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为早期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占同期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0.37%。临床表现以腹痛、黄疸、肝胆肿大、大便潜血阳性、消瘦为主。手术患者大多有局部器官或组织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检查方法以内镜结合病理组织检查为主。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内镜检查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病率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延误诊断,预后差。现就本院1987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措施及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87年1月至2007年1月2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6~74岁,平均53.5岁。

1.2 临床表现 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中,上腹胀痛35例,发生率为87.5%;黄疸34例,占85.0%;上腹部压痛28例,占70.0%;肝胆肿大27例,占67.5%;大便潜血阳性33例,占82.5%;贫血12例,占30.0%。部分患者有不程度的发热、消瘦、恶心、呕吐等表现。

1.3 病变部位 发生于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33例,水平部3例,球部以大弯侧为多,降部以乳头区为主。

1.4 胃肠钡餐检查 本组病例中有24例进行了胃肠钡餐检查,提示壶腹部肿瘤4例,十二肠降段受压及十二肠淤积(考虑肿瘤)3例,十二指肠降段恶性肿瘤并内瘘1例,而提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及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各2例,报告正常12例,检出率仅为33.3%(8/24)。一般表现为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缩窄,充盈缺损,管腔僵硬或黏膜破坏,间接表现为十二指肠近段扩张或受压移位。

1.5 内镜检查 本组病例中有34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其中27例报告乳头及壶腹周围癌,2例为降部远端癌,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考虑良性溃疡而未进行活检,1例报告十二指肠淤积原因待定,检出率为91.2%(31/34)。内镜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胃肠钡餐(P<0.01)。

1.6 病理分型 低分化腺癌15例,高分化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8例,粘液腺癌6例,纤维类癌1例。

1.7 手术及预后 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有38例经手术治疗,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7例,浸润肌层9例,浆膜层5例,浸润胰腺6例,肝转移2例,腹膜转移2例,胰腺和肝及胆管同时受浸润2例,横结肠受浸润3例,浸及门静脉、腔静脉、网膜及后腹膜2例。术中见局部淋巴结转移19例,2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4例作节段性切除,2例作局限性肠段切除,病变不能切除作胃空肠吻合者3例,胆管空肠吻合3例,2例因广泛转移及粘连未作切除。随访37例,失访3例。2例未手术者仅存活1.5个月和3个月,浸润黏膜及黏膜下的有5例生存5年以上,失访1例,浸及肌层4例生存5年以上,浸润到浆膜者有2例生存5年,浸润肝、胆、胰及有广泛转移者仅1例生存5年。

2 讨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少见,国内报告为0.6%~8.4%[1],本组资料为0.37%,高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有统计表明近年病例报告明显增加[2]。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上腹部胀痛、黄疸、上腹部压痛、肝胆肿大及大便潜血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乳头部及壶腹部癌多引起黄疸和肝胆肿大,故易误诊为胆管结石和胆管及胰头癌,而其他部位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则多呈不同程度的梗阻。

胃肠钡餐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癌的简便方法。胃肠钡餐检查对肿瘤的性质不易判断,早期癌检出率低,但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上消化道闪烁照相可显示十二指肠黏膜影像,可望提高诊断的正确性[3],对内镜检查不能深入观察或病变向浆膜浸润者可能有较大价值,尤其对水平段病变较优[4]。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内镜表现分为3型:①肿块型:肿瘤呈菜花样或分叶状突起,通常黏膜表面有糜烂及出血;②溃疡型:溃疡大而不规则,边缘多呈结节状隆起,溃疡深凹,表面污秽苔,易出血;③浸润型:黏膜呈不规则肉芽肿样隆起,质脆易出血,上有污秽苔,肠腔僵硬、狭窄或变形,蠕动差。本组内镜检出的31例,基本符合以上分型。内镜检查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大小和范围,并可发现早期癌,通过活检在术前作出组织学诊断。操作时尽可能观察到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可望提高诊断率。本组内镜检出率高达91.2%,明显优于胃肠钡餐。内镜检查的缺点是不易抵达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浸润引起肠腔狭窄时难以通过,黏膜下癌不易发现。值得注意的是本组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其中2例由于考虑良性溃疡当时未行活检。因此,应充分认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以发生癌变,对溃疡面大、局部高低不平、苔厚、尤其患者年龄较大、正规抗溃疡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早做活检病理。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甚低,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Barmes等[3]对6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明显相关,根治性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本组结果表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转移多以邻近脏器为主,以胰头、肝胆、横结肠及后腹膜为主,因此认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浸润是其转移的重要方式,对疑诊肝胆及胰头有关疾病而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注意同时观察十二指肠,有利于减少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漏诊和误诊。为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率,下列几点尤应重视:①有不明原因出血、腹痛和体质量减轻等临床表现,年龄>50岁,即使症状不重,也应警惕十二指肠癌的可能;②)内镜活检应注意取材部位、深度、数量;③胃肠钡餐检查对内镜难达部位,尤其是水平段的病变,或向浆肌层浸润病变可能有较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淑兰,金武,张继红,等.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36.

[2] 厉有名,叶国良,黄怀德.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45例临床分析.浙江医科大学报,1994,23(2):177.

[3] Barmes GJR,Komera L,Hessk R,et al.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duodenum management and survival 67 patients.Am Surg Oncol,1994,1:73-78.

[4] Adedeji OA,Trescoli-serrano C,Garcia-Zarco M. 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Postgrad Med J,1995,71:354-358.

相关热词搜索: 原发性 肠癌 诊治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