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宋庆龄从没回过祖籍海南岛,但并没忘记自己是海南人,美丽的故乡一直是她的“天涯海角”。
宋氏祖居
宋庆龄祖籍1983年已定名为“宋庆龄乡”。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居于此,1866年,宋庆龄的父亲,被称为宋氏家族第一人的宋耀如(字嘉树,名教准;英文名CharlesSoon)就出生在这里。这里是宋庆龄“根”之所在。
宋庆龄的祖籍在文昌县昌洒区庆龄乡古路园村,宋氏祖居是宋庆龄的高祖韩儒循(宋教准本姓韩,被一个宋姓亲戚领养后改姓宋)在清嘉庆年间所建。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氏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继兴建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植物园,还在祖居北边竖起了高达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修葺一新的文昌宋庆龄祖居为当地传统的农家宅院,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由2间正屋、2间门楼和院墙组成,青砖砌墙,椰木桁架。宋氏祖居陈列馆设在此中,馆内陈列着宋庆龄青少年时代、革命战争年代和从事世界和平事业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宋庆龄深切怀念的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仿制实物等。
上海
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对上海怀有特殊的感情,她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逝世后也是葬于上海。
内史第
宋耀如和倪桂珍结婚第二年,宋家住进了上海的内史第。1893年,宋庆龄就在这里出生。
1894年孙中山到上海,住在宋家内史第第一进。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遇见了年幼的宋庆龄,并成为她的启蒙老师。那时,宋庆龄不见得知道孙中山同她父亲正在进行冒险的革命事业,但她确实对这位受到尊敬但又备受苦难的领袖人物和家庭密友,产生了敬慕之心。没有人会预见到,19年后,相差27岁的宋庆龄和孙中山会不顾一切反对完成一场划时代的婚姻。
宋庆龄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父亲宋耀如又从美国带回了林肯的民主思想,他时时想念着美国幽雅的环境。为了培养孩子,在宋庆龄出生后不久,他即在上海郊区的虹口买下了一块不小的地皮,建起一座巨大的中西合璧的洋房。
据载,举办周日晚会是宋家惯例。同时也看得出,这是宋耀如教育熏陶孩子的一种刻意安排。渐渐地,这个欢乐的家庭里,人各有志:宋霭龄继承了父传——唱歌,宋美龄学会了跳舞、作画,而宋庆龄则继承了母传——弹琴。唱歌、跳舞、弹琴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从小看大,日后,这种无意的选择也影响了她们各自的性格。唱歌使霭龄泼辣,跳舞使美龄活泼,而弹琴则使庆龄内向深沉。这种性格又使三者在动乱的社会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霭龄爱钱,美龄爱权,庆龄爱国”,此话自有一番道理。三姐妹各有风韵,令世人赞叹。
一个内史第,曾先后走出了宋庆龄等宋氏家族成员。此外,黄炎培、胡适等数十位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内史第的非同寻常着实让人感叹。
内史第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清代江南名宅,为清代名人沈树镛于咸丰年间所建,因其官至内阁中书,故得名内史第。
内史第占地共1500平方米,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建筑之精美在上海乃至江南都十分罕见。另外,由于建造者沈树镛同时又是一位金石学家和大收藏家,内史第中曾经藏有计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俞平伯之父俞樾老先生曾感叹内史第“文物古迹,富甲东南”;而黄炎培也曾说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
宋家故居的前两进已于1988年被拆除,原址上盖起了六层的公寓楼,仅存的最后一进也变为了“黄炎培故居”纪念馆,躲在后面一点都看不出名宅豪气。惟有立在巷口的“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石碑在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市三女中(中西女塾)
1900年,宋庆龄7岁时,宋父把她送到中西女塾上学。
当时的中西女塾是上海名媛的天堂,由美国南方卫国理会的牧师开办。这是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第一所收费的女子学校,中西女塾当初的设立,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上层女孩培养成为有教养的淑女。
该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英文、历史、地理、宗教、刺绣及烹饪等。除语文课外,一律都用英语教学,连中国的历史、地理课本也是由美国人编写,在美国出版,由美国教师讲授的。
由于该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坚持高标准,在家中又有父亲的辅导帮助,宋氏三姐妹受益匪浅。她们日后都能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得益于在中西女塾打下的坚实基础。
宋耀如夫妇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先后送进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原因,由于交通落后,当时从汉口路到虹口宋家住宅有很长一段路,让三个女儿寄宿学校,可以培养她们独立生活、个人奋斗的精神。
宋庆龄从小爱好学习,读书非常用功,常在天色很晚的时候还在读书。父亲劝她休息,她回答说:“把功课复习好,我才快活。”她还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对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不能苟同的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大胆探索。学校里每星期三晚上都从社会上邀请一些有名望的客人来主持宗教讨论会。有时宋耀如夫妇也来主持会议。讨论会鼓励孩子们提问题,经过公开的讨论,解决她们信仰上的疑难问题。宋庆龄当时常常踊跃地提问。
当时小宋庆龄爱留短发,不像别的姑娘那样讲究穿戴。她特别喜爱英语和文艺。虽然她生性文静腼腆,演出时却很大胆,演技也颇好。她曾参加该校低年级的一次期终演出,在剧中扮演一位公主,这位公主后来被加冕为皇后。宋庆龄的演技,博得在场教师和家长们的赞扬。演出结束后,宋耀如的一位朋友登上台高兴地叫喊道:“这样一来,宋先生就是皇后的父亲,国王的岳父了!”当年的这个笑话,竟与后来宋庆龄身为国母成了巧合。
宋氏三姐妹当时在学校很活跃,是学校中最早接受西方教育、出国留学的学生。
现市三女中就是1893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的中西女塾,宋庆龄曾在此度过小学生活。1930年,学校改名为中西女中,取意培养亦中亦西的通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校于1943年曾被日军强占,改作陆军医院。1952年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合并,改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4.2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就达1.51万平方米,有树木78个品种1750株,其中有一株百年紫藤,至今枝繁叶茂。
该校创办人是美国卫国理会驻沪传教士林乐知,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佐治亚洲人海淑德,1936年继任校长为薛正。1950年底美国教师全部离校回国,市三女中从此摆脱了美国教会的控制。
沐恩堂(慕尔堂)
相关热词搜索: 宋庆龄 地理上一篇:国学大家陈柱
下一篇:汨罗江畔,屈原与杜甫的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