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又名蕺菜、蕺儿根、折耳根等,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物品。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鱼腥草性寒味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疡、肺热咳喘、热痢热淋、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症。所以,鱼腥草在中医处方中往往成为有关肺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现代医学则对鱼腥草有更新更深的认识: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鱼腥草营养丰富,每100克新鲜嫩茎叶含蛋白质2.1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钙57毫克,磷31毫克(参见《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但因为野生的鱼腥草腥味较重,初食者大多不适应。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境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状,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更受食者欢迎。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鱼腥草,特别适宜于流行性感冒患者、经常便秘、脾胃湿热、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鱼腥草性较寒冷,不宜多食。另外,体质虚寒及阴性外伤者,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
鱼腥草可以药、食两用,现介绍几则鱼腥草食疗药膳——
雪梨鱼腥草
配料:梨200克,鱼腥草100克(鲜者2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及食法:生梨洗净去核切块。鱼腥草加水600毫升烧开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弃药渣,加梨、冰糖,文火炖至梨烂即可食用。每日分2次服完,连服5天。
功能:宣肺散结,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滋阴降火,润肺去燥,对一切肺胃实热证均有效。
鱼腥草绿豆汤
配料:鲜鱼腥草100克,绿豆50克,猪肚200克,姜葱及食盐适当。
制作及食法:将鱼腥草、绿豆淘洗干净,猪肚洗净并切2厘米见方的块。先把猪肚、绿豆放入炖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放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1小时。再放入鱼腥草、姜、葱、盐,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次,1周3次。
功能:清热解毒,滋补脾胃,利尿消肿。对慢性肾炎、慢性肝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皆有辅助治疗效果。
鱼腥草蒸猪大肠
配料:鲜鱼腥草150克(干品50克),猪大肠200克。
制作及食法:将猪大肠用食盐揉洗干净,去内壁附属物,后用少许香油搓揉 (为去臊味),再清洗干净。把洗净的鱼腥草塞进大肠内,两端用线系紧,置盆中加入食盐少许,隔水蒸熟,即可食用。1~2天吃1次,连食5次。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热结腹痛等证。
相关热词搜索: 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