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关于公路绿化设计的思考

| 浏览次数:
一、公路绿化设计的特点与功能
公路绿化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园林设计、城市或小区的景观设计,它有其独特的特点。公路绿化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绿化设计来缓解因公路施工、营运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的目的,它服务的对象是处于高速行驶中的司、乘人员,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他们对景观要求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公路绿化设计不但具有不断满足变化中的动态视觉要求的特点,而且由于公路系带状构造物,非点或面,所经过的区域因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社会环境、人文景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点、线、面兼顾,整体的有机结合,使公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1.公路绿化设计的特点 公路绿化设计不但具有不断满足变化中的动态视觉要求的特点,而且由于公路系带状构造物,非点或面,所经过的区域因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社会环境、人文景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公路绿化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点、线、面兼顾,整体的有机结合,使公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2.公路绿化设计的功能
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对公路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公路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给沿线造成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局部影响,保护公路用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有的植被;而且还能减少沿线环境受汽车噪声、废气排放和夜间行车灯光等带来的各种影响及缓和沿线居民的心理功能等作用。同时,通过公路绿化设计不仅利于路堑、路堤边坡的美化与稳定,美化路容;而且还能防止雨水对路堑、路堤的侵蚀,保持水土、稳定过坡。
②有利于行车安全 通过对公路进行绿化设计,使其形成绿色长带,达到预告公路线形的视线诱导作用。在中央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栽植常绿灌木、矮树可以隔断对向车流的眩光,起到防眩的作用。在公路沿线各种影响视觉的物体,可以克服由此给驾驶员造成的心理压抑、单调、疲劳等不协调因素的作用;在隧道洞口外两端光线明暗急剧变化路段栽植高大乔木,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而在低填方且没有设置护栏的路段或互通立交出口端部栽植一定宽度的密集灌木或矮树,又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等等。
二、公路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与收集
公路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与收集是公路绿化设计合理、可行与否的前提与基础。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调查和景观调查。
1.环境资料的调查 所谓环境资料的调查,主要是对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便掌握沿线所经区域的植被情况、自然现象以及公路需要进行绿化设计的路段和采取的绿化方案;掌握公路绿化路段周围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沿线所经区域的人文景观等一系列情况,确定公路沿线及周围的保护对象,进而为减少公路对它们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绿化措施。
2.景观资料的调查 景观资料的调查即对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景观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确保行驶安全而提供舒适的景观栽植。景观调查的内容包括:影响景观的地物(如取土坑、墓地等)、建筑物、广告物;同时,还包括对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公路以外的视点(包括公路景观)的调查,从而掌握需要进行景观改善栽植的路段,作为公路绿化设计的依据。
三、公路绿化设计的常见类型与方法
1.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其遮光防眩、引导视线等功能和特点,并结合调节资料从改善景观环境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因此,在中央分隔带绿化的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其次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在植被的选择上,植被的高度、栽植间距等,既要满足防眩的要求,也要与调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要从改善路容环境出发,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且按中央分隔带的自然分段进行绿化设计,使之达到整体协调。
2.路侧绿化设计 公路的路侧绿化重点在于协调公路环境,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因此,在路侧绿化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使其具有美化路容、引导视线、明暗过渡、协调景观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又要结合车速与视点不断移动的特点,考虑视觉与心理效果,做到尽量与周围景观、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考虑总体环境效果。
①一般路堤地段的绿化设计 对一般路堤地段的绿化设计,通常是在路堤排水沟外侧种植高树进行绿化;同时,为克服单调,形成错落有致,在高树之间根据该路段的原有环境与景观,栽种中树;排水沟以外的公路用地,采用植草加种植地被植物的方式予以地表绿化,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三层绿化体系。但是,对于半径较小的曲线路段的绿化,为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要以栽植矮树为主,以确保行车安全。
②挖方路堑路段的绿化设计 对挖方路堑路段的绿化,要结合环境与景观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在边沟外侧的碎落台上栽植常绿灌木,并且在每两株常绿灌木之间栽种两株花灌木的方式进行绿化。但当挖方深度大于6.0m时,根据路堑边坡设计的具体情况,可在设计的碎落台上采用栽植灌木进行绿化,间距10m一株为宜。
③填、挖结合段的绿化设计 填、挖结合段的绿化,要采用密集绿化的方式进行,即栽植间距以3.0m一株为宜,树种不宜采用乔木,而应采用从乔木过渡到中灌木、矮灌木的方式。过渡段的长度根据具体路段分别选用100m或60m,这样可以减少光线的变化对司乘人员的影响,起到明暗过渡的作用。
3.边坡绿化 公路边坡绿化是公路绿化的主体,对边坡绿化一般采用植草皮或播草种两大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达到稳定边坡和保持水土的目的。所以,草种选择又是边坡绿化的关键,不仅要求根系发达、易生长;而且还要易成活、抗病虫。对石质挖方路段,为减少路堑边坡给司乘人员造成的不舒适、压抑、紧张的感觉,在坡脚处可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爬墙虎、紫藤进行绿化。
4.互通立交区的绿化 对公路互通立交区的绿化应达到与附近的环境、景观、植被、目前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协调,构成简洁明快的图案。因此,对互通立交区内的绿化应以大片长绿、半长绿草坪为主基调,以简洁明快的图案和少量植物造景为点缀。同时,对合流端点三角形范围内的绿化还要注意视觉的要求。但在外环匝道的外侧,可以栽植一些灌木,起到引导视线的目的。
四、结论 公路绿化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我们不但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所需的基础资料;而且还要仔细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协调、与周围自然环境、与沿线居民生活环境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公路绿化的特点与功能,才能达到美化路容的功效。
                                   吕梁市交通局   任俊平 相关热词搜索: 绿化 公路 思考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