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血管危险的关系,探寻一种评价SLE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的简便方法。方法 选择26例单纯SLE患者组,32例SLE合并心脏损害组,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SLE 疾病活动的评估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计算。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BNP水平及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 SLE合并心脏损害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P < 0.01) ,单纯SLE组BN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呈负相关,与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SLEDAI积分、激素使用总量及超声心动图的其他参数没有相关性。结论对SLE患者进行血浆BNP的测定能反映其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情况,给临床无症状的SLE心肌病变提供依据,防止患者的突发性事件出现。
关键词:脑钠肽;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SL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在遗传素质、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较常见[1],近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脑钠肽(BNP)主要由心室分泌,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种心脏利钠肽,在生理活动中,与心钠素具有相似的功能,如扩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利尿、利钠等作用。在多种心脏疾病中,血浆BNP水平会显著升高,多个研究表明[2],BNP水平可以作为心脏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4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26例SLE患者,男2例,女24例,年龄20~69岁,中位年龄35岁。32例SLE合并有心脏损害患者,男3例,女29例,年龄20~69岁,中位年龄38岁。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36岁。经体检及有关辅助检查,排除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SLE患者均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计分,SLEDAI≥10分为病情活动。SLEDAI<10分为非病情活动期;其中单纯SLE活动组10例,非活动组16例。SLE合并心脏损害活动组12例,非活动组20例,经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SLEDAI评分内容:精神异常(8分)、脑器质性症状(8分)、脑血管意外(8分)、抽搐(8分)、颅神经受累(8分)、视力下降(8分)、血管炎(8分)、狼疮头痛(4分)、关节炎(4分)、肌炎(4分)、蛋白尿(4分)、脓尿(4分)、管型尿(4分)、血尿(4分)、脱发(2分)、新出皮疹(2分)、白细胞减少(1分)、血小板减少(1分)、发热(1分)。根据患者近1w内是否出现以上症状而打分,凡总分在≥10分则考虑为疾病活动。
SLE心脏损害的诊断标准[3]:①心律失常:ECG证实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频发早搏( > 5次/ min) 等;ECG ST-T异常:静息ECG相邻2个导联以上ST段和/或T波( ST-T ) 缺血性改变。②心肌损害:UCG发现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肌肥厚、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③心包积液:UCG报告心包积液。④心瓣膜病:UCG发现瓣膜结构改变、伴或不伴心脏功能改变,如单纯瓣膜功能的改变,除外生理性或相对性反流。⑤肺动脉高压:多普勒UCG测量收缩期肺动脉压力大于40 mmHg。⑥其他:除上述心脏损害外,UCG发现其他明确的心脏结构异常,如心房或心室腔内血栓形成。
1.3 方法
1.3.2 检测指标和方法 所有病例均空腹采静脉血3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抗凝,离心后取血浆进行检测BNP和CRP。BNP使用美国雅培ARCHI-TECTi 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CRP)使用德国德灵公司BNl00免疫比浊定量检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血沉(ESR)。
1.3.3 应用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BNP水平比较:SLE心脏损害组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P < 0.01) , 单纯SLE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 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对照组及单纯SLE组相比P<0.01
2.2 SLE组BNP与LVEDd、LVEF、CRP、ESR、SLEDAI相关性: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呈负相关,与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SLEDAI积分,激素使用总量及超声心动图的其他参数没有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和育龄女性,心脏富含结缔组织, 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为52% ~ 98%,包括冠脉病变、大血管病变、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包炎、急性心肌炎、心内膜炎等。SLE心脏损害发病率高, 是SLE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临床上应重视。对所有SLE患者或怀疑为SLE的患者, 应常规予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等。
本实验结果根据SLE心脏损害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正常对照组, 提示BNP可作为SLE患者心脏受累的标志物,单纯SLE组BNP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部分患者不够SLE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而这类患者实际上可能已有心脏受累。故对SLE患者完善BNP检测能给临床无症状的SLE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防止患者的心脏突发性事件出现。
参考文献:
[1]Sacre K,Escoubet B, Pasqtue B, et al.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Patients at Low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ross-Sectional Controlled Study[J].PLoS One,2014,9(4):e94511.
[2]Panagopoulou V1, Deftereos S, Kossyvakis C,et al. NTproBNP: an important biomarker in cardiac diseases[J].Curr Top Med Chem,2013,13(2):82-94.
[3]陈太波,曾小峰,朱文玲,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3) : 220-221.编辑/王海静
相关热词搜索: 检测 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钠肽上一篇:蛋鸡中暑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