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199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 浏览次数:

zoޛ)j馝}ʹnyu6]uu]4_;m5]4i^vMv]9|Mvky总结分析,旨在掌握该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地15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98年至2012年在本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内(不管其户口在何地),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g及以上)娩出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四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不包括外省因病来本地区就诊而死于本地区者。

1.2方法。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制定的《江苏省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暨年报》工作规范要求,熟练掌握监测方法。平时通过区、乡、村三级监测,每月与各服务站,计生部门,派出所,疾控中心,各接产单位多渠道沟通,做好《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工作。特别是对于上级反馈的《5岁以下儿童病重未出愈自动出院或转院》的,逐个跟踪随访。对每一个死亡的个案,笔者做到自己亲自入户调查。每半年深入各村卫生服务站质控,确保调查资料的正确,可靠和完整性。

2结果

3讨论

3.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早产和低体重儿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2]。笔者所处地区为南京市服装工业园区,广大育龄妇女就业机会很多,一些妇女直至孕晚期还坚持工作。作息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场所噪音,铅,甚至化学物质污染均不能排除。平时工作单位提供的单一伙食营养性很差,更谈不上营养平衡。所以近两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①平时通过加强孕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卫生和营养指导。适龄妇女进行必要的体检,看看是否患有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减退、性传染病、尿路感染等。排除这些可能引起早产的疾病。②孕期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或过量会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产妇要饮食平衡,坚持食物多样化。③孕期尽量远离不良的环境,如噪音、铅污染、装修的污染等,也要避免与家中的猫、狗等动物接触,以免感染病菌病毒。另外还要注意戒烟酒。④孕期自我保健也是很重要的,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和劳动强度。孕妇怀孕后期,应多卧床休息,并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循环,减少宫腔对子宫口的压力。

3.2出生窒息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所处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较差。自2011年6月起,和原本承担接产任务的本区几家一级医疗机构已同时停止接产任务,送至本区或本市内二级或以上接产单位接产。与此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高位妊娠。②加强胎儿监护,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严密观察,避免宫内缺氧。③各接产医院产房内配备复苏设备,④加强复苏技术的培训和管理,使产儿科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⑤要求儿科医生进产房,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两年来,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采取,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3近两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有增加趋势。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很多,可为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突变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有家族遗传史。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10%。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

(1)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或受到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2)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3],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心病的“作案者”。

(3)另外,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

(4)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因此,必须加强孕前宣教和孕期保健,妊娠早期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应进一步普及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儿期早期进行手术,可以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大为改观。

3.4溺水也是农村儿童的致命伤害。本地区水网丰富。年轻父母出门务工,这些留守儿童交由长辈看护。广大家长安全意识差,因此在社区家庭开展安全教育,普及溺水与意外伤害的急救技术,加强散居儿童的管理,提高农村儿童的入托入园率,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邝建明,蒋玉欢、1999~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855~2856

[3]严仁英,实用优生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6~70

相关热词搜索: 南京市 街道 死亡 原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