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组织工作计划
2013年全市组织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部署和三级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稳中求进,更加科学地配置和运筹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新XX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纳入全年各类培训班次,采取专题讲座、送教下乡、远程教育网络及在“XX远教”频道开辟专栏等方式,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高潮,着重加强干部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和群众观教育。指导各单位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
2、创新和完善培训载体。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以市管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等为重点,组织举办各类主体班次20期。实施省外培训工程,重点围绕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社区规划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金融工作、休闲体育及旅游、企业自主创新等主题,组织领导干部赴国内知名高校、党校或社会培训机构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依托“干部教育培训大学堂”,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难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8期。强化行业培训,协调部门举办各类行业培训班286期。继续深化干部自主书目选学培训,依托“青岛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开展网上自主选学活动。全员开展干部岗位必备知识集中学习考试活动。
3、加强培训管理和学风建设。推行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班次流程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督学员队伍建设,继续推行培训承诺制度和领导谈话制度,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十不准”纪律要求,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4、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考察评价机制,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任职考察和平常了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完善干部“德”的考察办法,增强考察考核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根据不同职位特点,采取差额选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改进考试方式和测评手段,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组织做好镇(街道)区划调整涉及到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
5、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我市《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根据工作需要,分层次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采取挂职、交流等方式,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中,进行培养锻炼。对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逐步提高年轻干部在新提拔干部中的比例。进一步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挂职干部和选调生的培养管理。
6、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工作。认真执行干部交流有关规定,对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有计划进行交流,重点抓好人、财、物管理和执纪、执法等重点岗位干部的交流,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配备,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7、加强干部从严管理监督。完善治理拉票行为专项测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有关事项报告和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交流制度,进一步健全新提拔干部监督链条。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结果评价机制,适时开展干部个人报告事项抽查工作,督促干部廉洁从政。完善组织部长“双向约谈”、干部工作监督员制度,加大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力度。构建信访、电话、网络和职能部门“四位一体”联动监督网络,建立信访案件联合查处机制,做好受理群众举报工作。
三、大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8、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上级党委统一部署,上半年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下半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指导,确保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活动开展,深化机关干部全员联户活动,做好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落实《关于深化选派“第一书记”活动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双百”工程的意见》,加强日常调度管理,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确保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9、统筹抓好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打造社区党建“三线”示范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抓好社区党员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成年久失修村级活动场所修缮、翻(扩)建工作。提前做好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对后进村建立台帐、逐村转化,考察好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管理,改革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补贴发放办法,修订《农村党组织书记调整考察备案制度》。实施非公企业党建“双五十”工程,对在岗职工50人以上、条件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均建立党组织;企业职工达到50人以上的,至少有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扩大非公企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0、改进党员发展管理服务工作。制定2013年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发挥镇人才协会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加大在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严格落实重点发展对象发展前考察审核制度。开展镇(街道)“党员服务站”建设工作。完善党内表彰工作机制,对党内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命名表彰。
11、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调整优化站点设置模式,探索在新型农村社区和党建示范点建立扩展型站点。深化远程教育“星级站点”创建活动,研发“站点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改进远程教育培训考试系统,完成青岛市规范化站点创建任务。依托“齐鲁先锋—山东党员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作用,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完成青岛市学用示范基地创建任务。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抓好青岛党建电视频道信息报送和党员教育电视片制作,办好“XX远教”电视频道。
12、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深入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重点围绕党建文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党代会代表提议提案制和大学生“村官”管理等方面,确定党建创新项目,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打造工作亮点,形成工作特色,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四、加强人才和党史研究工作,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效
13、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信息月报、工作情况季通报、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年度述职报告、重点工作跟踪指导和专项督查制度,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加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力度,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14、推进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协调六支人才队伍主管部门统筹推进重点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培养选拔、表彰激励、管理使用力度,积极营造育才、留才、聚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促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挥作用。
15、加快引进培育各类优秀高端人才。组织对接落实《青岛英才211计划》,研究制定《XX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实施办法》及配套细则,畅通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深入实施“人才服务工程”,及时掌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人才需求,依托XX籍在外优秀人才、人才推介会等载体,积极组织建言献策、咨询服务、招才引智等活动,吸引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为我市发展服务。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人才平台载体建设。
16、提高人才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工作联动服务机制,完善优秀人才联系制度,改进走访慰问、教育培训、考察休假方式,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快人才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人才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17、加强党史资料征编研工作。征集编辑2012年度党史大事记,启动编撰《中共XX党史大事记(2001-2012)》,开展口述史资料编撰工作,做好组织部有关史料撰写工作。加强党史成果转化,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史资料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五、落实从严治部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8、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组工干部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完善学习培训、知识测试和学时管理制度,组织组工干部到实践一线挂职锻炼。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建立蹲点调研制度,评选表彰一批优秀调研报告。加大组织部门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办好《XX组工》和XX组工网。
19、带头改进作风。抓好组织部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具体办法,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党内生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化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好组工岗位风险防控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0、强化工作推进。推进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工作责任、督查调度、考核问责”三位一体机制,加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有序落实。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计划 全市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