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结合卓越校建设探索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之路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最后阐述了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数学类课程 信息化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结合我院卓越校建设,探索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之路

一、建设数学类课程信息化的理论依据

1.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目前数学类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的一门必选课程,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现在数学类课程在各专业中所占的课时量日趋减少,教学内容比较多,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讲完,我们有必要进行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改革,将信息技术引入我们的课题,课堂上使我们的学生接受更直观、简单的讲解方式,微课的引入及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及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2.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分析。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由传统方法逐步发展项目教学法,即课堂实践教学+微课及世界大学城空间辅助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二、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纲领

1.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一2020年), 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指导方针, 对未来十年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及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目标指南(试行),提出行政、教学(含有顶岗实习远程管理系统)、学生、后勤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所有专任教师均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智慧校园全面建成、全面应用。

2.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目标。以学院卓越校发展为契机,争取能建设1-2间多媒体教室,让每班学生学习每章节能有机会进行电脑操作,利用Matlab软件来辅助学生学习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增强数学类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三、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1.数学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构建一个由微课、世界大学城空间、软件教学和资源共享的创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是一种视频载体,教师可以将数学类课程中的每章节的定义及重点难点制作一个约5分钟左右的微课,如《数学》中的函数的定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高等数学》中的函数的极限定义及计算方法、导数的定义及应用、积分的定义及应用;《经济数学》中的资金的时间价值、税收的计算、极限的定义、经济中的最优化问题,积分的应用等。以导数的定义为例制作微课:引入(神州九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模拟视频)-提问(火箭在什么时刻突破第一宇宙)-探讨-得出结论及导数定义。

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我们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将数学类课程的课件、教案传入空间,借助平台,建设课程背景知识、课程内容、问题答疑、在线测试等供学生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如《经济数学》中“资金的时间价值”引入项目教学法,依托大学城可以这样设计:(1)利用大学城,教师创设银行业务情景和拟定训练利率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当前所学的利息的计算、年金等知识,[导入案例]某企业2006年的净利为800万元,在其他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2016年净利为1100万元,能否说明企业利润增加了。(2)知识讲解,教师围绕当前学习的利息、年金,进行讲解。(3)学生独立探索,怎样来解决这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努力求索学习的进取精神;(4)共同探讨学习,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或解读图表的方式来掌握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相关知识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5)效果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来反映学习效果。(6)课后作业,[案例分析] 博彩奖金的转换决定:西格资产理财公司的理财运作

软件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几何画板,将各类函数制作相应图像,既直观又简单,在《高等数学》、《经济数学》中引入Matlab软件,既能计算又能绘图,我们可以将函数的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用Matlab软件来进行,学生可以免受繁杂计算的烦恼,又能感受学以致用。

资源共享,教师利用当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借助网络云技术师生共同下载同一软件搭建一个教学平台(如微信),上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软件考勤,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中答疑探讨,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解答过程,方便探讨。课后参与群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学习。

构建一个由微课、世界大学城空间、软件教学和资源共享的创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在学习学生可在平台学习, 提交电子作业以便教师检验, 在云共享平台中查询和下载教学资源, 学生有疑问或教师有新任务布置可通过网络即时软件进行交流。

2.数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科学有效地制定数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规划。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一2020年),及学院卓越校建设规划,根据我院的实际,对课程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师资的培训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规划,为我院数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保证。(2)完善数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数学类课程的特点,实施信息化教学需要一个拥有网络教学平台和稳定的校园网络的多媒体机房,才能满足这类课程信息化对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输出的需要,更需要这个平台能顺利使用几何画板、Matlab软件等来计算和绘制函数图像,其次,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学院未来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完善校园无线网络,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的访问平台,方便学习和与任课教师交流。(3)建设数学类课程信息化教学队伍。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高职数学类课程的教师不但要具备系统的数学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具备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教师必须掌握数学公式的编辑,几何画板的使用、Matlab软件的正确操作等。(4)制定数学類课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采用信息化教学后,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来反映学习效果,这些评价的量化,借助教师的信息化使用的数量与质量和课程评价紧密联系。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数学类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是对数学教育的一大突破,它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使得教学理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信息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代表现代化,更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接下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只有处理好教师与信息化教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够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教学,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爽 《浅谈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民营科技, 2014年10期.

[2]罗晓媛,刘君,由金玲,《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科技风,2014年6月.

[3]郝晓红,黄复清,官颂,《基于卓越计划的航空电气实践课程改革与实施》,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年12月.

作者简介:陈单单(1982—)女。湖南涟源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论及其应用、数学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信息化建设 探索 课程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