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 浏览次数:

摘要:在对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后,分析了板栗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来对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的科学研究,提出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湖北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3-4885-03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estnut Industry in Dabieshan of Hubei Province

WANG Qing-fanga,XU Yu-haib

(a. Institute of Cash Crops; b.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 the chestnut production status of Dabie areas was examined and the ke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ages in Dabie areas chestnut industry, the though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of Dabie areas chestnut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chestnut industry; continuous development; Hubei Dabieshan area

湖北大别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面积14 536 km2,总人口520万人,包括罗田、麻城、红安、英山、蕲春、大悟、孝昌等七县(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自1986年国家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大别山区实施科技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该区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板栗产业。至2009年大别山区板栗栽培面积达17.33万hm2,占湖北省板栗总面积的68.4%;产量104 787 t,占湖北省板栗总产量的68.1%,年产值达6.5亿元[1]。板栗产业已成为该区一大支柱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3]。为了促使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调研,充分地审视该区板栗产业现状,客观地分析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多年来对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的科学研究,提出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现状

1.1 板栗种植面积与产量

大别山区板栗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区板栗栽培面积从1985年的1.04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17.33万hm2,年产量从1985年的0.82万t提高到2009年的10.48万t,系列产值达6.5亿元,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4]。

1.2 板栗基地规模

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基地主要有罗田、大悟和麻城三大基地。罗田板栗基地面积6.33万hm2,年产量4.00万t,形成了“三区三带”格局[5,6]。“三区”即县南早熟品种板栗区、县中中熟鲜果高效板栗区、县北晚熟品种保鲜板栗区;“三带”即以“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主要公路沿线两侧为主的板栗经济林带。大悟板栗基地面积4.67万hm2,年产量3.35万t,主要是以宣化店镇为主的大粒板栗和油栗生产区。麻城市板栗基地面积3.00万hm2,年产量2.07万t,主要是以市东部的盐田河镇为主的中熟板栗生产区。

1.3 板栗品种结构与分布

大别山区板栗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全区种植的主栽品种有18个[7],其中罗田县主要有六月暴、大果中迟栗、羊毛栗、桂花香、红光油栗、罗田乌壳栗、八月红、九月寒、浅刺大板栗等,大悟县主要有腰子栗、宣化红、江山2号等,麻城市主要有中迟栗、羊毛栗、油栗等品种。全区栽培板栗品种结构为早熟∶中熟∶晚熟=25∶65∶10,中熟品种过多,成熟上市期过于集中。而且品种混乱栽培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板栗园都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栽在一起。

1.4 板栗的加工开发

在板栗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板栗加工开发相对落后。仅罗田县板栗加工初具规模,先后建成了一批中小型板栗食品加工企业和几个冷藏库,年贮藏加工板栗1万t左右,加工产品有板栗罐头、“开口笑”、速冻板栗仁、板栗酱、栗羊羹、甘露煮、板栗粉等。

1.5 板栗的市场流通

目前大别山区板栗主要是以外地商家进驻收购和本地营销公司外出销售的方式销售。外地商家以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为主,外地客商委托本地公司或个人代收代购为大别山区板栗在国内外销售的主要渠道,如山东绿润公司等加工企业收购罗田县鲜板栗占全县总产量的50%左右。网络销售的方式暂处在起步阶段。

大别山区板栗及其制品销售市场主要是国内的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市)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国外出口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国家,年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

2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品种混乱,良种化程度不高

在大别山区板栗生产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强调发展速度,忽视了优良品种的选择和规模化、区域化种植,众多地方栽培品种优劣混杂,结构不合理,区域良种化面积小,商品质量不高[7]。仅少部分良种区域化程度高的地方,如罗田县大河岸的桂花香、九月寒,平湖乡黄家湾村的浅刺大板栗,品种栽植相对集中,生产的栗果整齐度高,其栗果销售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

