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复发性小儿鞘膜积液28例

| 浏览次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7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鞘膜积液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首先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针对积液进行缓慢抽吸,继之采用皮下环投影处顺皮纹做长0.8~1.0cm的横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共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28例。结果:小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及出院,术后不应用抗生素,不换药,不拆线。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无明显瘢痕,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的大切口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

关键词 小切口 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 手术

Abdominal stripes small incision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ediatric hydrocele 28 cases

Wang Yuli ,Lv Haichao,Cheng Yongli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Lankao County,Henan Province,475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ydrocele surger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hydrocele,to design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first with the 5th scalp vein for fluid aspiration performed slowly,followed by subcutaneous ring as a projection of the length along the striae 0.8cm to 1.0cm transverse incision line vaginalis duct ligation of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ydrocele 28 cases.Results: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small incision hydrocele,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less trauma,quicker recovery,and can b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eating awake anesthesia,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no dressing,no stitches.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bdominal incision stripes recurrent hydrocele,trauma,shorter 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incision scar,appearance,satisfactory results can be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large incisi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ydrocele plot fluid.

Key words Small incision;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ydrocele;Surgery

复发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在既往常规的治疗手段多为鞘膜翻转术,或者是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但是该方法对于硬件设施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总结既往治疗方法有创伤大、复发率高以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腹横纹小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鞘膜积液28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有以下几点优点:恢复时间短、对身体创伤程度小以及无需住院治疗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实验共收集男性患儿28例,年龄1.5~8岁,平均2.6岁,其中右侧19例,左侧9例,所有入组患儿其临床体征都表现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肿物,边界清,呈囊性,用手推压并不能使肿物回纳入腹腔,透光试验阳性,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及积液抽吸治疗。

方法:①麻醉与体位: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在顺利进行全身麻醉以后,为了保证腹股沟处皮肤处在一个稍微紧张的状态,我们在患儿病变一侧的臀部稍上方垫软垫。②切口选择:在患侧皮下环体表投影稍上方腹横纹处做横切口,长0.8~1.0cm。③手术方法:首先选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在无血管区对积液进行穿刺抽吸,将积液尽可能抽尽,抽吸过程动作一定要慢,这是为了防止由于抽吸过快导致的鞘膜腔内压力下降过猛进而导致鞘膜腔囊壁弥散性出血,术后非常容易形成血肿。以上步骤顺利进行完毕后进行皮肤、皮下组织的切开,钝性分离至提睾肌筋膜,分离提睾肌,此时乳白色未闭的鞘状突则清晰的暴露在手术视野,其解剖位置在精索血管的内前方,管径细小,直径一般约为0.2cm,最大者不超过1.0cm[1]。提起鞘状突管并离断,近端向上分离,在整个的分离过程中一定特别注意避免对精索血管、输精管等造成损伤,再就是在对鞘状突管进行提拉时用力不要过大,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撕裂或是拉断鞘状突管,至内环口处给予1号丝线双重结扎。对于远端鞘状突管暂时不用做任何的处理,但对鞘膜腔应该进行开窗引流术,牵拉睾丸至阴囊底部,使鞘膜腔还纳,并可防止形成医源性隐睾,缝合皮下组织,用有齿镊把切口皮缘钳夹对合整齐采用3M胶贴黏合即可。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区域用0.5kg沙袋压迫半小时,在麻醉完全清醒以后即可以进食,如患儿没有不适及术后不良反应即可以医嘱出院。

结 果

本组病例手术过程中均顺利找到未闭的鞘状突管,单侧找到鞘状突管的时间为1.0~2.0分钟,手术时间仅6.0~9.0分钟。全部病例均随诊,随诊时间分别为1周,1个月。本组病例1周随诊时有23例轻度阴囊水肿,均自行恢复,无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发生。

讨 论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是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其明确的发病原因即是因为腹膜鞘状突没有像正常婴幼儿一样完全关闭,这样就导致鞘膜腔内的液体较正常水平增多。但是,如果患儿年龄<1岁,则是有希望自愈的,所以,针对1岁以内的患儿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暂时不进行手术治疗。若果检查发现鞘膜腔内液体过多或是紧张程度过大,无论年龄大小,均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此种情况有可能已经或是即将对睾丸的正常血液供应造成严重的限制,严重时甚至有造成睾丸萎缩的危险 [2]。

鞘膜积液可以大体分为两类,精索鞘膜积液和睾丸鞘膜积液,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没有正常闭合的鞘状突管所在的解剖位置不同,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与腹腔相通的,由于没有闭合的鞘状管在精索前内侧就可以轻松的探查到,所以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我们只要对鞘状管进行一个简单的高位结扎就能够对该疾病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目的,对其远端则不用做任何处理,该远端囊腔一般在1~3个月的时间内可以慢慢的恢复至正常的状态。如过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对囊腔进行一个适当的引流或者是针对鞘膜腔体积较大的患儿在术中即进行切除,手术完毕即看不出肿块或者肿块体积明显缩小,对于患儿家长来说其视觉感受较为理想,因此也比较容易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3]。另外,如果在麻醉成功以后进行鞘膜腔穿刺,使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进行慢慢的抽吸,这样就能够避免手术直接切开而造成的鞘膜腔内压力骤降,从而在源头上尽可能的避免了鞘膜腔囊壁弥漫性出血的可能,此次实验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阴囊血肿。

我们针对该手术治疗方法,在保证基本治疗原则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一个适当的技术改进,这要求我们的外科大夫一定要有很丰富的临床手术操作的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对该处的身体解剖位置烂熟于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得该手术治疗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过错,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对于小儿自身生理解剖的特殊性我们一定要尤其注意,小儿鞘状突管管径细小,且导管壁菲薄,在进行钝性分离的时候,尤其是在近内环口处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用力过大,此处非常容易撕破断裂,如果该处造成的损伤在术中没能够立即发现并给予补救,手术过后会因该处解剖结构认为损害而造成病情复发;再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就是在游离导管时一定要达到高位,如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腹压增大,鞘状突管会随之慢慢的扩张,最终造成病情的复发。

手术中应做到:①切口应避开腹壁浅静脉;②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③远端鞘状突管不需处理;④还纳精索及鞘膜腔时应牵拉该侧睾丸,防止医源性隐睾发生;⑤切口用3M胶贴黏合。

传统的治疗复发性鞘膜积液的方法是行鞘膜翻转术,对身体造成的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导致阴囊水肿,复发率高。而腹腔镜手术因对技术设备要求高,需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风险大等原因[4],不能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而腹横纹小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弊端,对于患儿身体的尽快恢复更加有利于,并且相比较而言该守住治疗方式更加容易受到患儿及家长的认可,无需住院治疗,短期内就可以进行喂食,手术过后也不用进行抗炎治疗,避免了抗生素的应用,减少了医疗费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我们认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4-255.

2 黄澄如.小儿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227-229.

3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40-1241.

4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8-394.

相关热词搜索: 小儿 复发性 积液 治疗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