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戊戌年端午节过后不久,我专程去湖南汨罗,叩拜中华民族的诗祖屈原,却意外与杜甫相遇。
提起汨罗,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屈原,他已经成为汨罗的文化标签;即使我们对汨罗一无所知,但我们肯定知道屈原。汨罗江因屈原而名动天下。每年端午节,当我们吃着粽子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屈原,想起他在汨罗江畔沉江自尽的壮举。有一年端午节,不知是谁发起的,我们几个大学同学分别以《端午》为题写了一首诗。我在诗中写道:“自古忠良多冤死,至今犹惧汨水寒。”
说来惭愧,在此之前,我其实并没去过汨罗江。所谓的“汨水寒”,不过是想象而已。屈原是我非常崇敬的伟大爱国诗人,自从中学时代开始读楚辞,屈原就成为我的精神偶像。虽然他的作品生僻字太多,读来似懂非懂,但是贯穿其中的忧国忧民的思想,高洁无瑕的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却令我长久感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读着这些或深沉、或慷慨、或忧伤、或优美、或悲壮的诗句,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三闾大夫的形象:峨冠博带,衣袂飘飘,头颅高昂,目视远方。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三峡大坝尚未兴建之前,我曾经乘船从湖北宜昌出发,游览过大小三峡。穿越雄伟险峻的长江西陵峡,到达屈原故里秭归,我弃舟登岸,拜祭屈原祠墓。说实话,那时我对屈原还了解不多,内心的感受也没有那么强烈,仿佛只是履行一个仪式而已。后来读《史记》,读《屈原贾生列传》,当我读到这句话:“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当司马迁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投江自沉处,想起他的高洁品格,不禁感极而泣,涕泪长流。在《史记》中,司马迁极少像这样任由自己的感情泛滥,可以想见他受到了多大的感动。司马迁的眼淚也感染了我。再读屈原,我对他的理解似乎加深了不少。从那时起,我一直渴望有机会去汨罗,朝拜我心中的这座丰碑。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更没想到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竟然也长眠在汨罗江畔。
杜甫同样是我非常崇敬的伟大爱国诗人。读杜诗,那就更早更多了。从小到大,我读过多少杜诗?有多少杜甫诗句萦绕在我脑海?记不清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该是上初中时,从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听到的,当时听了血脉偾张,激情澎湃;然后我们知道了全诗,知道了诗名,知道了诗歌的作者。中国的读书人,恐怕谁都能脱口而出几句杜诗,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闲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真诚,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无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浩叹,他的诗句如斧凿刀刻般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想忘都忘不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对他的经历却关注不多。尽管知道诗人一生坎坷,晚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我确实不知道诗人最终归宿何处。所以这番相遇,在我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汨罗江,多么幸运。屈原与杜甫,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虽然相隔千年,却先后把自己高洁的灵魂托付给她。一条江,安置了两颗伟大的诗魂,这是怎样的缘分和荣幸,又是多么罕见的奇迹。这样的河流,恐怕全世界再难找出第二条了吧?
汨罗江,是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北支称罗水,两支至大丘湾汇合而成汨罗江。这里正是屈原怀石自沉的地方,所以又称“屈潭”。汨罗江慷慨地收容了两位诗人,而两位诗人则把最高的荣誉给了汨罗江。这是诗人的不幸,却是汨罗江的幸运,是天下诗人的骄傲。
二
公元前279年的某一天清晨,湖南长沙汨罗江畔,一位中年男子在江边长时间徘徊。他身材修长、长发飘飘、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会儿高声吟诵着什么,一会儿停下脚步久久地凝望远方,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舞。江面白雾茫茫,江堤绿草茵茵,只见这位男子踏着露珠,不知不觉来到了渡船亭内。
不远处一位打鱼的老翁,注意这位男子好久了。此时他收起渔网走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眼睛一亮,神情变得恭敬起来。他对男子深深一拜,拱手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到这儿来呢?”
男子的思绪被打断,回头一看,来者渔夫打扮,60多岁,须发灰白,自己并不认识,遂拱手回礼道:“在下正是屈平。你是何人?”老渔夫说:“您不认识我了?我和你是同乡,你当左徒的时候,我见过你,一晃又几十年了!”屈原忙问:“你怎么也到了这里?”老渔夫说:“我一叶小舟,一张破网,天当被,船当床,四海为家。倒是屈大夫您,不是在朝廷为官么,怎么也到这里来了啊!”屈原长叹一口气道:“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没有地方可以容得下我,所以我就被流放到了这里。”
渔夫劝道:“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而能随同世俗一起进退变化。既然世上一片浑浊,您何不随波逐流呢?既然世人都醉眼蒙眬,浑浑噩噩,您为什么不去痛痛快快地喝他个一醉方休呢?为什么要独自忧思国事,保持志行高洁,而遭受放逐的厄运呢?”
屈原正色道:“我绝不能跟着别人胡说八道,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坏的说成好的。乌鸦就是乌鸦,凤凰就是凤凰,我是楚朝廷宗臣,对社稷危亡,生灵涂炭,怎能袖手旁观?我宁可跳进汨罗江葬身鱼腹,也决不能让皓皓之身,蒙上半点污垢尘埃!”
屈原越说越激动,好像又在朝廷上跟奸佞之徒唇枪舌剑一样。渔夫知道说服不了屈原,无奈一笑,用木桨敲着船舷,哼着小调慢慢划走了。老百姓听说后,都称赞屈原的品德高尚。屈原殉国后,人们把这座渡船亭改名为“独醒亭”,以激励后人学习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品格。
相关热词搜索: 汨罗 屈原 江畔 杜甫 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