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84例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护理体会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护理方法,总结小儿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的84例小儿断指再植患儿,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再植指观察、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观察其护理后再植指的效果。结果:84例小儿断指再植患儿中,功能恢复良好62例(73.8%),活动功能受限,经功能锻炼恢复良好19例(22.6%),3例(3.6%)无法再植进行了截指术。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的临床观察及处理、及时进行疼痛护理、科学的功能锻炼指导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 小儿断指再植; 临床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09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5.046

小儿断指再植是较复杂的手术,再加上小儿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一步使手术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应针对小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出合适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前,患儿常表现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手术后,疼痛、血管危象、体位不适、患肢功能不佳等均会影响再植术效果,所以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应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促进患肢的康复。现就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断指再植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断指再植患儿,其中男76例,女8例,年龄1~12岁;其中1~5岁者52例,5~8岁者16例,8~12岁者16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5 h,住院时间15~30 d;受伤指别:拇指23例,食指17例,中指25例,无名指19例;损伤原因:切割伤34例,挤压伤31例,绞伤19例;完全离断54例,不全离断3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迅速执行抗生素皮试、TAT皮试、肌注镇静剂,即时禁食、禁饮,在健侧行抽血化验,力争缩短断指缺血时间,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2.1.2 心理护理 小儿突然遭受意外损伤,会因出血及疼痛哭闹不止,家长也会惊恐不安,精神高度紧张。应及时关心体贴安慰家长及患儿,告知家长医护人员会尽全力进行断指再植,使家长及患儿有安全感,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再植术后的患儿应安排在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病房内,保持室内温度在23 ℃~25 ℃,湿度在50%~60%。按医嘱准确用药,给予抗炎、抗凝、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患肢抬高约30°,下垫软枕,使患指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保证有效的循环血量,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减轻局部消肿,但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血供。患指上方置40~60 W照明灯,距患指为30~40 cm局部照射,时间1周左右,使伤区温度保持在22 ℃~25 ℃,使局部血管扩张,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食用含有钾离子的水果或果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小儿便秘引发血管痉挛,护士系统地做好一般护理工作是患儿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

2.2.2 心理护理 爱心是宝贵的精神营养,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为使患儿消除对医院病房的恐惧心理,把床单被服统一更换成家庭式色调,室内悬挂小儿喜欢的气球、风铃等物品。因小儿不易接受术后疼痛、患肢制动、卧床休息、打针、换药等问题,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儿,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英雄故事,和小儿做“戴高帽子”游戏,多鼓励和表扬他们,消除他们对护士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取得信赖和合作,这样能够大大减少患儿哭闹现象,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有积极作用。护士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患儿断指再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本组7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哭闹、恐惧等问题,经护理人员悉心护理,均得到改善,其余9例患儿没有表现出异常,均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

2.2.3 健康教育 告诉家长患儿需绝对卧床7~10 d,勿向患侧卧,以防患侧肢体受压,影响断指的正常血运。教育患儿不能食用含有咖啡因食品及饮料,以免血管收缩。下床活动过早、大幅度变换体位及肢体位置、情绪紧张、哭闹、疼痛、寒冷、吸烟、辛辣刺激食物均可导致血管危象,使血液循环变差,导致指体坏死,要让家长患儿认清危害,避免上述因素。本组所有家长均认真学习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患儿的行为。

2.2.4 体位护理 不能过早下床,尤其是因体位不适、上肢活动加剧等均会牵拉血管,导致吻合口撕脱,进而再植指失败。手术后绝对卧床7~10 d,采取石膏托来制动患肢,避免入睡时的不自觉移动而影响患肢,同时入睡时应加强巡视。抬高患肢,高度应略高心脏水平,有助于静脉回流。本文84例患儿术后均采取石膏固定,没有出现患肢受压现象。

2.2.5 再植指观察 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这一环节如有疏漏,即使手术做得理想,仍可能导致失败[1]。手术结束后,应观察患儿再植指的皮温、色泽、指腹压力等,0.5~1.0 h/次,具体如下:(1)正常的再植指皮肤颜色较为红润,能够清晰地辨别皮纹并和健侧一致,其皮温在33 ℃~35 ℃或者略低于健侧指0.5 ℃~2.0 ℃。指腹较为饱满,可有稍肿胀,肿胀程度在手术后3~7 d内消退,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在1~2 s。(2)血管危象:血运异常主要是由于相对或绝对的动脉供血不足和/或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亦称为血管危象[2]。本组5例在手术后2 d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经再次手术探查,彻底地清创,经引流后缓解痉挛,再植指成活;而其中3例再次手术无法缓解痉挛,再植指失败。

2.2.6 疼痛护理 疼痛会引起机体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进而使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若无法及时处理痉挛现象,则很有可能引起血管闭塞或者血栓形成。由于患儿对疼痛忍受能力差,通常以哭闹方式来缓解疼痛,这会加重病情,影响再植指成活率。本组只有2例患儿配合医护人员的引导,无需采取药物镇静,其余82例均术后采取压冬眠合剂、镇静剂来度过疼痛期。

2.2.7 功能锻炼 指导患儿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对患儿手指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早期活动的手指功能明显优于晚期活动和不活动[3]。功能锻炼应遵循先被动、后主动、力度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4]。功能锻炼一般在术后3周以后逐步进行,对未加制动的关节,可指导帮助患儿做轻微的伸屈被动运动,每次幅度由小到大,每日次数由少到多,当指骨连接克氏针拔出后,练习3~5次/d,10~20 min/次。术后第5周鼓励进行主动运动,练习手指伸、屈、钩指、握拳等动作,如指导患儿家长和患儿进行拣核桃、拣花生米、拣黄豆、扣钮扣比赛活动,在娱乐中进行功能锻炼。本组4例患儿初期不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功能锻炼,经耐心教育和引导后,配合治疗;其余80例患儿均配合功能锻炼。

2.2.8 出院指导 嘱加强患指功能锻炼,防止肌腱粘连。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适量微量元素食物,促进骨质愈合,如鱼肉、牛奶、蔬菜、水果。定期复查随访。本组84例患儿家长均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出院指导,并表明在出院后严格控制患儿的饮食、动作、行为等,促进患儿断指的术后恢复。

3 结果

84例小儿断指再植患儿中功能恢复良好62例(73.8%),活动功能受限,经功能锻炼恢复良好19例(22.6%),3例(3.6%)无法再植进行了截指术。

4 讨论

小儿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无自我保护意识,各种外伤时有发生,进而引起断指的出现,对于断指治疗,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快速进行断指再植术。然而由于小儿年纪小,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不适,且自制力差、心理素质不高等因素,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导致手术失败例子时有发生[5-6]。小儿断指再植是较复杂的手术,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手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也至关重要,耐心的心理护理、合理的体位护理和疼痛护理、热心的健康教育、细心的术后观察、精心的指导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恢复良好功能的重要保证,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澍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3.

[2]顾玉东,王澍寰,付德.手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

[3]张化娟,师艳芳,宫桂青.指尖再植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4-95.

[4]张小红.断指再植病人的护理[J].河北护理,2004,9(2):9-10.

[5]彭爱萍,王小艳,陈亚兰,等.37例小儿断指再植不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1):1702-1703.

[6]刘晓旭.小儿手指末节断指再植20例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8(24):160,162.

(收稿日期:2014-10-17) (编辑:金燕)

相关热词搜索: 再植 小儿 护理 手术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