取所培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找到治疗效果好、高敏感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ELISA是目前较为经典的猪病检测方法,可进行猪瘟、猪伪狂犬病以及蓝耳病的病原体测定以及血清抗体测定[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ELISA试验试剂,配合自动酶标仪、酶标洗板机、离心机等设备,根据试剂使用说明进行试验。
1.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该种方法是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扩增,以此来检测病原体。目前包括伪狂犬病、乙脑、传染性胃肠炎、猪瘟、蓝耳病等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检测。
2 病例分析
2.1 基本情况
某镇一年出栏3 000头的规模化猪场于2017年10月出现猪高热病,当月死亡209头,死猪主要集中在断奶前后阶段以及保育期,特别是断奶前后阶段的猪急性死亡情况较多。病猪主要出现呼吸困难、咳喘、嗜睡、鼻涕增多,体温均在40~41 ℃,给予抗生素未见好转,10 d后一部分猪逐渐恢复,一部分加重甚至死亡。
2.2 诊断
2.2.1 解剖 解剖其中10头死猪,见猪肺有肺叶肿胀、心包积液以及肺间质增宽。肾脏表面见大点状的大面积出血,呈麻雀卵样。淋巴结有大片水肿,也有部分见大理石样病变。胃见弥漫性出血,还有部分死猪可见脾肿大,颜色加深。肝脏肿大、颜色变黑,气管见弥漫性充血。
2.2.2 检测 取病猪血液、器官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猪瘟、蓝耳病为阳性,伪狂犬病为阴性,确诊为猪瘟、蓝耳病混合感染。
2.3 防控措施
在明确猪场疫情后,选择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10%葡萄糖进行配置,加入安泰1 500 g、骏维安250 g(也可换为抗疫肽500 g)。也可以采用治嗽静联用绿益态的方案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0 d左右,基本可以康复。
可将药物混入饲料或水中。水中投入水溶性多西环素(剂量为200 g/t),以及强力拜固舒(剂量为150 g/t),连续7~10 d,白天进行药饮,4次/d,1.5 h/次,其余时间关闭阀门,夜间自由饮清水[3]。或将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混入到饲料中,如80%的支原净(剂量为300 g/t),或10%多西环素(剂量为1 000 g/t),连续7~10 d。
隔离病猪,做好圈舍的消毒清洁,同时为猪接种蓝耳病、口蹄疫以及猪瘟等疫苗,加强预防。
3 小结
模化养猪场对于猪病不可报以侥幸,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猪的临床症状、解剖结果以及病原检测结果明确病猪所患的疾病,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与防控方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疫病的影响,保障当地的猪肉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毛江华.规模猪场猪病防控的关键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4):88.
[2] 于新友,李天芝,沈志強.实验室检测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J].养猪,2016(1):126-128.
[3] 祖立闯,李 娇,高 鹏,等.抗体检测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2015,32(8):138-140.
相关热词搜索: 猪场 防控 实例 检测 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