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畜牧水产产业集群作为滨州市重点打造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是实现全市畜牧水产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对滨州畜牧水产产业集群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生猪产业、奶业、肉牛产业、肉禽、水产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畜牧水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及不同畜禽产业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分类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滨州畜牧水产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水产行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品牌能力
一、滨州畜牧水产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畜牧水产相关产业达到一定规模
2018年, 全市肉蛋奶总产量64.55万吨, 畜牧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实现1041亿元。全市市级以上畜牧类龙头企业达到108个, 集繁育、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达到80多家, 另有8家将产业链条延伸至餐饮。肉牛、生猪、肉禽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100万头、70万头和7亿只。其中,牛肉冷链物流配送达50万吨, 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地, 分别占天津、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50%和30%以上。
全市对虾产量预计将达到10万吨,同比增长近20%。2019上半年全市5家企业共繁育科海1号、普瑞莫等优质虾苗300亿单位,实现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近100亿单位的虾苗销往河北、辽宁及全省周边地市。目前,滨州已成为山东最大的对虾苗种繁育基地。
(二) 产业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积极倡导适度规模养殖, 全市共有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651家, 累计新建、改造、扩建养殖场1232个, 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4个、省级116个、市级239个、县级624个。全市拥有各类种畜禽场30家, 其中, 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 原种场4家, 一级扩繁场1家, 二级扩繁场23家。无棣华兴渤海黑牛原种场和无棣华特希尔原种猪场被列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生猪产业集约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全市7县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粮改饲示范县, 粮改饲面积超过29万亩, 全年生产优质饲草77.1万吨, 粮改饲和牧草种植成为滨州的一大特色,为食草动物养殖奠定了基础。多年来, 滨州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畜产品质量合格率均在98%以上。
(三) 畜牧水产业得到融合发展
肉牛产业是滨州市畜牧业主导产业, 按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思路, 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了从饲草种植-犊牛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餐饮-皮革深加工和牛骨、牛血生物科技研发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各个产业内部链条实现了有机循环。开发各类牛肉产品8大系列230余个品种;年加工成品皮革1000万张;年利用牛血生产血蛋白、凝血酶1200吨、利用牛骨生产骨胶1万吨。全市在肉牛肉羊、肉鸡肉鸭方面, 初步形成了从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餐饮、冷链物流以及副产品加工销售相衔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国家贝类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作用,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加快对虾、文蛤牡蛎等新品种研发,为打造黄河三角洲虾贝虫高效生态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四) 生态养殖初见成效
通过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绿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和粮改饲示范县试点项目的实施, 帮助1000多家养殖企业建设完善畜牧业生态循环生产设施, 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模式带动全市畜禽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培育市级畜禽生态养殖示范场37个;培育畜牧观光旅游示范场19家, 其中8个畜牧水产养殖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畜牧旅游示范区。2019上半年, 全市所有的规模养殖场都将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
二、当前滨州市畜牧水产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完整的产业集群链尚未真正形成
畜牧水产业链连接不紧密, 没有真正壮大产、加、销的有机结合, 产业链中各经济体间利益联结不稳定, 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冷链设施不足, 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屠宰加工、产地市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信息服务水平不够高, 导致信息不对称。畜牧水产产业链较短, 精细加工少, 产业链增值效应发挥不充分, 附加值低。文化创意牧业和休闲观光牧业的发展还略显不足。
(二)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化进程低
龙头企业少,加工企业更少,惠民顺风,阳信华胜、鸿安、海城、沃达水产、汇泰、友发水产的带动作用也不很大,局限于小范围辐射。滨州缺乏畜牧水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多只能以原始方式出售,附加值非常低。养殖协会、经济能人或专业合作组织社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无法延伸,产业进程低。
(二) 产品品牌、企業品牌、地理标志品牌较少,导致增加值“花落他家”
滨州畜牧水产业总量占全省比例不低, 但相比之下, 畜牧水产方面的品牌及品牌的影响力却是比较薄弱的,存在着品牌数量少、品牌号召力弱、品牌价值低、畜牧水产品牌整体投入不足, 产业发展与品牌创建现状不匹配, 产品“有品无牌、牌小无名”, 甚至同一区域还存在同类品牌恶性竞争、品牌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企业注重同行业知名度的宣传和竞争, 但是整体知名度较差, 社会认知不足。不少优质产品受市场流通不畅、品牌知名度低等因素影响, 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四)缺乏资金投入,畜牧水产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
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当前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金融机构对畜牧水产业支持并没有及时跟进,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政府对畜牧水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水产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资金来完成,没有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银行信贷难的现象较突出。
