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证型;CDX2基因
中图分类号:R2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18-0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胃癌存活率的唯一有效措施,而早诊早治主要依赖于对胃癌前期病变(PLGC),包括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的诊治。现代医学对治疗PLGC尚无理想的疗法,而中医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并运用辨证论治、专方专治、针灸等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改善PLGC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程度,逆转IM和Dys等方面,与西医比较显示出一定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CDX2(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基因表达的关系,为本病的中医证型客观化及临床的辨证施治提供一定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7月-2011年7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PLGC患者120例,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36~76岁,平均(56.48±8.24)岁,其中≥60岁33例,<60岁87例。门诊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3.24±8.63)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等。(2)病理诊断:依据1991年悉尼会议胃炎新分类法[1]及《实用内科学》[2]。①肠腺化生。用组织化学和酶学方法将其分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又称作Ⅰ型,组织形态中除出现杯状细胞外,还出现潘氏细胞、吸收细胞和分泌细胞,呈现肠上皮的组织学特征;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包括Ⅱ型和Ⅲ型,特点是可见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Ⅱ型肠上皮化生分泌中性和唾液酸黏液,Ⅲ型肠上皮化生分泌硫酸黏液。一般认为Ⅲ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②上皮内瘤变。即Dys,系指腺管及表面上皮在增生中偏离正常分化所产生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可发生在胃小凹上皮和肠化生处。其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但无间质侵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分为低、高两级别,高级别异型增生癌变率高。
1.2.2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1)脾虚气滞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隐痛;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①食少呆;②大便稀溏;③倦怠乏力;④气短懒言;⑤食后脘闷;⑥舌质淡,脉细弱。(2)阴虚内热证。主症:①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②舌红少津,苔少。次症:①饥不欲食或嘈杂;②口干;③大便干燥;④形瘦食少;⑤脉细。(3)胃络瘀阻证。主症:①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②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①胃痛拒按;②面色暗滞;④脉弦涩。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心、肝、肾功能明显异常;②急慢性胃炎(浅表性或萎缩性无肠化及无典型增生的胃炎)、胃癌及转移肿瘤的患者;③资料不全或不完整者;④中医证型两型并见无主次之分或三型并见证型复杂者。
1.4 观察方法
镜下和病理诊断、均由本院病理专业医师负责。辨证由高级职称以上中医消化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调查量表客观填写,采用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调查表格。同时为保证辨证论治的准确与规范性,对各参与临床研究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所选病例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阴虚内热、胃络瘀阻证。
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其中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用10%福尔马林固定,自动脱水,浸腊,石蜡包埋,制成4 μm切片,进行HE染色及CDX2免疫组织化学Elivison二步法染色。按照CDX2试剂盒说明书,浓缩型CDX2抗体为兔单克隆抗体,稀释浓度均为1∶50。实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HID-AB-pH 2.5黏蛋白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兔抗人CDX2 mAb、免疫组化二步法试剂盒和DAB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兔抗人CDX2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稀释浓度均为1∶50(编号RMA-0631)。阳性反应判定:CDX2基因表达为细胞核呈棕红色或棕黄色,少数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占10%以上为阳性表达,<10%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资料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CDX2在不同中医证型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的表达情况
2.3 CDX2在不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
CDX2在120例病例中阳性表达54例(45%),其中在肠腺化生中表达47例(87.04%),异型增生7(12.96%),在Ⅰ型肠化生中表达18例(33.33%),Ⅱ型肠化生中14例(25.93%),Ⅲ型肠化生中15例(27.78%),不同类型肠化生组与健康对照和异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增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及各肠化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多步骤过程,要研究中医分型与PLGC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首先要找到较特异的分子病理学标志物。CDX2是一种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在成人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4]。近年来研究表明,CDX2是IM敏感和特异性指标[5]。而IM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多步骤假设的中间步骤,已被视为癌前病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胃黏膜CDX2表达为阴性,在PLGC组织CDX2表达阳性率为45% (54/120)。说明CDX2可以作为早期IM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根据PLGC胃脘痞满、疼痛、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特征,可将其归于中医“胃痛”、“痞证”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胃脘,病变脏腑关键在脾胃,大多数医家认为“因邪致虚,因虚生邪”是该病病机转化的主要特点。治疗上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等药物组方为主。如王垂杰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胃体失养是本病的病理基础[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湿邪内阻、湿郁化热、气机不畅、瘀血内停等病理变化,引起胃黏膜发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王氏[7]认为,脾胃素虚是发病和转归的根本内因,表现为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虚实夹杂为基本特点,病理演变过程为虚-毒-瘀-虚。临床报道显示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治疗PLGC上的独特优势。但临床医生各持己见,其辨证分型多达30多种,使临床医生很难准确地做到辨证治疗,又制约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CDX2阳性表达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虚气滞证组。说明中医证型与癌基因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与本病发病初期实多虚少、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中医辨证思想符合。这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及中医证型客观化。
我们将进一步寻找其较特异的分子病理学标志物,更深入地研究不同辨证治法对其影响,希望能为临床更准确地立法组方,选择用药,提高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Miehael F Dixon, Robert M Genta, John H Yardley, et al.胃炎的分类和分级—新悉尼系统[J].胃肠病学,1999,l4(4):250-25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37-174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8.
[4] Silberg DG, Sullivan J, Kang E, et al. Cdx2 ectopic expression induces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transgenic mice[J]. Gastroenterology,2002,122(3):689-696.
[5] Escaffit F, Pare F, Gauthier R, et al. Cdx2 modulates proliferation in normal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crypt cel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42:66-72.
[6] 张秀娟.王垂杰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9, 41(10):13-15.
[7] 王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J].中医研究,2005,18(10):59-60.
(收稿日期:2012-01-09,编辑:陈静)
相关热词搜索: 胃癌 病变 基因 中医 表达下一篇:“屁事”与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