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2006~2007年度影响滨州市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各生长期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发现冬前的温度偏高造成了冬前小麦旺长,对小麦生长不利,春季的透雨对小麦的返青及生长非常有利,无明显的低温冻害和冰雹干热风天气,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利大于弊。
关键词 冬小麦;生长;气象条件;温度;降水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12-010-02
滨州市地处鲁西北,属黄河冲击平原,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黄河水是主要水源。2006~2007年度,滨州市共播种冬小麦20.13万hm2,较上年度减少0.6万hm2,大部分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2007年6月上中旬收获。整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如表1所示。笔者对2006~2007年度冬小麦各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
1 越冬前(播种~12月中旬)
秋季气温持续偏高,过多的热量使小麦出苗快、生长快、长势旺,旺长现象较严重。据统计,滨州市有近30%的小麦旺长,由于小麦上部叶片旺长,而根部却处于失衡的不发达状态,对其安全越冬非常不利。另外,秋旱使小麦从播种开始即受到干旱的威胁,不利于小麦冬前分蘖和壮苗形成。总之,越冬前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的播种和生长都非常不利。
1.1 气温 秋季滨州市平均气温15.9℃,较常年异常偏高2.4℃,比上年度偏高0.8℃。各县区季平均气温15.2~17.2℃。其中,9月平均气温21.3℃,较常年偏高0.8℃;10月平均气温17.9℃,比常年异常偏高3.8℃,创该月平均气温的历史最高值;11月平均气温8.4℃,较常年偏高2.5℃。
1.2 降水量 秋季滨州市平均降水量27.4 mm,较常年显著偏少64.4 mm,较上年度偏少92.4 mm。其中9月降水量10.9mm,较常年偏少34.6 mm;10月降水量2.2 mm,较常年偏少29.8 mm;11月降水量14.3 mm,与常年持平。各县区秋季总降水量21.9~32.7 mm,阳信最多,博兴最少。
1.3 日照时数 秋季滨州市平均日照为557.2 h,较常年偏少72.4 h,较上年度偏少32.7 h。各县区日照488.1~633.6 h。其中9月日照213.9 h,较常年偏少20.9 h;10月日照186.1 h,较常年偏少26.2 h;11月日照157.2 h,较常年偏少25.3 h。虽然秋季降雨天气很少,但大雾、阴天日数较多,光照时数明显偏少。
2 越冬期(12月下旬翌年3月上旬)
2.1 气温 冬季滨州市平均气温为1.1℃,较常年偏高2.5℃,较上年度偏高2.2℃,创冬季平均气温历史最高值(次高值为1998年的0.8℃)。各区县季平均气温0.5~2.5℃,沾化最低,邹平最高。其中无棣、阳信、惠民、滨城、邹平和博兴均创冬季平均气温历史最高值,沾化创冬季平均气温历史次高值(最高值为1998年的0.7℃)。12月平均气温为-0.1℃,较常年偏高0.6℃,1月平均气温为-1.5℃,较常年偏高1.6℃,2月平均气温为4.9℃, 较常年异常偏高5.4℃。因此,冬季气温异常偏高,低温严寒程度小,暖冬特征非常显著。
2.2 降水量 冬季滨州市平均降水量13.9 mm,较常年偏少4.2 mm,较上年度偏少2.7 mm。各区县季总降水量5.7~13.9 mm,惠民和无棣最多,博兴最少。整个冬季降水偏少,12月、翌年2月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偏少5.3 mm、2.3 mm,降水主要出现在2月,占冬季总降水量的73%。
2.3 日照时数 冬季滨州市平均日照为491.9 h,较常年偏少44.7 h,较上年偏多53.1 h。各区县日照447.6~525.9 h。其中12月日照145.1 h,较常年偏少30.5 h;1月、2月日照分别为171.3 h、175.5 h,接近常年。由于气温持续偏高,未出现冻害。
3 返青—抽穗期(3月上旬~5月上旬)
2007年春季,滨州市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多,光照接近常年。春季各月份气温均较常年偏高,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但时空分配不均匀,其中3月和5月降水量均较常年偏多,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比较有利。春季灾害性天气较轻,主要有大雾、冰雹、干热风,形成灾害的主要是冰雹。
3.1 气温 初春3月滨州市平均气温7.3℃,较常年偏高1.4℃,对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和增生春季分蘖非常有利,有利于弱苗转化升级。4月温度偏高,为14.4℃,较常年偏高0.5℃,对小麦拔节孕穗生长较为有利。5月温度略偏高,为22.0℃,较常年偏高2.3℃。此期正处于小麦灌浆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小麦灌浆充分,长势良好。
3.2 降水量 春季滨州市平均降水量105.6 mm,较常年偏多31.4 mm,较上年度偏少2.9 mm。其中3月降水量48.1 mm,较常年异常偏多37.2 mm;4月降水量6.5 mm,较常年偏少16.9 mm;5月降水量51.0 mm,较常年偏多11.1 mm。各县区季总降水量82.4~130.4 mm,沾化最多,博兴最少。整个春季降水偏多,对春播作物苗期生长以及小麦灌浆期生长都非常有利。
3.3 日照时数 春季滨州市平均日照为719.2 h,较常年偏少21.7 h,较上年度偏多9.1 h。3月日照177.2 h,较常年偏少39.8 h;4月日照262.2 h,较常年偏多14.9 h,5月日照279.8 h,接近常年。各县区日照688~766 h。
4 开花—成熟期(5月上旬~6月上旬)
小麦进入开花期后,温度较高,5月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偏高2.3℃;6月上旬气温也偏高,但最高气温低;5月降水量为51.0 mm,较常年偏多11.1 mm,较上年度偏少24.5 mm;日照279.8 h,较常年偏多3.1 h,较上年度偏多51.3 h。5月降水偏多,麦田墒情好,保证了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冬小麦生育后期基本无旱情,且光照较充足,对小麦的灌浆成熟较为有利。小麦生长中后期冰雹、干热风等气象灾害较轻,基本未造成灾害。
6月上中旬小麦成熟,进入收获期。收获期间,阴雨天气少,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对小麦的收割晾晒有利。各地抓住有利时机集中收割晒贮,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
5 结语
2006~2007年度滨州市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冬前旺长,由于整个冬季无低温冻害天气,使小麦安全越冬;返青后3月上旬出现一场透雨,对小麦后期生长十分有利,整个小麦生长发育期光温、日照、降水等条件不同阶段都有利弊,但无明显的灾害性天气,如干热风、冰雹等。整个生长期气象条件明显利大于弊,全市小麦平均单产5 925 kg/hm2,为历史最高,总产达128.2万t,获得了大丰收。
参考文献
[1] 李华昭,刘强,李春光,等.济宁冬季天气条件及其对冬后小麦生长的影响[J]. 气象科技,2007,35(2):240-244.
[2] 高玉振,刘怀礼.小麦苗期灾害性天气产量不减的原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1):47-48.
[3] 刘淑君,牛秋平,李明娟.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预防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8.
[4] 熊坤,孙杰,阎世忠,等.豫东麦茬旱稻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6.
[5] 靳立亚,王玉玺.甘肃农业气象灾害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的天气气候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1996,8(1):32-36.
相关热词搜索: 滨州市 冬小麦 生育 年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