(五) 组织化程度低,科技信息建设滞后
一些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社是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一些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而设立的,其运作也按政府的意志去操作,经济能人大打折扣。那么自发形成的经济组织或养殖协会,要不断壮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科技信息方面,县(市、区)、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水产高端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食动物和高端水产品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滨州畜牧水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
(一)抓好龙头企业壮大提升,促进滨州畜牧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龙头企业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力量,在市場经济条件下,一方面,龙头企业为适应竞争和追求效益,会不断优化和配置自身的资源要素,通过“公司+基地+养殖户”的模式,使生产和流通的各个主体互相协作、共同发展、既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也有利于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一些已具规模的龙头企业通过增加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获取规模效益。这两种情况都要求畜牧水产龙头企业推动区域品牌的建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施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扶持壮大鸿安、亿利源、华兴肉牛,中裕、荣昌、瑞东、滨州对虾,托佩克生猪,智诚肉鸭等一批新兴成长企业,增强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动能。到2025年,力争培植新型畜牧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
(二) 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把高利润留在滨州
一是建立大型综合性畜禽鱼产品批发市场,为市内外规模养殖场(户)提供批发交易平台。二是在改造现有的县城农贸市场中的畜牧水产品交易区、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交易摊位,完善防疫、检疫,消毒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三是根据畜牧水产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在某一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中心集镇建设专业交易市场,为小型养殖场或农村散养户提供市场交易服务,重点建设阳信县刘庙肉牛羊专业交易市场、滨州市六街水产批发市场,把高利润留在滨州。
(三) 加大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力度
1、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加大对牧渔业的投入支持力度。以农管中心为平台, 整合涉农项目, 做好项目区的现代养殖高标准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促进畜牧水产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 鼓励引导各县 (区、市) 结合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加大扶持力度。打破专项资金使用界限, 探索“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支笔审批”的资金投入新格局。
3、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合作的融资机制, 在政府担保、联户担保和依靠市场手段吸纳社会资金等方面下功夫, 为养殖户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 从而推动滨州畜牧水产业整体发展。
(四)抓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抓住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搬迁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异地建设一批高标准规模养殖场。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对已创建达标的养殖场进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稳步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肉蛋奶产量和水产出量保持稳定,市场价格不出现较大波动。
(五)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高畜牧水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狠抓品牌引领,依托阳信鸿安、沾化利农、滨城泰裕、瑞东农牧、惠民天禧、邹平中慧等龙头企业,打造“黄三角”和“渤海”优质畜产品和“滨州对虾”区域品牌,优先培育突出区域特色、体现绿色健康产品理念、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黄三角”和“渤海”绿色牛肉、绿色羊肉、健康猪肉、生态禽肉、“滨州对虾”等品牌产品。着力培育公司+合作社+养殖户一体化品牌经营主体,构筑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效生态畜牧水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水产业的整体品牌效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扶持建设50家大型龙头企业,力争到2030年,培育5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产品。
(六)实施畜牧水产业“互联网+”,培育行业发展新业态
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法效应,大力发展畜产品网上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等电子商务,培育线上线下生产经营一体化冷链配送物流企业,推进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依托“阳信清真牛肉”产品电商交易平台、“‘bowt’食品旗舰店”、荣昌育种、天猪精华及天猪商城网上畜、水产品交易平台等,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东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互联网+”营销模式。
(七)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推动畜牧水产业绿色发展
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在养殖专业户、散养密集区,由第三方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机构建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区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垫料养殖、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开展生态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发展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整体推动滨州畜牧水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滨州 256600)
相关热词搜索: 滨州 高质量 畜牧 水产 转型上一篇:依托社区经济开发劳技教育校本课程
下一篇: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