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或反馈),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如果教师所搜集的问题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则组织讨论式课堂活动。组织讨论式课堂时,首先由教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概述与说明,之后再由教师抛出经过设计和加工的讨论性质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讨论。
3.课后升华阶段。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活动,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任务的知识内容。而为了进一步巩固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在《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课题组针对每一“任务点组”设计了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还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4.课程评价阶段。《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评价有两部分:在线自动评价和课堂活动评价。(1)在线自动测试,以每个视频为纲,每个视频后均有几个思考题供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包括两种题型:选择、填空。检测的内容为本视频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答案通过自动批改完成,成绩自动记录。(2)课堂活动评价。课堂活动包括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实践操作部分成绩=实践操作表现(70%)+实训报告(30%)。课堂讨论成绩=小组成员自评(30%)+教师评价(40%)+讨论报告(30%)。具体如下。
四、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效果总结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使用视频自学,再组织课堂讨论或问题讲解,进行知识内化的”、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翻转处理的新型教学形式,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按照教学视频资源、课堂活动组织、交流与沟通和学习成效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而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对授课对象2016级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的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5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87.5%,對《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课程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要比以前的传统课堂更有效果,有50%的同学表示满意,有40%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但也有同学反映:对自律性较低的人来说,这很困难,所以MOOC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师评价督促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更为有效。部分同学反映:授课视频学习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MOOC自主学习作业量要统筹控制。这些问题或不足之处要在今后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洋.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05-106.
[2]张彦粉,李小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124-125.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翻转 课堂 实践 检测上一篇:生物基水处理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下一篇:热电池的安全性设计探讨