2.2 栽植过密,管理粗放,单产低

调查发现[8],在罗田县大河岸、河铺、胜利等板栗老产区,超过50%的成年板栗园栽植密度大于1 050株/hm2,部分密度达1 650~3 000株/hm2,栗园郁闭,内膛空虚,病虫害危害严重,单产低或绝产。粗放管理具体表现为:在树体管理方面,许多栗园缺乏合理整形、细致修剪和系统的病虫害防治;在土壤管理方面,不少板栗园做不到一年一次基肥和2~3次追肥。栗园重造轻管,平均每公顷产量不足1 500 kg,有的甚至只有150 kg,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低,平均每公顷产值不足7 500元。

2.3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不力

调查表明[9],全区板栗发生和危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是:栗瘿蜂(Drrryocosmus kuriphicus Yasumatsu)、剪枝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 Roelofs)、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板栗透翅蛾(Aegeria molybdoceps Hampson)、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栗绛蚧(Kermes nawae Kuwana)、栗大蚜(Lachnus tropicalis)等害虫和膏药病(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 Schw Pat)、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Murr.) Barr]、叶斑病(黄斑病)(Pestalotia flagellata)等病害。

该区的老板栗园多是密植低产板栗园,病虫害危害十分严重,而防治工作却很不到位,栗农每年仅见虫害发生时才喷洒乐果、板栗快杀等农药1~3次。据调查统计,全区每年各类病虫害发生较重的板栗园面积累计达到2万hm2以上,经济损失计3 000多万元。

2.4 栗园营养亏缺,主要缺磷和硼

通过对罗田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的13个栗园土样取样分析表明[6],低产园土壤的氮、磷、硼、有机质含量均比高产、中产栗园低,可见低产栗园主要是缺磷和硼(表1)。

2.5 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滞后

大别山区板栗多以鲜食为主,果形大,品质优,但由于含水量高,且成熟期多集中在9月份,不耐贮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现象。而且该区板栗提前采收的现象比较常见,采后堆沤脱壳等环节不尽合理,给贮藏保鲜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板栗贮藏保鲜需要较好的冷藏条件,该区贮藏设施落后,冷藏库、冷藏贮运链严重不足,每年鲜果腐烂损耗率在10%以上。

在板栗加工方面,大别山区仅罗田县建设相对较强,近年来通过引进山东绿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华丽食品公司等加工企业,加强了板栗加工产品的开发。但就全区而言,板栗加工与产栗大区的要求相差甚远。

3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10-12]

3.1 加强板栗良种选育及良种化进程

1)加快良种选育。针对该区板栗品种资源丰富和生产园品种混杂的现状,应根据市场需求,选育不同用途的优良品种,选优标准应突破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的做法,重点培育适合各种加工用途的耐贮藏的新品种。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选择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重点县和重点乡镇建立一批良种母本园和繁育圃,加速繁殖良种苗木和接穗,推进良种推广速度。

3)加快良种化改造进程。在加快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基础上,加大示范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花大力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现有板栗园的混杂品种进行高接换种,调整品种结构,特别是要注重一批晚熟大果形耐贮藏品种和加工品种的发展,将全区板栗品种结构调整为早熟∶中熟∶晚熟=35∶45∶20,增大早熟和晚熟比例,使全区板栗生产达到良种化标准。

3.2 改变现有栗园种植密度及栽培模式

1)疏密改稀。通过示范引导栗农改造不挂果、少挂果的老栗树和密度在1 200株/hm2以上的郁密低产老栗园。采取的方法是间伐、回缩更新和淘汰重植。通过改变密度(480~900株/hm2)和垦复施肥,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单产。

2)改变栽培模式。实行宽行密株栽植模式。新植的栗园,平地、缓坡地的行株应在6~8 m,山地应在5~6 m,长期间作花生、豆类、西瓜等,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间伐及高接改造后的栗园,行间较空旷,应实行间作,增加园地植物覆盖,以耕代抚。

3)良法栽培。积极做好合理整形、细致修剪、增雌减雄、适量结果等栽培管理方法。合理整形、细致修剪,选择低干矮冠的整形修剪方式。增雌减雄应采取增施、深施磷混有机质肥,使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高于12 mg/kg,才能达到促进雌花分化、提高产量的目的。此外,采取人工和化学方法疏除板栗过多的雄花序。

