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热疗成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热疗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局部增温,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杀灭癌细胞,同时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更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吸收。本研究通过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以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热疗胸腔灌注
【中图分类号】 R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101-0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积液压迫肺和纵膈,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肺循环障碍的症状,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热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故近年来热疗结合胸腔灌注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表现出优势。笔者于对恶性积液采用热疗结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我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诊,并经X线、CT和(或)B超证实存在中到大量胸水。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其中A组为治疗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岁,其中肺癌17例,乳腺癌4例,食道癌4例,淋巴癌2例;B组为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2岁,其中肺癌15例,乳腺癌5例,食道癌3例,淋巴癌3例,卵巢癌1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查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2组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A、B2组患者经B超定位,采用胸腔穿刺术,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待胸水引流净后,胸腔内注入顺铂5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为使药物与胸膜腔充分接触可嘱患者变换体位。每周用药2次,5周为1个疗程。A组在胸腔灌注1h后行胸前局部热疗,使用深圳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工作频率13.56MHz,电脑控温,功率800W,输出温度在40~43℃之间。每次持续45min,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心电图、B超检查。治疗5周后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标准[1]:完全缓解(CR):治疗后积液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治疗后积液减少超过50%,维持4周以上;稳定(SD):治疗后积液减少或控制,无增加趋势;进展(PD):治疗后积液未控制,并有增加趋势。以CR+PR统计有效(RR)率。
1.4生活质量观察指标
参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改善:分值提高≥10;稳定:无明显改变;恶化:分值减少≥10。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分析。
2结果
2.1近期疗效观察
A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85.18%;B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15.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生活质量疗效观察
A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者为20例,稳定者为5例;B组为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者为13例,稳定者为11例,见表2。
2.3毒副反应
A组消化道反应10例,胸痛5例,骨髓抑制1例,皮下脂肪硬结2例;B组消化道反应9例,胸痛6例,骨髓抑制2例。
3讨论
热疗是提高肿瘤组织的温度,利用热效应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疗法。热效应对肿瘤细胞可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效应从而将其杀灭,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损害。正常组织丰富有序的血管网,可迅速带走代谢产生的热能,肿瘤组织没有正常固定的血管供应网,甚至会有瘤栓堵塞,热量易聚积,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受热影响,其通透性和流动性改变至细胞死亡。同时,热效应使局部血管、淋巴管扩张,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较之B组单纯应用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有较明显优势。因积液得到控制,患者心肺功能障碍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毒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也较小,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值得临床观察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储大同,孙燕,等.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47.
[2]徐光炜.肿瘤临床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81~84.
【收稿日期】 2011-06-19
相关热词搜索: 胸腔 灌注 化疗 药物治疗 临床上一篇: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