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绿化树木科学养护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 浏览次数: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对高品质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都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工程被建设起来,但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由于树种选择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导致园林工程建设完毕后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绿化树木产生严重病虫害,最终造成绿化失败。因此深入分析绿化树木科学养护技术,并做好绿化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对进一步发挥园林工程绿化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绿化树木科学养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化树木;科学养护技术;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毕后后期养护工作以及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园林工程建设成功的重要措施。如果绿化树木养护管理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绿化树木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多种病虫害也会趁机危害树木,不仅严重影响到绿化树木的整体美观性,而且还会导致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失败,给城市园林部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害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居民的居住舒适度。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科学方法做好绿化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绿化树木科学养护技术分析

(1)适时修剪。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设计要求配置不同的林木树种,不同的林木树种存在不同的生产特点和功能,因此在对林木修剪过程中针对不同林木树种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对于乔木类林木一般每年修剪一次,灌木类树木一般每年修剪两次。在修剪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树种的实际作用,对林木树冠进行适当修剪,将其修剪成不同的形态,从而更好发挥园林工程的绿化作用。例如在对观赏性树木进行修剪过程中,主要按照相应的造型要求进行修剪,保持观赏性树木良好的性状。而对于乔木和灌木类树种在修剪过程中主要修剪齐生长的无用树枝,徒长枝,对树冠内部结构适当修剪,保持树冠良好的通风光照,调整林木生长趋势,最终促进林木健康生长。针对溢泌的林木品种,一般在夏季进行修剪最好。同时在修剪过程中,还要结合绿化树木的生长趋势和实际养分需求,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建、剥芽、打顶等。对绿化林木修剪过程中,及时去除植株多余的树枝和枝杆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林木健康生长。(2)做好灌溉排水工作。在园林绿化造林过程中,为了确保林木成活率和健康生长,要配置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并且要保证这两个系统各自之间相互独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配置很多不同类型的树种,这些树种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要结合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调整好林木所在的生态环境。进入干旱季节以后,必须要结合林木生长情况和需水要求及时灌溉,防止因为灌溉不及时而造成的林木枯萎死亡。而进入高温潮湿多雨季节后,由于空气中湿度较大,降雨频繁,土壤中含水率较高,在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后,要及时做好林木排水工作,避免林木区域积水,而影响到林木根系正常呼吸作用导致林木死亡。此外在高温季节,一般不适合在中午进行灌溉,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灌溉。对于必须采用中午灌溉的林木,一般采用喷灌、滴灌或微灌方式灌溉。(3)科学施肥。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到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林木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施肥要结合林木不同生长时期,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针对林木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乔木,一般每次施肥5到10公斤左右。随着林木树冠逐渐增大,栽植年限逐渐增加,应该逐渐增大施肥量。日常还要做好微量肥料施入工作,一般选择符合行为两肥料。

二、绿化树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科学选择树木品种,合理搭配

要结合具体园林造林要求、气候环境、园林功能需求,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选择抗病性能强、抵御病虫害能力高的林木品种。要积极应用本地乡土树种,培育无病虫害优质种苗,提高园林建设质量,确保园林工程高效建设。同时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树种,确定合理的定植密度。根据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合理的将各科、各属乔木、灌木、藤木、草本类植物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从而营造一个完善的小生态环境,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已经成为当今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是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建设,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量也大大加大,得益于方便、效果好的特点,化学防治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化学防治也有的缺点,即化学防治的污染较严重,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而且化学农药在杀害虫、消灭病症的同时,也会杀死害虫的天敌。所以,在采用化学防治的这一措施时,尽可能地选择毒性较低、药物残留时间较短的化学农药,以减小其对环境的污染。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与化学防治相对而言的一种防治措施,它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比如利用机械阻隔、诱杀或忌避等方法杀死害虫或消除树木的病症,这种方法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效果也较为良好,但是适用范围比较狭小。对于已经患病虫的树木,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来消灭害虫,或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习性,配以杀虫剂进行诱杀。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效性,因为即使害虫的幼虫长大后,这些天敌也会将其消灭掉。虽然生物防治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具有缺点,比如生物防治受环境的限制较大,而且目前人工培育有益的天敌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技术尚不纯熟。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心)

作者简介:高永亮(1968~),男,大专,牡丹江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技术。

参考文献

[1]高温对仙客来幼苗耐热时间影响[J].贾志国,张丽,李文杰,张小红,肖建忠.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2]在芒市园林城市建设中推广应用酵素的思考[J].李叶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4)

[3]安全合理使用農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J].吴建生,赵文标.中国园艺文摘.2015(06)

[4]城市园林害虫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J]. 周潇蕾,樊培峰,王月娇.中国园艺文摘.2015(07)

[5]盆栽芍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J].李婷婷,吕英民,张秀新.中国种业.2011(11)

[6]花椒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鲍为民,曹三强,孙敬锋,周桂萍,钱振晗.中国果菜. 2009(04)

相关热词搜索: 养护 树木 绿化 病虫害防治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