3.3 狠抓病虫害综合防治

1)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重点抓主要病虫害板栗膏药病、栗叶黄斑病和栗瘿蜂、剪枝象、栗实象、板栗透翅蛾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工作。

2)清园消毒。在冬季结合修剪将病虫枝烧毁;刮除粗老树皮和透翅蛾虫疤、栗大蚜卵块,涂白剂涂白,减少越冬虫基数;彻底清除落叶、杂草,集中深埋;在萌芽前全园喷石硫合剂和对病树病斑用波尔多液消毒。

3.4 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1)合理施肥。根据大别山区板栗园土壤营养诊断和板栗对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规律,建议为达到优质丰产的成年栗园按下列方案施肥:基肥于果实采收后立即施入,施猪、牛厩肥或土杂肥40~50 kg/株,加钙镁磷肥0.7~1.5 kg/株。追肥分4次:萌芽前(3月中下旬)施速效氮肥,且每平方米地面撒施硼砂6~7 g;6月上旬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部分栗园于4月中下旬在树盘下每平方米撒施石灰150 g;6月下旬和7月再各追1次磷、钾复合肥,并辅以少量氮肥。

2)巧施叶面追肥(微肥)。初夏叶片由绿变黄时喷1次0.3%的尿素;盛花期喷1次0.3%的硼砂;7月喷1次0.2%的硫酸锰;采果前1个月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和钼酸铵;采果后喷1次0.2%的钼酸铵以防栗叶黄斑病引起的落叶。

3.5 加强板栗采收、贮藏保鲜与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加强板栗采收和采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适时采收、采后薰蒸灭虫、栗果清洗消毒、分级包装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加强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产地贮藏、辐照保鲜、冷库贮藏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加强板栗深加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进一步加大板栗加工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如常温保鲜、护色护味工艺、机械脱衣、新含气调理技术及包装技术等;开发含气甘栗、糖衣板栗、板栗面、膨化栗果、板栗糕等系列方便、即食食品;研制红衣板栗、保健板栗等系列功能性板栗食品。

4)副产品开发。加强栗枝、栗壳、栗苞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栗壳色素提取、板栗红衣和栗仁边角料有效成分的分析及提取工艺研究、板栗饲料开发等。

3.6 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推广及产业化体系

研究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特点,探索新的服务模式,重点建设支撑现代板栗生产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和加工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以及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科技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板栗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以及产业的科技开发能力。

大别山区板栗产业的发展需走集约化之路,要通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引导分散生产和经营的栗农走产业化大生产之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制定支持产前、产中和产后三领域有机结合政策措施,建立和发展板栗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和支持板栗合作社、协会、公司或企业等产业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推广并完善“公司+果场+农户”、“专业协会+加工企业+农户”等多种一体化组织模式。以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促进板栗的生产和销售。

参考文献:

[1]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编委会. 2010年湖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田应秋,梁及芝. 我国板栗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5,21(6):11-12.

[3] 蔡 荣,虢佳花,祁春节. 板栗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方果树,2007(4):1-3.

[4] 刘晓红,肖继斌,欧阳绍湘,等. 湖北板栗产业化生产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1999(1):33-35.

[5] 涂炳坤,舒常庆,吴 强,等. 罗田县板栗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 2006(2):49-52.

[6] 徐育海,蒋迎春,方 波,等. 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67-70.

[7] 王晴芳,徐育海, 何秀娟.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种质资源及其利用[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3):44-47.

[8] 徐育海,方 波,何秀娟,等.大别山区老栗园高改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172-1174.

[9] 王 燕,李琳玲,许 锋.湖北板栗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5):219-221.

[10] 徐育海,陈庆红,王友平.特种水果栽培必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 徐育海,方 波.板栗高效栽培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2] 晏海云,赵和清.板栗科技[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相关热词搜索: 湖北 可持续发展 山区 板栗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